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1400)陳玉
北京市懷柔區楊宋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2010年2月~2013年1月共隨訪指導了30例居家長期臥床患者,臥床時間1~3年,平均臥床時間22個月,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60歲,其中已形成褥瘡4例,尿路感染2例。經過規范治療和護理指導4例褥瘡患者、2例尿路感染患者疾病均治愈。目前,30例居家長期臥床患者未出現并發癥,精神狀態良好。
2.1 皮膚護理指導 先向患者家屬詳細講解皮膚護理的必要性。長期臥床患者機體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皮膚營養和彈性降低,局部皮膚長期受壓,極易發生褥瘡,加重病人的痛苦。同時還要教會家屬具體的護理做法。①保持皮膚清潔,及時處理大、小便,每日用溫水為患者擦洗皮膚1~2次,擦洗完用50%紅花酒精按摩骨突出部位,如骶尾部、肩胛部、肘部、內踝、外髁、足跟、耳廓、枕部等處。②在肌肉包裹較薄的骨隆突處墊柔軟墊、氣圈等[1]。③保持床單的清潔、干燥、平整柔軟。④每2~3h為患者翻身、叩背一次,并觀察皮膚情況,如出現褥瘡應及時與醫生聯系治療,按時用藥。
2.2 做好會陰、陰囊的護理 保持內褲清潔、干燥、柔軟、舒適,最好選用純棉制品。每日用溫開水沖洗會陰/清潔陰囊1~2次,擦干,每日讓患者多飲水,每日2000ml以上。對于最初因不習慣床上排尿的患者,可協助其取合適體位,熱敷小腹、讓其聽流水聲的方法幫助其床上排尿,如不見效則應及時送醫院進行導尿。對長期留置導尿管的病人,按醫生的規定定時送到醫院更換導尿管。如有各種排尿不適及時就醫,按時服藥。
2.3 促進排痰,預防墜積性肺炎 長期臥床病人,呼吸道的自凈作用和咳嗽反射減弱,極易并發墜積性肺炎,應每天定時開窗通風,用潮濕的布套在小毛刷上掃床,用濕拖布清潔地面,室溫最好保持在22~24℃,相對濕度50~60%,條件允許可適當用加濕器。每日為患者拍背2~3次,由下向上,讓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時更換體位,以促進排痰,痰液黏稠者囑其多飲水,必要時及時就診。
2.4 注意口腔衛生 早、晚協助患者刷牙、漱口,如有插鼻飼管的,教會家屬用口腔護理液棉球清潔口腔,每日2~3次,定期與醫生聯系更換鼻飼管。
2.5 預防便秘 長期臥床病人,活動減少,腸蠕動減慢易引起便秘,因此要注意飲食調節,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及含纖維多的食物,為患者按摩腹部,順時針方向做環形按摩,囑患者每日清晨空腹喝溫水300~500ml,每天晨間為其放置大便器,即使無便意也應堅持,以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保持1~2d排便一次。教會家屬正確使用開塞露,如大便干結不出可使用開塞露,如仍排不出,則應及時與醫生聯系及時處理。
2.6 預防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 每日為患者按摩四肢,協助其做適當屈伸四肢運動,以利于防止肌肉萎縮及關節僵硬[2]。
2.7 心理護理 長期臥床患者突出的心理表現是焦慮、孤獨、壓抑、悲觀等。他們怕家庭嫌棄,有時對死亡存在明顯恐懼,還有時極度悲觀,喪失生存意志,意欲自殺,覺得生活失去意義。因此要求照顧者及家人要在細致入微照顧患者的同時,要多與其交流,時時留意患者的情緒變化。將藥品、利器等遠離患者接觸范圍,防止自殺。盡量滿足患者的合理要求,安撫他們的情緒,讓其感受到家人的關懷與重視。可根據其年齡喜好讓其看書、收聽、觀看新聞娛樂等電視節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手工編織等,讓其了解社會,感覺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提高幸福度。
30例患者中,4例褥瘡患者經及時處理痊愈,2例尿路感染痊愈,其余24例均未發生褥瘡及其他并發癥,精神狀態良好。
實踐證明,對居家療養的長期臥床病人家屬/護理者進行及時準確的護理指導,使其掌握正確的護理技能,能夠有效地減輕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