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秋麗
(河南中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16)
自高校全面進行新課程改革以來,各地的高校都在積極的推行。高校體育的新課程標準提出從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現狀來看,依舊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困難,在教學的觀念、模式、評價、設施等方面都有所體現,所以需要積極思考對策,加強對新課程的研究,找出問題癥結所在,達到對癥下藥的作用。在眾多的教學模式中自主教學模式的構建是相當科學合理的,還能使得課堂更加有效,事半功倍。從而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和興趣達到提高的作用,培養他們具有終身體育的健康意識。
(1)多元化、多要求的課程結構。為了完善和充實高校體育課程,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高校體育課程結構中新加了選修的內容進去,使得體育教學的內容更加多元化、多樣化,對學生來說更具有彈性了。我國各個地區的高校體育教學活動可以根據自身擁有的資源和自身條件來進行合適自己的體育教學活動。給予學生最大的空間讓他們發揮,改變原來的固定教學模式,從而加強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團隊合作精神,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意識,真正達到體育教育的目的。
(2)教學模式的綜合化。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體育老師采用多樣性的教學方法,豐富其教學的內容。體育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教學課程中的重難點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授,同時對學生也要進行針對性的教授體育教學中的重點內容,靈活的教學,多種方法進行結合,從而加強教學質量,提高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針對不同的學生應該做到因才施教,綜合考慮其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接受能力,選擇科學合理,符合其生長規律的教學模式。
(3)增加了教學評價機制和評價標準。在新課改的教學中引進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對教學評價機制尤其重視,高校體育的新課程教學中的評價作為其評價標準,這樣的好處在于具體到每節課的效果和質量,充分重視了體育的教學過程和實施情況,實現全面的。積極的評價方式,就能更加準確地對學生的體育知識和技能進行綜合評價,在體育課程新型教學模式評價機制中,采取教師和學生的相互式教學評價,不但對老師的教學有所提高,也能夠充分包容一些個性差異的學生,從而達到提高大學生學習體育的主觀能動性。
(1)教學觀念依舊陳舊。很多學校雖然進行了全面的新課程的改革,但是由于教師沒有全面的理解和適應其新課程教學的要求,從教學的根本理念上就是局限于傳授知識的方面上,在教學方面只是注重了自己的主導作用,完全沒有重視大學生的主體作用,以灌輸的方式進行教學,沒有真正教授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僅僅就是看重大學生的運動成績,雖然大學生已經漸漸形成了自己的健全的人格和性格,但是更應該注重大學生對體育的興趣的發展,為他們終身的體育興趣打好基礎。
(2)教學模式不夠多樣性。高校的體育老師多數是畢業于體育的教育專業,在高中階段就開始了長時間的競技訓練,在這種很單一的競技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在自己開始進行教育工作的時候,也把這種的教學模式帶到自己的教學模式中去,從單純的講解、示范和練習構成的教學模式成了技能的教學中的唯一的教學模式,教師形成了灌輸型的教學,而大學生也單純的變成接受型的學習,形成了思維的單一性,視野也變得很狹窄,競技的觀念深入。這樣一種單一呆板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對體育課的興趣,沒有達到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的能力。
(3)教學的評價標準單一化,固定化。盡管在新課程中對高校的體育教學實踐積極推行教學評價的重要性,但是長期的應試教育的弊端還是存在,體育教學中,老師還是很容易忽視學生在個體、個性上的差異,忽視學生的一些主觀能力,以及忽視整個教學過程,只是采取一種很固定和統一的標準,進行單一的教學評價,純粹是針對學生的個體努力程度的情況和進步漲幅,沒有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心理需求進行客觀的評價,這樣對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的消極影響。
(4)教學設施的不完善。現如今高校很多學校都將教學的硬件設施有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和完善,但是在體育教學設施上很容易被忽視,比如在體育用地的修整上,體育器材,體育設施的置辦維護上,更甚有很多學校為了擴招生源,將原來的體育活動場地進行建筑施工,學生沒有完善的體育設施,體育場地和器材,對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運動無法開展,這方面是一個很嚴重制約新課程的開展的因素。
(1)重視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體育教師應該明白學生應該作為教學過程的主體,之所以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主要是因為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積極性,讓學生明白自己是課堂的主人,變接受性的教育活動變成主動性的接受教育。過去教師采取的都是達標性的做法,這點是需要進行改變的,在教學的內容上注重對學生終身發展有利的,學生真正有興趣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教學,充分重視學生的不同的愛好,尊重學生所表現的個體、個性上的差異,體現健康第一的正確理念,并且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加強對體育設施的建設和增加對體育建設的投入,為大學生提供運動相應的硬件基礎。
(2)豐富教學模式。按照新課程的要求,改變原來傳統的教學模式,加強教師教學的正確觀念,在教學中不局限于常規的方法和手段,把原來競技性、軍事性的教學方式改變成多樣性的教學方式,比如表演性、娛樂性、生活性的多元化的方式方法,改變教學的單一性,豐富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增加教學的綜合教育功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和技巧。
(3)構建合理的評價機制。由于大學生的學習壓力不是很大,但是有普遍的存在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在體育教學中的評價不僅僅要考慮到教學的近期的效果還要考慮到長期性的效果,不只從學生的競技能力達標上來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多元化發展的能力評價分析。在學習過程中采取學生和老師,學生和學生交互式的評價方式,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才能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出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性。
(1)分層教學模式。由于每個學生之間存在多多少少的差異性,個體的身體素質和體育技能能力都不相同,教師可以采取分層行進行教育,對素質和能力相差不多的學生進行統一的教學培養,分層的教學模式是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的,而且滿足學生的個體化的需求。
(2)分組、選項分班教學模式。分小組的教學模式不但可以充分激發出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在小組的共同學習中增加自身的團結合作的能力,鍛煉自身的自主組織能力,增強學生的獨立性和控制能力,達到學生在小組中合作溝通能力。
在課改后的背景下高校體育的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下,知道新課改的要求是為了促進體育教學的結構更加成熟和完善,讓學生體育課上充分發揮出自己主體性,達到加強學生對體育的興趣和學習技能的能力,真正達到對大學生體育課程對學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