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李春花,段 敏 (四川省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四川 宜賓 644000)
醫院內獲得性感染中40%屬于尿路感染,其中有70%以上與留置導尿管有關[1]。雙腔導尿管因操作簡單,易于固定,不易脫落等優點在臨床廣泛應用。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氣囊位置的特殊性、護士操作的熟練程度、發生異常情況時的心理反應、所操作患者的個體差異性等,使尿道損傷率增高與尿路感染率增加。男性患者置管術是神經內科患者常見的護理操作,為了減少這些不良反應,我科對男性患者采用改良置管長度,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2011年神經內科男性置管患者200例,年齡25~80歲,均排除患者有泌尿系統疾病,其中高血壓腦出血92例,腦梗死80例,動脈瘤及動靜脈畸形破裂出血者28例。將其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重及操作步驟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統一的導尿包,含硅橡膠雙腔導尿管(16號,尿管長40 cm),其他步驟按無菌導尿技術操作進行[2]。試驗組患者在無菌導尿過程中,對準男性尿道口輕輕插入,見尿流出后插到“Y”形分叉處,向氣囊內注入無菌水10 ml,輕輕向外拉導尿管,至有阻力時再回送一點即可。對照組患者在無菌導尿過程,對準男性尿道口輕輕插入約20~22 cm,見尿液流出后再插入約7~10 cm后,向氣囊內注入無菌水10 ml,輕拉導尿管到證實尿管已固定。
1.3 尿道損傷判斷標準:采用不適感評價標準觀察患者置管后24 h的不適感[3]。0級:完全無不適感,感覺自如;1級:輕微不適,但能忍受;2級:中度不適,不能忍受,下腹憋脹,尿意感較明顯;3級:嚴重不適,有嚴重下腹憋脹,尿急、尿痛、尿意感明顯,不能忍受,甚至欲將尿管拔出,拒絕再次置入。同時統計置管后24 h血尿、尿道口流血和排尿困難發生率。
1.4 尿道感染判斷標準:根據尿常規檢查白細胞>10個/ul,或尿液細菌培養菌落計數>10 ucfu/ml診斷為泌尿系統感染。
1.5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對率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置管時間與術后尿道感染率比較:置管后第3天時,試驗組患者尿道感染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14%與26%,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置管時間與術后尿道感染發生率比較(例)
2.2 兩組患者置管后24 h的不適感:置管后24 h,試驗組患者尿道不適感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與4%,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置管后24 h血尿、尿道口流血和排尿困難發生率比較:置管后24 h,試驗組患者排尿困難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與4%,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置管后24 h的不適感(例)

表3 兩組患者置管后24 h血尿、尿道口流血和排尿困難發生率比較(例)
3.1 傳統式男性患者置管方法常見尿道損傷的原因
3.1.1 護士方面:護士臨床經驗欠佳,導尿方法不熟練,反復插入;導尿潤滑劑不充分,強行插入;注入無菌水時,沒能把握好男性尿道的長度,估計不準確,氣囊還在后尿道內;出現異常情況,心理應急反應差等[4]。
3.1.2 患者方面:患者年齡大,意識障礙重;煩躁不配合,自行拔出尿管;操作過程中躁動、掙扎、用力不合作;高度尿潴留患者,當尿管可能達到后尿道就刺激尿道括約肌,有尿液流出,但實際長度沒有達到或者因尿管對尿道和膀胱的刺激,病員反射性向下用力排尿,均可導致尿管滑出膀胱對尿道造成尿道損傷。
3.2 傳統式男性患者置管方法尿路感染高的原因:除去常規尿路感染原因外,氣囊容易壓迫后尿道,尿道黏膜損傷,削弱了尿道黏膜對細菌的抵抗能力,細菌易繁殖。
3.3 傳統式男性患者置管方法:留置導尿術是一種侵入性護理操作,在置管過程中需要患者的充分配合,如肢體不能晃動、不能掙扎、用力、咳嗽等行為。否則容易導致尿管滑出膀胱對尿道造成損傷。傳統的男性置管方法導尿過程可能發生:①本來導尿管已經插入到規定長度,有尿液流出,因病員意識障礙不能配合的掙扎、躁動、用力等;低年資護士因經驗少,心慌、忙亂,導尿方法不熟練,導致尿管滑出膀胱到尿道。②對于高度尿潴留患者,當尿管可能達到后尿道就刺激尿道括約肌,有尿液流出,但實際長度沒有達到或者確定尿管在膀胱內固定后,因膀胱內壓力較高,病員對尿管的刺激產生排外反應,向下用力排尿,尿管可隨尿液的流出由膀胱內滑出。③雙腔導尿管無刻度標記,護士不能準確目測置管長度,只能測量尿道外口到尿管末端的長度。當發生上述情況時,有的操作者在注入無菌水時,沒能把握好男性尿道的長度,估計不準確。氣囊還在后尿管里就注水導致尿道損傷。
3.4 改良式男性患者置管方法:在置管過程中時,見尿流出后插到“Y”形分叉處,向氣囊內注入無菌水10 ml,輕輕向外拉導尿管,至有阻力再回送一點即可。該方法具有以下優點:不會違反無菌操作原則;導尿時,當病員發生掙扎、躁動時,可避免尿管滑出膀胱到后尿道或者導尿失敗反復插入引起尿道損傷;對高度尿潴留患者,全部插入導尿管,膀胱內高壓狀態,尿液迅速流出,因尿管長度長,減少尿管隨尿液流出而滑出的機會;膀胱是囊性器官,過長置入尿管后尿管在膀胱內盤曲,其頭端并非是直接刺激膀胱黏膜,且膀胱內有尿液緩沖,就減少了膀胱與尿管的摩擦等因素[5],護士就可以不估計導尿管長度,導尿完后輕拉導尿管感覺有阻力再回送一點即可,不容易發生氣囊壓迫后尿道造成損傷。
雙腔導尿管因操作簡單,易于固定,不易脫落等優點在臨床廣泛應用。男性患者尿管長度在18~20 cm,因其生理結構的特殊性,如操作不當,易導致尿道損傷,增加感染率。雙腔導尿管氣囊長度均在2.5 cm,氣囊頂端距尿管的頂端約3~ 4 cm,兩者相加約5.5~6.5 cm。如果按傳統式男性患者置管方法,氣囊膨起部位易損傷后尿道。李鈞提出[6],使用氣囊導尿管,應見尿后再插入尿管7 cm以上;周秋鳳提出[7],尿管插不到位行氣囊固定可導致尿道膜部出血。鑒于上述情況及筆者在臨床操作中的經驗,傳統式男性置管長度方法已經不適應硅橡膠帶氣囊雙腔導尿管。改良式男性置管長度方法因護士操作簡單,不估計插入長度,患者不適感減少,尿道感染率降低,尿道損傷少,值得推廣。
[1] 李 華,庫洪安,皮紅英.苯扎氯銨進行膀胱沖洗對導尿管相關下尿路感染的防治[J].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09,30 (2):167.
[2] 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4.
[3] 張美珍.雙腔氣囊導尿管兩種充盈氣囊方法患者不適感比較[J].護理研究,2004,18(6):1064.
[4] 王立杰,李立偉.臨床應用氣囊導尿管210例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26):5597.
[5] 徐靈莉,劉 玲,李亞軍.64例內科患者雙腔氣囊尿管插管方法的改進[J].重慶醫學,2010,39(14):1887.
[6] 李 鈞.氣囊導尿管插入深度不夠可造成男性患者后尿管損傷[J].中華護理雜志,1997,37(12):724.
[7] 周秋鳳.加強臨床教育以預防留置導尿患者尿道出血[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1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