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明,石昌蘭 (陜西省平利縣中醫院,陜西 平利 725500)
子宮肌瘤也叫子宮平滑肌瘤,是發生在女性生殖器官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良性腫瘤[1]。子宮肌瘤可以分為漿膜下肌瘤、肌壁間肌瘤、黏膜下肌瘤、宮頸肌瘤和闊韌帶肌瘤等。子宮肌瘤剔除術是一種目前比較常用的手術方法,比傳統手術更好,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的痛苦,恢復更快,術中出血更少,住院時間短,可以更快地康復出院。在本組研究資料中,筆者對50例子宮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進行治療,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100例,隨機分成兩組,每組50例,分別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年齡22~38歲,平均(32.5±3.5)歲;其中未生育15例,已生育35例;單發肌瘤14例,多發肌瘤36例。對照組年齡23~41歲,平均(31.5±5.5)歲;未生育13例,已生育37例;單發肌瘤18例,多發肌瘤32例。所有患者均經過檢查診斷,確診為子宮肌瘤。兩組患者年齡和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采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首先進行硬膜外麻醉,手術體位采取截石位。首先從臍周穿刺,建立氣腹,根據每位患者的子宮肌瘤位置、大小和形狀的不同,采取適合的切口,然后打入縮宮素,然后剔除肌瘤,對切口進行處理,并且使用電凝的方法控制出血量。對照組采取傳統手術,所有患者均采取硬膜外麻醉,手術時根據每位患者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和形狀對患者進行開腹手術,切口肌層后找到肌瘤,提出肌瘤后再進行切口縫合,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
1.3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和術后復發率的相關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都是采用專業的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所有計數數據采用χ2進行檢驗,結果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復發率8%,對照組術后復發率20%,觀察組術后復發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效果比較(±s)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效果比較(±s)
?
子宮肌瘤是一種很常見的女性疾病,臨床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下腹部包塊、尿頻、排尿困難、大便秘結、陰道斷續流血和陰道斷續流膿血性白帶等[2]。子宮肌瘤因為不同類型而表現也不太相同,多數表現為月經過多、下腹部包塊、排尿困難和排便困難等。腹腔鏡與電子胃鏡類似,是一種由微型攝像頭的器械,腹腔鏡手術主要是采用腹腔鏡及相關器械幫助手術更好地完成。腹腔鏡手術是一種新興技術,是一種微創手術,具有創傷小、住院時間短、費用低、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少等優點。腹腔鏡的使用主要是采用冷光源做照明,將腹腔鏡鏡頭置入腹腔內,然后采取數字攝像技術把腹腔鏡鏡頭所拍攝到的圖像通過光導纖維傳導至后級信號處理系統,醫生可以通過監視器所顯示的圖像,更好地完成手術。根據本次試驗結果可以得出,觀察組采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比對照組采取傳統手術所用的手術時間更短,減少患者的痛苦。觀察組采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比對照組采取傳統手術恢復更快,住院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復發率也更少。對子宮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效果明顯比傳統手術要好,具有手術時間短、住院時間短、痛苦少、恢復快、術中出血量少、術后復發率少等優點。
[1] 張 麗.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40例臨床療效分析[J].求醫問藥,2011,9(12):513.
[2] 康 利,張文彪.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160例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9):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