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叢駱駱 等
(接1 月下)
2.中藥材前處理的廠房內應當設揀選工作臺,工作臺表面應當平整、易清潔,不產生脫落物。
3.中藥提取、濃縮等廠房應當與其生產工藝要求相適應,有良好的排風、水蒸汽控制及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等設施。
4.中藥提取、濃縮、收膏工序宜采用密閉系統進行操作,并在線進行清潔,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采用密閉系統生產的,其操作環境可在非潔凈區;采用敞口方式生產的,其操作環境應當與其制劑配制操作區的潔凈度級別相適應。
第五十四條 用于藥品包裝的廠房或區域應當合理設計和布局,以避免混淆或交叉污染。如同一區域內有數條包裝線,應當有隔離措施。
包裝操作包括內包裝和外包裝。
1.應檢查包裝操作區的布局設計是否滿足上述要求。
2.如同一區域內有數條包裝線,是否有隔離措施。
第五十五條 生產區應當有適度的照明,目視操作區域的照明應當滿足操作要求。
1.現場檢查廠房是否有充足的照明,以便生產操作、清洗、設備維護保養等。對于有避光要求的產品,應檢查照明光源是否符合要求。
2.檢查廠房照明設施的照度檢測數據,尤其關注對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產及檢測(如燈檢)環節,看是否符合規定。
第五十六條 生產區內可設中間控制區域,但中間控制操作不得給藥品帶來質量風險。
中間控制一般在單獨、專用的操作間進行;對于包裝的中間過程控制,一般在包裝生產(線)區域內設置過程控制臺。
1.檢查中間控制區域是否對生產操作區域產生影響,是否可能給藥品帶來質量風險。
2.同時,應考查生產操作是否對中間控制操作產生影響∶
原料藥
應同時考慮是否滿足“原料藥”附錄第5 條的相關要求。
質量控制實驗室通常應當與生產區分開。當生產操作不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且檢驗操作對生產也無不利影響時,中間控制實驗室可設在生產區內。
第五十七條 倉儲區應當有足夠的空間,確保有序存放待驗、合格、不合格、退貨或召回的原輔料、包裝材料、中間產品、待包裝產品和成品等各類物料和產品。
1.查看企業是否有相關的管理文件。
2.根據企業常年生產情況、相關物料、成品的數量,查看倉儲區分區情況,判斷倉儲區空間是否足夠,分區是否合理。
3.查看物料和產品在倉儲區是否按品種、批次分類存放,是否確保有序轉運并按不同質量狀態控制有序存放,防止混淆。
第五十八條 倉儲區的設計和建造應當確保良好的倉儲條件,并有通風和照明設施。倉儲區應當能夠滿足物料或產品的貯存條件(如溫濕度、避光)和安全貯存的要求,并進行檢查和監控。
對倉儲區監控的依據應基于物料和產品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查看倉儲區平面布局圖。
2.現場考察儲存條件:倉儲區應能滿足物料或產品的貯存條件(如溫濕度、光照)和安全貯存的控制要求。
3.現場檢查溫、濕度計的放置位置,溫、濕度調控措施和照明、通風設施,特殊儲存條件。
4.檢查溫、濕度控制管理文件,物料、成品儲存管理文件。
5.庫房溫濕度監控點的選擇,應通過適當評估來確定,必要時應進行溫度分布試驗。查看溫、濕度定期監測及調控的記錄,監控記錄應連續有可追溯性。
中藥制劑
應同時考慮是否滿足“中藥制劑”附錄第19 至21 條的相關要求。
1.中藥飲片應當貯存在單獨設置的庫房中;貯存鮮活中藥材應當有適當的設施(如冷藏設施)。
2.毒性和易串味的中藥材和中藥飲片應當分別設置專庫(柜)存放。
3.倉庫內應當配備適當的設施,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中藥材和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以及中藥制劑按照法定標準的規定貯存,符合其溫、濕度或照度的特殊要求,并進行監控。
第五十九條 高活性的物料或產品以及印刷包裝材料應當貯存于安全的區域。
1.企業應對物料和產品的活性進行評估分類。
2.現場檢查高活性的物料或產品以及印刷包裝材料的儲存區域,是否符合安全防護、防盜、防丟、安全貯存的要求。
第六十條 接收、發放和發運區域應當能夠保護物料、產品免受外界天氣(如雨、雪)的影響。接收區的布局和設施應當能夠確保到貨物料在進入倉儲區前可對外包裝進行必要的清潔。
1.檢查倉儲區是否設有接收、發放和發運區域,使物料、產品不受外界天氣(如雨、雪)的影響。
