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救中心(100031)胡云婕
應用呼吸機轉院在院前工作中已較常見,但由于道路原因、車輛問題、路況問題等,病人可能出現各種危險情況,要在轉運前做好一切風險評估[1],在轉運過程中保持呼吸機參數合理、管路暢通,以及各項指標檢測和靜脈用藥維持等,是病人安全抵達目的醫院的重要保證。
2013年2月接到一位腦出血昏迷病人,要求轉至腦外科專科醫院,路程約40~60min。患者為一男性,48歲,因突發腦出血送入急診,急救車到達時,病人呈深昏迷狀態,CT示右腦室出血,出血量為20ml,急診觀察3d未出現進一步的出血,雙側瞳孔等大等圓。現病人無自主呼吸,呼吸機輔助呼吸,留有胃腸減壓管、導尿管、靜脈輸液管及呼吸機管路。
2.1醫療設備及呼吸機的準備 我院院前轉運病人的便攜式呼吸機有美國產Impact鷹牌呼吸機和加拿大產O-TWO手持式ALS氣動同步呼吸機兩種,前者是以電源及氧氣為驅動,可根據氧氣多少決定使用時間,但缺點是只能給病人空氣供氧,對于一些需要高濃度氧維持的病人就不適用;后者則可供氧但持續時間短,最長維持30min左右。對于長距離轉運病人需要兩種呼吸機協同使用。出任務前應檢查各種儀器設備的性能良好[2],保障患者轉運安全。
2.2準確評估病情 危重患者無論轉運前或轉運中都要進行風險評估。評估患者的轉院指征[3],且護士與醫生應一起充分評估轉運的可行性,評估內容包括患者的生命體征、用藥情況、途中可能出現的安全隱患等,醫護人員要密切觀察病情并做好充分準備。有利于掌握較好的轉送時機,提高搶救成功率。同時應把轉運中的各種風險告知患者及家屬,減少醫療護理糾紛。
2.3接收醫院科室準備 轉運前先跟轉往的醫院取得聯系,并與對方做好溝通,確定此醫院科室已經做好充分接收準備,并交代需要的特殊準備:呼吸機、監護儀、硬板床、微量注射泵、相關的搶救藥品,在病人快到達送往醫院前,電話通知院內應急電梯在規定時間地點內待命轉運患者,以縮短時間,降低意外發生率。
2.4轉運前充分準備和預處理 病人無自主呼吸,故院前應將兩種呼吸機的參數調到最佳,患者在即將離開病房前,應清除氣道內分泌物,解決支氣管及喉頭痙攣。檢查各種管道是否通暢,各連接處是否緊密,各種轉運中應用儀器蓄電池情況,保證電量充足,保證轉運時各種儀器設備性能良好,是保證轉運成功的重要因素。
3.1搬運手法正確 病人為腦出血患者,搬抬過程中要注意病人頭部保持平穩。應用鏟式擔架搬運,用頭部固定器固定好頭部,以免造成顱內繼發出血,給予仰臥位頭偏向一側,轉運時拉起床欄,推車要平穩,避免劇烈震蕩,專人保護頭部,護士站在病人頭部,利于轉運途中重點觀察患者瞳孔、意識和生命體征,尤其注意有無顱內高壓表現,注意觀察患者胸廓起伏、面色、有無躁動、氣管插管與呼吸機連接是否完好、各種管道避免脫管、堵管等。
3.2轉運途中的護理 將患者轉運至救護車上,首先將呼吸機與氧氣瓶、充電器連接好,將鷹牌呼吸機參數調整到與病人最適宜的模式。快速準確的將O-TWO呼吸機變換為鷹牌呼吸機。觀察病人生命體征,檢查各管路是否有脫出或堵塞。固定好車上儀器設備,囑司機平穩開車,忌急踩剎車、急踩油門,病人頭部用頭部固定器并且有專人保護。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痰可按照吸痰標準操作步驟[4]。
到達醫院前應聯系到達醫院的相關科室做好接診準備,到達后妥善安排病人后,與該院的護理人員進行交接:初步診斷、車上病人用藥情況、各管道位置情況、液體出入量、雙方交接人員簽名等。
隨著危重醫學的發展,呼吸機已經廣泛應用于危重癥患者,車載便攜式呼吸機的使用為病人提供了更好的醫療救治機會。每種呼吸機的型號、功能、優缺點又不盡相同,所以院前醫護人員能夠熟練的應用各種呼吸機,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維持患者生命,減輕患者痛苦,減少傷殘率的關鍵,不斷完善院前急救無縫隙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