魏 磊 (陜西省府谷縣中醫醫院,陜西 府谷 719400)
脛骨平臺骨折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骨折,因其發生率逐漸增高,發生的原因很多,如暴力撞擊、高處墜落等,這種損傷使脛骨平臺出現壓縮、塌陷和劈裂,需及時給予治療,這對膝關節功能的康復有很大的影響。若治療不當,膝關節將會出現長期疼痛、畸形等問題[1]。筆者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實施鎖定鋼板內固定的臨床效果進行探討,現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2月~2012年3月于我院進行脛骨平臺骨折治療的40例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男28例,女12例,年齡25~68歲,平均36.2±2.3歲。按骨折的類型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分別有16例和24例,都是新鮮骨折。按骨折部位分為左膝和右膝,分別有12例和28例。按骨折Schatzker分型:Ⅱ型12例,Ⅲ型15例,Ⅳ型8例,Ⅴ型3例,Ⅵ型2例。所有病例術前常規檢查,包括膝關節正側位X線片、CT或三維重建。所有患者隨機分為鎖定鋼板內固定組和傳統治療組,各20例。所有患者年齡、性別及疾病構成比等基本資料方面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傳統治療組的患者采用傳統的固定方法治療,鎖定鋼板內固定組的患者均采用硬膜外麻醉,均采用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根據常規檢查的結果確定手術切口。先采用撬拔等方法修整關節面,若脛骨平臺出現骨缺損、塌陷時,需進行自體髂骨植骨,當撬拔復位后,用克氏針臨時固定,安放選擇好的鎖定鋼板,其中T型或L型鎖定鋼板放置在內側平臺,高爾夫鎖定鋼板則在外側平臺上固定。固定完成后,骨折復位進行C臂機透視檢查,確定無誤后,逐層縫合術口。術后常規放置負壓引流管,給予感染預防及消腫治療。
1.3 評價標準:采用HSS評分標準對鎖定鋼板內固定的治療效果進行評價:優>85分;良為70~84分;可為60~69分;差為<59分。其總有效率按患者的優、良、可的比例之和計算。
1.4 統計學方法:統計學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進行相關處理,計量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的比較: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療效的比較[例(%)]
理想復位是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原則,既保留了脛骨平臺的血液循環,也維持骨折位置的穩定,有助于盡早恢復功能鍛煉[2]。脛骨平臺骨折的傳統治療方法,其創面大,不利于早期功能恢復,術后容易出現膝關節粘連[3]。而鎖定鋼板是一種不但能鎖定又有固定作用的微創鋼板內固定方法,能有效地鎖定螺釘,避免外力作用導致復位的丟失或者降低釘板之間穩定。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骨痂的形成和愈合[4]。
鎖定鋼板內固定的療效明顯優于傳統治療,這說明鎖定鋼板內固定對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效果好,能盡早鍛煉和恢復膝關節功能,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 曾志華.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32.
[2] 高 峰.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觀察[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3):107.
[3] 易紅衛,舒鵬飛,潘 烈.微創手術與傳統手術治療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比較[J].醫學臨床研究,2006,23(5): 751.
[4] 鄧頌波,張耀強,徐火榮.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平臺骨折36例[J].臨床骨科雜志,2012,15(2):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