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曉
(紹興市越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浙江 紹興 312000)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同類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產生的一種全新的市場主體組織形式,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動因素,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條重要途徑。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浙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社條例》的要求,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原則,扎實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規范內部組織形式和運行方式,完善管理經營制度,提升合作社的運行質量;積極引導同類合作社的聯合和重組,創新經營機制,提升合作社的服務功能和帶動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發展環境,提升合作社的經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現在紹興農戶們都團結起來,抱團打品牌,農民專業合作社讓分散經營的農民擰成一股繩,抱團應對農產品‘賣難’的市場風險。”說起紹興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勢頭,市工商局注冊處的負責人很有感觸,這兩年來,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雨后春筍,每年以500多家的速度增長,目前紹興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近4000家。據了解,這些農民專業合作社圍繞當地主導產業或特色產品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涵蓋糧食、水果、蔬菜、茶葉、花卉、養殖、農機等行業的種、養、銷售及信息技術服務。合作社不僅是數量增長迅猛,還通過注冊品牌等公司化運作給農戶帶來了立竿見影的好處。前段時間,葡萄剛下市沒多久,諸暨安華鎮農業園區勤豐農業合作社的果農現在又開始為采摘、銷售橘子忙碌了。“合作社統一注冊了‘安華果園’這個品牌,現在消費者挺認可我們這個品牌,水果一打上這樣的品牌就不用再擔心銷路了。”勤豐合作社理事長何國煥告訴記者,合作社里60多戶農戶都鉚足了勁,大家想把“安華果園”這個品牌打得更加響亮。“合作社種植園地沿杭金衢公路而建,以前大家各干各的,一直以沿路設攤的方式銷售水果,抵御風險的能力很差,經濟效益也不怎么好。”何國煥回憶說,當初成立合作社只有6戶農戶參加,合作社不斷發展,農戶們一起抱團引進新技術、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統一注冊商標,打通銷售渠道,很快打開了市場,原先開著拖拉機賣葡萄的何國煥現在已經改開轎車出門談生意了。“現在我們合作社已經有60多戶農民了,產品銷售到上海、杭州、寧波等地。”市工商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合作社帶領農戶“抱團”闖市場,人多力量大,通過舉辦培訓班,邀請專家、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和培訓等活動,合作社讓不少農民成了科技能手,農民掌握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和質量標準,產品品質得到進一步提升,極大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1)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通過把產前、產中、產后、各個環節聯結起來,在資金、技術、產銷等方面進行聯合和合作,根據市場組織生產,根據產品組織銷售,有效地解決了千家萬戶小規模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矛盾。農民專業合作社外連市場,充分發揮著橋梁和紐帶作用,較好地引導農民進入了市場,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組織化程度。
(2)帶動了一方產業的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是根據發展主導產業需要建立的,一個組織重點發展一個主導產品,即圍繞產業建立合作社,可較好地促使一個農產品進行產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形成規模效應,實現農產品生產的組織化、標準化,打造優質農產品。同時,合作社經濟組織的建立,實現了生產的規范和規模經營,并通過銷售服務,促進了農產品的轉化、增值,降低了市場經營風險和交易成本,減少了無序競爭和生產的不穩定性,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帶動了一方產業的發展。
(3)增加了農民的收入。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解決了農戶在生產上存在的一些問題。通過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提高了生產率;通過加工服務,實現了農產品轉化增值;通過內部利益機制運作,擴大了農民受益的機會;通過聯合協作,降低了經營風險和交易成本,從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4)推廣了科研技術。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服務,把新技術、新觀念、新品種傳送給社員,提高了生產的專業化水平,加快了科研與實踐的結合,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含金量。在一家一戶分散經營條件下,難以推廣的標準化生產、植物保護、漁業養殖等先進技術和經驗,都能在合作社中得到有效地推廣使用。
(1)規模偏小,帶動能力不足,內部制度不健全。有些合作社只起到生產合作的單一作用,加工、銷售等環節遇到的問題仍然是農戶自己解決。利益聯結松散,農民成員參與程度不高,沒有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經濟實體。少數專業合作社的組織機構、內部制度、會計核算等不健全,運作和管理隨意性大。專業合作社成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缺乏專業知識、政策水平不高、市場競爭能力薄弱、管理經驗缺乏,組織規模難以做大,產業鏈難以延長。上虞市章鎮鎮有很多獼猴桃合作社,合作社是成立起來了,有六、七十家,但都是單一銷售,沒有團結起來,打出統一的品牌,從而每年大量的葡萄、獼猴桃滯銷。
(2)人才、資金、建設用地緊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人才不多;資金實力弱,缺乏可抵押資產。相當部分合作社在看好某一項目的情況下,受制于貸款難而無法實施;合作社用地難的問題已成為發展的瓶頸;超市、市場設置的進場費、利潤返還點數等門檻過高,把千家萬戶的合作社拒之門外。
(3)合作社培訓工作嚴重滯后。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行不規范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民不知道怎樣管理運營合作社,缺乏管理、經營、財會、營銷等人才。合作社的培訓工作嚴重滯后,直接影響了合作社的發展。
(1)著力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以“有合法的經營主體、有必要的基本設施、有公開的操作規范”和“產權明晰化、管理民主化、財務規范化、服務優質化、經營效益化”為要求,積極開展對合作社星級認定,并實行動態管理,著力把合作社建設成為產權明晰、運行規范、管理民主、服務全面的市場主體。力爭到2015年大部分合作社通過紹興市級規范化認定。
開展市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評選活動,不斷增強示范效應和帶動能力。從2011年起,市本級從規范化認定的星級合作社中每年培育10家左右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并以此為基礎擇優推薦省級示范社;對評選出的示范社給予表彰,并給予適當獎勵,以推動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
