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亞麗
(河南工業技師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7)
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呈現越來越低齡化的趨勢。有的13歲、14歲就進行犯罪活動,甚至參與重特大犯罪活動。過去未成年人犯罪,大多以盜竊為主,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的類型越來越多,對社會的危害越來越大;如搶劫、強奸、殺人等嚴重刑事暴力性犯罪迅速增加,販毒、介紹容留他人賣淫、綁架勒索等罪名,在未成年人犯罪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未成年人犯罪一般具有突發性、偶發性的特點,而當前未成年人犯罪大都有預謀,作案前經過精心策劃和充分準備,犯罪過程中頻頻使用從報刊影視上學到的反偵查手段,作案后及時毀滅罪證,破壞現場,擾亂警方視線,另外青少年生性喜歡結伴而行,團伙作案成為其主要犯罪形式;模仿影視片中的黑社會組織,成立幫派或團伙實施有組織共同犯罪,團伙內部有組織頭目,有自己的紀律,有活動地點和活動習慣,作案有明確的分工。
(1)社會不良習氣的影響。隨著電腦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腦網吧如雨后春筍般冒出,部分網吧經營者受利益的驅動,接納未成年人進入網吧,致使部分未成年人迷戀網吧,甚至逃課、逃學上網聊天、玩電腦游戲等。有關的部門監管力度、監管控制技術不夠,黃色網站和反動邪教網站被未成年人訪問,網絡中兇殺、色情、暴力等內容對未成年人產生不良影響。社會上偷盜、搶劫、黃賭、斗毆、色情等犯罪案件的潛移默化。未成年人模仿能力強,辨別是非能力薄弱,有強烈好奇心易受外界影響,由于好奇、貪玩而模仿電視、影片以及社會上存在的偷盜、搶劫、黃賭、斗毆、色情等場景,誤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
(2)學校因素。學校是未成年人生活的主要環境之一,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可以說是一個導向標的作用。但是,由于部分學校應試教育模式的存在,學生缺乏一個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教育方法缺乏科學性,采取變相體罰,致使一些學生棄學、輟學,甚至流浪社會。有些教師缺乏對學生的熱愛和基本法律常識,歧視差生,甚至打罵體罰或者放任不管,致使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逃學逃課甚至退學,使這些未成年人過早地走向社會,由于沒有機會接受高中或中專以上教育,缺乏必要的工作知識和技能,容易受壞人利用,教唆走向違法犯罪道路。
(3)家庭因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課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舉止言行和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有重大影響,不正確的家庭教育都會給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帶來不良后果。父母不和、離異,經常吵架打罵,對未成年人的心理、品德、愛好和思想的影響至關重要。一方面,畸形家庭使許多未成年人在性格上變得孤僻、內向,不善交往,容易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另一方面,該類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又因喪失了父母的愛撫和管理,逐漸與其父母感情淡薄,缺乏自制力和自控力容易被人利誘,滑向犯罪的深淵。父母對未成年人過分溺愛也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發展,往往會使一些子女養成自私自利和專橫跋扈的性格,當他們無限的物質欲望和不正當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就有可能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父母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對子女的過錯、學習成績不理想,不能進行很好的疏導,不尊重孩子的人格,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畸形。
(4)未成年人自身因素。未成年人正處于生理發育成長階段,特別是性的萌芽和成熟。由于性激素分泌的增多,性腺發育開始成熟,性機能迅速發展起來,開始有了性的沖動。性激素分泌量達到一定程度時,性的生理沖動與體驗往出現超常,對性有一種敏感,所以滿足性的生理需要比較強烈。有些未成年人,由于過早地接受了兩性方面的刺激,使他們達到難以控制的程度,以至走向犯罪和墮落。一切犯罪行為都是在一定的心理支配下進行的,未成年人心理尚未成熟,沒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對一些社會現象缺乏足夠的認知能力,并且遇事易沖動自控能力差,易急噪、激動,易感情用事,很容易走向犯罪。
(1)建立完善德育教學體系。在教學中,充分對《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要用參觀、學習、競賽等多種方式完善德育教學體系。豐富德育教學內容,是未成年在學校教育更加專業化,能夠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合法權益起到了積極作用。
(2)完善家庭教育功能。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如果家庭不和睦,父母經常吵架,甚至離異,將給未成年人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因此要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氛圍,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環境,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家長要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生活習慣和作風是未成年人學習的典范。所以家長要不斷加強對法律常識和德育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嚴格要求自己,做遵紀守法的模范。
(3)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學校要大力實施素質教育,既要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又要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同時要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使每位教師既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知識,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在思想品質和遵紀守法上做學生的楷模,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對人格還沒有定型的未成年人,沾染了不良習氣的差生,要及時引導、教育,不得歧視,多鼓勵他們克服缺點,改掉惡習,努力上進。由于學生學習成績差,家庭困難等各種原因,學生輟學率較高,致使部分學生輟學,提早進入社會,這部分學生成為未成年人犯罪的邊沿人群,因此學校必須嚴格控制學生輟學,保障學生接受應有的教育。
總之,學校的德育教育是未成年的主要環節,在未成年教育中起著重要作用,同時也要加強相關職能部門密切配合,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各級公安、工商、文化等相關職能部門要明確職責、密切配合、嚴格執法。堅決清理有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帶有色情、暴力、恐怖的書刊音像制品、網吧、游戲廳、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專項治理工作力度。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宣傳,為未成年人提供好的精神食糧,讓他們從中得到有益的啟迪,使身心健康成長。加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提高未成年人的法律素質。各級團組織應從社會發展的眼光來看待未成年人犯罪問題,要不斷的開展各種健康、向上、活力的文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