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友
(渦陽縣高爐農業綜合服務站,安徽 渦陽 233667)
渦陽縣高爐全鎮從2010年開始大面積種植玉米,至2012年面積達到3467.7hm2,全部實現了六位一體的機械化播種,但在機收方面還是薄弱環節。目前高爐鎮玉米收割機擁有量為7臺,其中小麥、玉米兩用機5臺,玉米專用收割機2臺,機收率只能達到20%,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各種問題,嚴重制約了玉米生產的發展。
(1)農戶的地塊多,面積較少,并且由于專用玉米收割機的機身長達8m多,轉彎半徑大,在轉彎和轉移地塊時有一定的困難,給機手操作帶來麻煩,從而影響作業質量和效益。
(2)農機和農藝配合不協調。玉米品種特性造成行距不一致,而兩用機的割幅寬為1.7~3.6m,專用收割機的幅度為1.8~2.6m,同時機手操作不規范,從而影響機收面積。
(3)機手的操作水平較低。大多數機手只有初中文憑,并且以前沒有接觸和使用玉米收割機,在使用過程中存在違規操作、保養不到位、機械帶病作業等行為。
(4)整地質量較差。農田林網和水利設施的橋梁設計不合理,專用收割機的粉碎裝置安裝位置較低,容易造成損壞。
(5)機械的可靠性、穩定性、可操作性存在問題,容易出現鏈條、皮帶斷裂,液壓系統漏油,秸稈還田裝置易損壞等問題,嚴重影響連續作業時間,影響收入。
(6)生產廠家和經銷商的售后服務不到位。專業維修網點少、技術人員到位不及時,本地維修人員由于缺乏玉米收割機的維修培訓,沒有修理經驗,無法開展相應的維修,同時各種專用零部件不能及時從廠家發過來,從而造成機械不能正常作業,延誤農時,造成損失。
(7)小麥、玉米兩用機是按照收割小麥時設計時的,要求動力配套一般為100Hp左右,而玉米收割機在收割過程中需要完成收割、摘穗、輸送、剝皮、裝箱、秸桿粉碎還田等工作過程,因為兩用機存在嚴重的動力配套不足,造成收割速度過慢,收割質量下降等問題,且兩用機在拆換割臺時沒有專用設備,由于條件有限,機手都是用土辦法更換,不能達到相應的技術要求,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如果請專業技術人員需要千元以上的費用,給機手造成了額外的負擔。
(8)現有的收獲機械中玉米收割機是比較貴的,4型機達到13萬元,在農村購置一臺要多渠道籌資,并存在一定的風險。同時在目前的情況下,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投資回報率沒有小麥收割機、拖拉機、播種機的高,調查結果顯示每年一臺玉米專用機在本地的純收入只有3~4萬元,從而制約了發展速度。
(9)操作手和維修人員的技術培訓不到位,致使購機存在憂慮,影響農機化的發展。
(1)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積極引導廣大的種田能手,采取土地流轉方式開展玉米規模化種植,為大型農業機械的充分利用奠定基礎,實現玉米生產過程中的全面機械化。
(2)選用合適的機型:小型地塊可選用背負式,大型地塊選用大型專用玉米收割機,特別是對于跨區作業的農機戶可首選不對行玉米收割機,因為現有的玉米收割機區域適應性都受限制,不對行玉米收割機適應各種不同的行距,不需要人工開輔助割道,可以從田間不同位置進入作業,而且作業效率高。
(3)強化農機農藝結合,提升玉米生產技術水平。要主動和農業部門密切聯系,按照農業增收、農機作業方便、安全的要求,因地制宜,確定玉米機械化收割技術路線和適宜的機型。要及時總結制定適應本地特點的玉米生產機械化的技術規范和作業標準,全面建立農機和農藝融合的工作機制,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
(4)抓好農機手和維修人員的培訓工作。農機主管部門要全面開展農機手和維修人員多種形式的培訓,深入田間地頭召開玉米機收現場會,對機收進行規范操作和機械故障分析排除等培訓,從而讓機手掌握熟練操作技能,進行必要的維修保養,確保機械的完好率,提高機械的利用率。對于維修人員要舉辦專業培訓班進行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授課,達到能及時排除故障和進行維修。
(5)廠家和銷售商應建立售后服務平臺和固定服務點,提供技術咨詢和指導,隨時解決使用中存在的技術難題和零部件的即時供應,在農忙季節應組織技術人深入田間地頭進行跟蹤服務,落實服務承諾。
(6)強化創新體制,建立玉米收獲服務平臺,為農機戶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為了玉米生產的良性發展和農機戶的投資回報率,應當積極培育玉米生產機械化服務市場,堅持行政推動、典型帶動、效益驅動,走市場化、社會化和服務化之路,大力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開展農機合作社+農戶的服務模式,引導農機戶開展跨區作業進一步增加機手收益。
(7)強化宣傳和政府扶持力度。農業綜合服務站要充分利用廣播、會議、標語、宣傳車等宣傳工具,宣傳機收的好處,讓農戶了解機收可節約成本,秸稈還田可增加農田的有機質含量,同時還可防治焚燒帶來的環境污染,為建設美好家園做貢獻。由于玉米收割機屬高檔較貴農機具,依靠農戶的力量勢必影響發展速度,因此政府應加大財政的補貼數額,同時對于利用機收的農戶給予一定的獎勵,以便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使玉米的種植和機收面積實現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