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玲 (陜西省藍田縣醫院,陜西 藍田 710500)
CT是一種功能齊全的病情探測儀器,全稱為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肺轉移瘤大多數為遍及兩側肺的多發性病灶,大小不一,密度均勻。對于晚期腫瘤的患者,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少數病例費內只有單個的轉移病灶,可以考慮采取外科治療。空洞型肺轉移瘤對患者的身心都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晚期暫時沒有治療方法,早期患者應及時配合治療,所以及早診斷、治療很重要[1]。在本組研究資料中,筆者對11例空洞型肺轉移瘤患者CT診斷表現進行分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我院自2010年12月~2011年12月空洞型肺轉移瘤患者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齡20~60歲,平均(39.5±11.5)歲;其中原發腫瘤部位肺腺癌2例,直腸癌1例,肺鱗癌1例,胃癌1例,甲狀腺癌2例,食管癌1例,宮頸癌1例,絨毛膜上皮癌1例,喉部鱗癌1例;所有患者均經過檢查診斷,確診為空洞型肺轉移瘤。
1.2 方法:所有患者采取胸部CT平掃,使用CE ProspeedEII全身雙螺旋CT機,層厚10 mm,層距10 mm,少數病例層厚使用3~5 mm,層距使用3~5 mm進行掃描。
1.3 觀察指標:主要觀察空洞型肺轉移瘤患者的CT表現。
1.4 統計學方法:數據都是采用專業的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所有計數數據采用χ2進行檢驗,結果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1例空洞型肺轉移瘤患者均發生于兩肺,以兩肺下葉、胸膜下方比較常見,其中有3例呈彌漫性分布。空洞型肺轉移瘤的形態均不同,其中小環狀空洞有6例,總共有21枚,見圖1;厚壁空洞有2例,共有3枚,見圖2;囊樣空洞有1例,總共有3枚,見圖3;薄壁空洞有1例,總共有3枚,見圖4,薄壁空洞伴壁結節者有1例,總共1枚,見圖4。

圖1 肺腺癌肺內轉移,雙肺多發小環狀空洞

圖2 結腸腺癌肺轉移,雙肺多發厚壁空洞

圖3 肺腺癌肺內轉移,雙肺多發囊狀空洞

圖4 肺腺癌肺內轉移,化療1年半,右肺出現薄壁空洞,左肺出現一壁結節
CT也叫計算機斷層掃描,是將傳統的X光成像技術提高,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被測物體做斷層掃描圖像,并且進行重建,完整的構建人體內部三維計算機模型,以此獲得三維斷層圖像的一種掃描方式。CT根據采用的射線不同可以分為X射線CT(X-CT)和γ射線CT(γ-CT)。X線(X-Ray)也叫愛克斯射線、倫琴線和X光。CT密度分辨力比較強,所以對影像重疊少的空洞型肺轉移瘤的發現率很高,比X線平片的發現高了很多。診斷是從醫學角度對人們的精神和體質狀態作出正確的判斷,對正常人的狀態、勞動能力和某一特定的生理過程的判斷。空洞型肺轉移瘤的形成原因并不明確,與腫瘤供血不足造成壞死有一定關系。空洞型肺轉移瘤保留了轉移瘤的形態,圓形或者類似圓形,一般都不具有分葉和毛刺,空泡為環形,壁比較薄,但是薄厚不同,一般可以看到肺紋理與之相連。肺轉移瘤的形成是因為身體其他部位的惡性腫瘤轉移而來,主要途徑是血腥播散、淋巴道轉移或者是鄰近器官直接侵犯。最為常見的是以絨毛膜癌、乳腺癌多見,惡性軟組織腫瘤、肝癌、骨肉瘤和胰腺癌其次,還有甲狀腺癌、腎癌、前列腺癌和腎胚胎癌等。肺轉移瘤的臨床表現和原發腫瘤的組織類型、轉移途徑和受累范圍有著密切的關系[2],大多數病例會有原發癌的癥狀,早期肺轉移瘤沒有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后期會有呼吸道癥狀,如:干咳、痰血和呼吸困難等。空洞型肺轉移瘤很少見,其中大多數為鱗癌轉移[3]。
[1] 黃賢會,張麗紅,李玉平.肺空洞型轉移瘤CT診斷[J].醫學影像學雜志,2007,17(4):363.
[2] Seo JU,Im JG,Goo JM,et al.Atypical pulmonary metastases:spectrum of radiologic finding[J].Radio Graphics,2001,21(2):403.
[3] 吳 斌,戴元榮.空洞型肺轉移瘤CT表現的臨床分析與探討[J].實用醫學雜志,2007,23(23):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