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煥,崔 偉 (天津市寧河縣醫院,天津 301500)
腦卒中抑郁(PSD)是腦卒中后常見的情感障礙并發癥,主要表現情緒低落,興趣減退。PSD影響患者的運動及認知功能恢復,影響其恢復效果[1]。在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評審JCI(美國醫療機構評審國際聯合委員會醫院評審標準)期間,我科對所有住院的腦卒中患者完成抑郁篩查及腦卒中后抑郁的系統護理干預。
1.1 一般資料: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科共收治腦卒中患者240例,其中男142例,女98例;腦梗死164例,腦出血76例;年齡60~84歲,平均(65.30±6.34)歲;合并高血壓210例,糖尿病103例,高脂血癥175例,心臟病82例。患者均經頭顱CT或MRI確診。
1.2 診斷標準
1.2.1 腦卒中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均參照1995年全國第4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檢查明確診斷。
1.2.2 抑郁癥診斷標準:所有PSD的診斷標準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CCMD-3)的診斷標準。
1.2.3 納入標準:符合腦卒中診斷標準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20分者;患者意識清楚、檢查合作,無明顯理解障礙,既往無癡呆及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護理干預,其中基礎護理、用藥護理、正規的康復訓練兩組內容一致,研究組加用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包括:①建立良好的護患溝通,詳細了解患者的病情、生活背景及心理狀態。調查發現,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也是影響患者情緒的因素之一[2]。②幫助患者完成角色轉換,有些患者因為卒中導致殘疾,使他們的社會角色發生轉變,對這種患者應以鼓勵、開導為主,使其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重新認識生存的價值和意義。③心理支持:根據患者抑郁的臨床表現形式不同選用不同的心理護理措施,如患者郁郁寡歡、自卑,可采用鼓勵、安慰或心理動力學治療。④心理專業技巧:采用認知行為干預、放松技巧、音樂療法等激勵患者從積極的方面對待病情[3-4],對待生活,積極配合治療,盡快達到康復。⑤安全護理:對待抑郁程度較重的患者,應給予更多的關注,以防自殺行為的發生[5],抑郁有晝重夜輕的特點,早醒時抑郁程度最重,因此夜班護士應在清晨3∶00~7∶00對重點患者進行重點巡視[6]。
1.4 觀察對象和指標評定:240例患者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評分,診斷PSD的患者為78例,發生率為32.5%。將符合診斷標準的PSD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為心理護理組(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卒中類型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兩組患者神經科基礎用藥方案相同,對抑郁癥狀采用的治療藥物為百憂解(氟西汀) 20 mg/d,軀體焦慮嚴重者合用黛力新(氟哌噻頓美利曲辛) 10.5 mg/d,共2周,伴有睡眠障礙者加用羅拉(勞拉西泮) 0.5~1 mg睡前服用。治療4周后,對入選患者進行第2次Hamilton抑郁量表測評。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5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3.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
2.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結果比較:治療前兩組HAMD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HAMD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HAMD評分治療前后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詳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結果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結果比較(±s)
?
2.2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各種臨床癥狀緩解率比較:兩組患者憂郁情緒、睡眠障礙、淡漠、全身不適的緩解率比較有統計學意義,故可以認為研究組對上述臨床癥狀的緩解率高于對照組。詳見表3。

表3 兩組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各種臨床癥狀緩解率比較(例)
腦卒中后抑郁是腦卒中常見的并發癥之一,腦卒中抑郁與社會心理因素、神經生物因素和神經內分泌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有關。針對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老齡化速度加快,獨生子女照顧老人壓力過大,醫療保險體制與社會需求的矛盾,醫護人員對腦卒中后抑郁的診斷認識不足,可能導致我國腦卒中后抑郁的發生率更高,上述因素還需進一步驗證。國內外學者強調在藥物治療PSD的同時,應進行心理治療。筆者對心理干預組除了常規護理、藥物治療和康復指導外,還制定了合理的心理護理措施,經過4周的心理護理干預,研究組HAMD評分明顯低于常規治療組,表明護理干預可以減輕腦卒中患者的抑郁狀態,對提高患者自信心,正確面對卒中,促進全面康復起重要作用。
由此可見,系統的心理護理是提高腦卒中后抑郁康復質量的方法之一。故在今后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應及時發現患者的抑郁和焦慮情緒,及時糾正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促進康復治療。
[1] 周維金,王玉琴,崔利華.腦卒中康復研究新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2,17(2):124.
[2] 屈艷萍,劉 陽,許立華,等.腦卒中后抑郁相關問題的探討[J].中國醫學裝備,2008,5(3):38.
[3] 王桂榮.腦卒中后抑郁癥的研究治療[J].中國醫學文摘內科學,2005,26(5):648.
[4] 王 玲,邵文利,任志英,等.感受式音樂療法在腦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復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6,20(9B):2381.
[5] 郭君怡.癌癥患者抑郁狀態的相關因素及護理對策[J].護理與康復,2006,5(2):100.
[6] 馮 焱.腦卒中后抑郁癥患者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