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韓堯
前不久,北京市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北京市2012年第3期基本藥物不良反應監測通報》。通報顯示,2012年7月1日~2012年9月30日期間,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共收到有效《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表》139份,均為一般不良反應,但通報中列舉的某些數據和典型病例卻格外引人關注,那就是:在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到的有效不良反應報告中,心血管類基本藥物的不良反應占32%,主要表現為咳嗽、皮疹等,特別是高血壓治療藥物依那普利也會引起部分患者干咳。
為什么高血壓治療藥物依那普利會引發患者干咳呢?為什么大家都認為是最安全的基本藥物也會發生不良反應呢?記者就此采訪了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
依那普利確實會引起干咳,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就收到過這樣的典型病例報告,那就是:78歲的張奶奶患有高血壓,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馬來酸依那普利片(5mg/日/次)進行降壓治療,但服藥2天后就開始干咳。由于未進行治療,干咳持續2天不見好轉,張奶奶便自行服用復方甘草片進行治療,但干咳仍未減輕,張奶奶便到醫院門診進行檢查,結果得知自己血壓控制不錯,也無明顯咽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癥狀。醫生詢問了張奶奶近期用藥情況后推斷可能與服用依那普利有關,干咳可能是服用依那普利引發的不良反應,于是建議張奶奶停用依那普利,改用其他高血壓治療藥物,結果張奶奶的干咳逐漸得到緩解。
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依那普利屬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而這種由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引起咳嗽的不良反應,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收到過多例。這位相關負責人還告訴記者,咳嗽是ACEI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女性多于男性,特別是在老年患者中發生率較高,其主要表現為持續的刺激性干咳,并在夜間或臥位時加重,多伴有咽癢、咽部異物感,嚴重時還會出現惡心、嘔吐等不適癥狀,減量或停藥后即可減輕或消失。
這位負責人同時還告訴記者:ACEI類藥物誘發干咳的機制,目前醫學界仍不十分清楚,業內則普遍認為是這類藥物抑制了血管緊張素轉換酶(ACE)的活性,而ACE是參與激肽類物質分解代謝的主要肽酶,在ACEI的作用下,激肽類物質在組織中發生積聚,形成局部刺激而誘發咳嗽。雖然ACEI誘發的咳嗽癥狀明顯,但在胸片和血常規中卻不會發現異常,需要與呼吸系統感染等疾病所致咳嗽相區分,醫生只有詢問患者用藥史才比較容易進行鑒別診斷。
為什么基本藥物也會有不良反應呢?在采訪中,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藥品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有害反應。藥品不良反應是藥品的固有屬性,其發生多與使用者的個體差異相關。與其他藥物相比,基本藥物雖然是同類藥物中安全性較高的品種,但其同樣存在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正是因為基本藥物也會發生不良反應,而且使用者眾多,因而藥品監管部門才非常重視對基本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目前,北京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對基本藥物不良反應的監測,覆蓋了當前北京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使用的全部519種藥物,包括309種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品種和200余種其他零差率銷售品種。通過及時發現、評估和通報基本藥物的不良反應,提示醫生和消費者通過更換用藥或其他辦法來規避或減少藥品不良反應發生。
高血壓治療藥物依那普利會引起部分患者干咳,這部分患者治療高血壓是否就沒藥可用了呢?不是的。據記者了解,依那普利等ACEI類抗高血壓藥物,藥名大都帶有“普利”,如卡托普利、阿拉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福辛普利等,其中依那普利會引起干咳,卡托普利會引起皮疹、心悸、咳嗽,福辛普利會引起頭痛、咳嗽、眩暈。但我國常用的一線治療高血壓藥物除了ACEI類藥物,還有噻嗪類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α受體阻滯劑等,不宜使用ACEI類藥物的高血壓患者,完全可以選擇其他降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