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 初
從搜集的資料看,美國等發達國家主要從嚴格農機產品的安全技術規范和強化產品質量責任兩個方面,來保障農業機械的安全使用。早在20世紀初,美國就建立了農業安全委員會,其后美國農業工程師協會制定了多種農機安全技術標準,法庭審理農機事故案或投訴就以這些安全標準作為依據。美國于1964年6月實施標準ASAER275-改進農業機具的安全,1964年12月實施標準R280-改進農用拖拉機的安全,1968年12月成為美國農業工程師協會采用標準-ASAES318.6,此后進行了多次修正。美國聯邦政府1970年頒布、1974年4月8日生效的《職工安全與健康法》,內容多涉及農機安全生產監管,以保護農業工人的安全與健康。
在美國,農機制造商要為每臺主機購買產品責任險,并供應零配件。經銷商除代理制造商銷售產品外,還從事零配件銷售、產品租賃、維修保養和對各種新機具進行推廣演示、組織各種專業服務(如耕地、播種等)以及對機手進行培訓,為機手購買保險,并規定只有培訓到合格才能購買保險。
日本在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初級階段,農機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造成了許多安全事故,影響惡劣。為此,日本制定了有利于農機產品改良和推廣的官方鑒定制度。從1962年起,農業機械研究所成為日本農業機械鑒定的唯一官方機構。農業機械檢測和鑒定分為現場檢測和實驗檢測,其內容包括評價性能特性、生產效率、工作質量、噪聲和震動、可靠性和耐久性、維護和操作性、使用安全、用戶守則以及與經濟性相關的項目等。嚴格的質量檢驗鑒定制度,促進了農機產品質量大幅度提高。韓國的《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規定,根據農機生產者或進口者的申請,實施農機產品質量和安全性檢驗,貼附檢查合格證。
英國1946年開始進行農業機械安全立法。1956年7月英國議會正式通過《農業工人安全、健康和福利法》,在該法制定前后還制定了一整套的安全防護和操作規則的技術性規定,授權法官來制定規則和發布禁令。1987年歐共體理事會通過“產品責任指令”,實行嚴格的農機產品責任制。
日本及歐州等發達國家都將農機產品的質量保證、檢測、控制等內容列入農業機械化法律法規中,保障了農機作業安全性。可見,嚴格的農機產品責任法,也是確保農機安全技術標準的嚴格執行,使產品責任法和安全技術標準相互配套。
(1)推行免費管理。目前,北京、上海、陜西、青海、寧夏、大連、青島等地實現了農機免費管理全覆蓋,將牌證發放、安全檢驗等屬于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的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2)實施農機保險補貼。北京、江蘇、上海、陜西已全面開展了政策性農機保險,浙江、安徽、山東、福建、四川、廣東、山西、青海、新疆、寧波等9個省市正在積極進行試點工作。保險補貼額:北京補貼70%以上,江蘇補貼50%以上,上海補貼30%以上。山西財政預算安排550萬元、上海市和陜西省預算安排300多萬元用于保險補貼。
(3)開展信息化服務。江蘇、湖北等省與中國移動公司合作,建立“平安農機通”信息服務系統,吸納廣大農機手(或農機互助保險會員)和農機系統干部職工加入“平安農機通”。通過“平安農機通”信息服務系統,定期向機手提供信息、發送安全宣傳短信,加強了農機監理機構與機手的聯系,提高了宣傳效果。
(4)建立聯合執法機制。2013年4月,重慶市農委、重慶市公安局聯合印發了《公安駐農機交通安全警務室建設工作方案》,建立各區縣公安局交巡警駐農機交通安全管理警務室。警務室設主任、副主任各1名,分別由公安交巡警和農機監理站所負責人擔任;設工作人員4名,由公安交巡警2名民警(警力緊缺的至少確保1名)和農機監理站所2名農機監理人員組成,業務上接受公安、農業(農機)部門的雙重領導。有條件的鄉鎮(街道)參照組建公安駐農機警務室。組建公安駐農機警務室是新形勢下強化拖拉機路面管理、保障農村道路交通安全暢通的重要手段,是公安、農業(農機)兩部門整合管理資源,實現優勢互補的一項重大工作機制創新。
(5)開展農機互助保險。陜西、湖北省以農機安全協會為平臺,開展農機安全互助保險已分別達到5年和4年,實施效果良好。湖南省農機部門2013年已正式成立農機安全協會,農機安全互助保險工作亦同時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