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敏,王燕萍,張巧茹
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技術治療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外科的微創手術,創傷小、組織剝離損傷小、失血少、術后身體情況恢復較快[1]。因術中、術后出血少,且無術后硬膜外血腫等并發癥出現, 大大縮短了患者的臥床時間, 節省了較多繁瑣的護理工作,使術后護理更加方便。使病人早日康復, 充分保證了手術成功率及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2011年8月~2012 年8月, 我院對2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進行了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男18 例,女11例, 年齡25~60 歲,平均 38.3歲,受傷至手術時間5 h~8 d,平均3 d。均為壓縮性骨折,不合并神經癥狀。
1.2手術方法本組29例病人均采用俯臥位手術, 麻醉成功后,行體外牽引復位。首先用C臂機定位骨折椎體,以上下4個椎弓根為中心,分別做4個約1.5 cm長的切口[2],在C臂機透視引導下置入4枚椎弓根螺釘,安裝連接棒,鎖緊下位椎弓根螺釘與棒結合處,在C臂機透視下撐開上位椎弓根螺釘以復位,直至恢復骨折椎體、椎間隙正常高度及矯正后凸畸形,擰緊4個釘棒結合部,再次確定復位情況及椎弓根螺釘的位置,沖洗切口深處,并縫合4個小切口。術后患者椎體高度得到恢復并矯正椎體后凸畸形。
1.3結果29例病人手術過程順利,手術時間60~170 min,平均85 min。術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50 mL,術后病人行康復鍛煉。術后第2天即可在床上活動,第3天后可在胸腰部支具保護下下床行走。
2.1心理護理患者懷疑手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加上對自己的病情不了解, 擔心手術的創傷及術后能否治愈。這就需要向患者介紹國內外現階段脊柱微創外科的發展及治療水平、手術基本步驟,以及該手術出血少、創傷小、臥床時間短的優越性[3],結合以往成功的手術病例,向病人及家屬進行細致、耐心的講解,解除擔憂,消除緊張、恐懼心理,增強患者康復信心,提高治療效果。
2.2體位訓練該手術需在俯臥位下完成, 術前需全面評估患者的耐受力,術前2~4 d指導患者進行俯臥位耐受訓練,根據個體情況進行2~3次/d的訓練, 每次30 min, 以增強術中俯臥位的適應能力。
2.3肺功能訓練應在術前常規對患者行肺功能測定,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練習,于術前開始,每天于早餐前、午餐后及睡前進行,每次15 min,以防止術后肺部感染。
2.4術后護理①生命體征監測:術后常規監測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6 h,如有異常及時進行處理。②脊髓神經功能觀察:麻醉作用消失后,詳細檢查雙下肢皮膚感覺、活動、血運等情況,認真詢問并聽取患者主訴,有無腰痛,雙下肢麻木、疼痛及感覺障礙等其他神經癥狀。與術前進行仔細對比,囑其主動活動足趾,辨別有無神經再損傷。③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等并發癥:術前患者常規留置導尿管, 不合并脊髓損傷者術后第1天可拔導尿管; 如需長期留置尿管者, 每天定時予以會陰護理以及沖洗膀胱, 避免泌尿系統感染。④術后疼痛的護理:病人都希望通過手術解除長期的疼痛,且對術后癥狀緩解及功能恢復期望值較高。應早期對病人進行心理指導,術后可能出現癥狀加重和功能改善恢復時間相對延長。術后配合正確的臥位,指導病人直線翻身,翻身時仍然保持脊柱成一直線, 所謂“軸向翻身”必須避免扭曲脊柱。沈玉蘭[4]認為胸腰椎骨折翻身要小心, 不要扭轉身體, 防止加重損傷。患者不要自己隨意翻身,翻身時必須有責任護士指導,同時給予支持和鼓勵,使病人增強信心。⑤功能鍛煉:術后24 h內指導患者進行四肢功能鍛煉,術后第2天開始練習雙下肢交替直腿抬高鍛煉,防止術后神經根黏連及雙下肢肌肉萎縮。術后第3天開始帶腰部支具下地不負重行走,活動量以自己能承受為準。3個月后解除腰圍,腰背肌鍛煉,增強腰背部肌力。術后活動的時候要注意安全,防止再次受傷。⑥出院指導:出院后1個月復查,臥硬板床,臥位和側位時要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和弧度。術后3個月內嚴禁胸腰椎負重,忌急轉身、久坐、過度彎腰、腰部左右旋轉。加強營養,合理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多吃含蛋白高、含鈣高的食物,促進骨折愈合。
參考文獻:
[1] 陳亮清,白龍,蔡祖祥,等.X 線引導下經皮通用脊柱系統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J].中國微創外科雜志,2005,5(10) :864-865.
[2] 池永龍,徐華梓,林焱,等.微創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治療胸腰椎骨折的初步探討[J].中華外科雜志,2004,42(21):1307-1311.
[3] 林海英,鄒桂茂,李丹.新型脊柱外固定器的應用護理[J].護理學雜志, 2007, 22(2):41.
[4] 沈玉蘭.脊柱融合術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09,5(1):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