(2)積極引導合作社創新經營機制和聯合重組。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經營機制,鼓勵引進專業人才、職業經理人,落實經濟責任制,優化生產經營機制;開展產地認定、產品認證、注冊商標,創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并引導品牌資源整合;實施“走出去”戰略,跨區域建立生產基地;發展連鎖經營等新型流通業態,促進農產品銷售;興辦或參與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產品營銷組織,開展農產品銷售和深加工,延伸農業產業鏈;在合作社內部建立風險基金,開展風險互助,或建立資金互助合作社,開展內部融資服務。
積極引導同類合作社之間的聯合重組,合作社與相關市場主體之間的聯合合作,區域性合作社建立聯合社,實現資源和優勢的合理配置和整合。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會及農產品展示展銷中心對會員合作社的服務作用。2013年7月9日,“新昌縣新洋光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正式成立,標志著該縣合作社的聯合發展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這也是紹興市首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該聯合社由省級林業示范性專業合作社新昌縣洋花園果木專業合作社攜手新昌縣劉新姬高山茶葉專業合作社、惠利竹業專業合作社組成,主要從事苗木、茶葉、蔬菜及毛竹等農產品的種植、銷售。
(3)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對合作社社長和骨干成員的培訓,造就一批懂合作、善經營、會管理、懂技術、有奉獻精神的“帶頭人”。對合作社生產經營和管理人員的培訓納入紹興市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動員和吸引農業企業家、農產品經紀人、科技帶頭人等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優秀人員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科研人員、農技推廣人員、供銷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人員到農民專業合作社任職、兼職或擔任技術顧問,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聘用期滿后的大學生村官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作或牽頭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在上級補助政策的基礎上,出臺配套扶持政策。
(4)加大財政及項目支持力度。在市現代農業扶持資金中繼續設立農民專業合作社專項扶持項目,加大對合作社發展的扶持和資金投入。重在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生產服務建設和經營機制創新,包括規范化建設星級認定、示范創建活動、開展農業服務的設施建設、農產品質量認證、市場營銷網絡、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培訓和信息服務、品牌建設、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以及開展資金互助、風險救助、信用貸款擔保試點、貸款貼息等方面扶持獎勵。
要把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支持農業項目建設的實施主體之一,發揮合作社在實施紹興市特色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中的積極作用,優先將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糧食功能區建設、農業標準化、農業科技示范推廣等各類強農惠農項目,委托和安排有條件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實施。如紹興縣為了進一步提升農民專業合作運行質量。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方向和農業產業化運作趨勢,重點支持十四個“萬字號”農業基地的合作社(即萬畝稻米基地,百萬羽麻鴨基地、萬羽越鵝基地、萬畝名茶基地、萬畝水產基地、萬畝竹筍基地、萬畝花卉基地、萬畝蔬菜基地、萬畝林果基地、萬頭生豬基地、萬只長毛兔基地、萬畝青梅基地、萬羽鴿子基地、萬羽養雞基地),重點骨干農業龍頭企業和優秀成長型農業企業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農家樂專業合作社。對今年被評為國家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每家獎勵10萬元;對今年被評為省級示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每家獎勵5萬元;對當年被評為市、縣示范性和規范性農民專業合作社前10名的每家獎勵1萬元。年終由紹興農業局按評選標準以得分多少確定。
(5)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提供政策環境:①落實稅收優惠政策。繼續執行國家和省出臺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對合作社從事農、林、牧、漁業項目的所得,免征或減征企業所得稅。農產品初加工項目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允許符合條件的合作社申領浙江省農業產品收購專用發票和浙江省貨物銷售統一發票,分別用于合作社向成員或非成員收購自產農產品及銷售自產農產品。對各級扶持合作社的項目資金和以獎代補資金,符合規定條件的,可作為不征稅收入。②優化金融信貸等服務。各級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制定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信貸扶持政策,加大對合作社及其社員的信貸支持力度。對有一定實力、信用等級的規范化合作社給予相應的授信額度,對于市級以上示范性合作社應給予利率優惠。支持合作社利用農(副)產品訂單、保單、倉單以及大型農用生產設施、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水域灘涂使用權等財產依法抵(質)押貸款。如2012年5月份,越城區農林水利局與紹興瑞豐銀行聯合舉辦的“瑞豐銀行與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接活動”。全區6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代表參加了活動。對接活動中,區農水局局長單寅初、瑞豐銀行總行零售部總經理秦曉君分別介紹了越城區農業發展及信貸需求情況和瑞豐銀行農業信貸情況,瑞豐銀行向紹興古越禽業專業合作社等1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農業企業代表發放了貸款授信書,共計授信4700萬元。瑞豐銀行對越城區現代農業的大力支持,給予越城區農業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新動力。③落實用地、用電和農產品運輸優惠政策。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等非農建設用地,在符合城鎮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適當安排用地指標。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創辦養殖場和從事農產品臨時性收購、初加工用地,可不辦理建設用地審批臨時手續。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種植業、養殖業等相應的加工、貯藏等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類電價。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按規定享受國家和省綠色通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