2.在這一區域有條件能夠使到貨物料在進入倉儲區前可對外包裝進行必要的清潔。
第六十一條 如采用單獨的隔離區域貯存待驗物料,待驗區應當有醒目的標識,且只限于經批準的人員出入。
不合格、退貨或召回的物料或產品應當隔離存放。
如果采用其他方法替代物理隔離,則該方法應當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1.查看待驗區標識是否醒目。
2.查看待驗區人員出入是否有管理規定及落實執行情況。
3.查看防止待驗狀態物料、不合格、退貨或召回產品誤用的措施的有效性。
4.查看企業是否對檢查不合格、退貨或召回的物料或產品隔離存放,如果企業采用其他方法替代物理隔離,應要求企業對該方法進行風險評估或驗證,以證明該方法具有同等的安全性。
第六十二條 通常應當有單獨的物料取樣區。取樣區的空氣潔凈度級別應當與生產要求一致。如在其他區域或采用其他方式取樣,應當能夠防止污染或交叉污染。
1.查看取樣區的空氣潔凈度級別設置是否與生產要求一致。
2.查看取樣區的設施、位置、條件,是否便于操作,是否存在在取樣過程中物料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錯風險。
3.查看取樣區的相關管理規定和記錄數據,包括取樣區環境監測。
4.如果在生產和質量檢驗操作區域進行取樣,查看是否有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錯的相關規定。
第六十三條 質量控制實驗室通常應當與生產區分開。生物檢定、微生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實驗室還應當彼此分開。
1.查看企業質量控制區與生產區是否分開。
2.生物檢定、微生物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實驗室是否彼此分開。
3.微生物限度、無菌檢測、陽性檢測等實驗室的設置是否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相關的規定。
第六十四條 實驗室的設計應當確保其適用于預定的用途,并能夠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應當有足夠的區域用于樣品處置、留樣和穩定性考察樣品的存放以及記錄的保存。
1.檢查實驗室布局圖。實驗室一般設有送檢樣品的接收/貯存區、試劑和標準品的接收/貯存區、清潔洗滌區、特殊作業區(如高溫設備室)、留樣觀察室、理化分析室、儀器分析室、微生物檢測室等。建議檢查員參考干濕分開、冷熱分開、天平集中、恒溫集中的檢驗室區域布置原則。
2.查看實驗室的布局設計是否合理,各分區之間和內部是否能夠避免混淆和交叉污染。
3.樣品處置區、留樣區、穩定性考察樣品的存放及記錄保存等是否有足夠的空間。
微生物檢測室一般分為:無菌檢測室、微生物限度檢測室、陽性對照室。
無菌檢測室:萬級背景下的百級層流。有條件的企業可采用隔離操作系統,保證環境條件優于或等于生產環境,避免出現假陽性。
微生物限度檢測室:萬級背景下的百級層流。
陽性對照室:用于微生物鑒別、菌種傳代等。企業可以根據生物安全等級使用生物安全柜,避免致病菌的擴散。企業也可使用層流柜,但必須是垂直流的。陽性對照室的回風應經過處理后直排。
抗生素效價測定一般要求在避菌條件下進行,不溶性微粒測定應在層流操作臺下完成。
檢查微生物實驗室應注意:無菌檢查操作時要監測環境,即同時作沉降菌檢查;定期對微生物實驗室作環境監控,測懸浮粒子及沉降菌。
檢查企業是否做無菌室及層流柜的高效過濾器檢漏試驗,是否定期驗證。
1.無菌檢測室應按無菌操作區管理,至少應在10,000 級背景下的局部100 級超凈工作臺內進行實驗操作,不得與生物檢定、微生物限度檢查,污染菌鑒別和陽性對照試驗使用同一試驗室。
2.無菌檢測室與非無菌操作間共享人流通道時,有無相應的管理措施,如避免在同一時間同時做不同性質的試驗;對檢品外表面進行取樣,看消毒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等。
3.微生物限度試驗、生物負荷檢查可在同一室進行;孢子D 值測定、污染菌鑒別和陽性對照試驗可在同室進行,但應使用不同的層流操作臺;細菌內毒素檢查不需要無菌操作條件。這些試驗均應有書面規程,并有防止污染的措施。
中藥制劑
應同時考慮是否滿足“中藥制劑”附錄第16 條的相關要求:
中藥標本室應當與生產區分開。
第六十五條 必要時,應當設置專門的儀器室,使靈敏度高的儀器免受靜電、震動、潮濕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擾。
檢查有特殊要求(如環境溫濕度、氣流、震動、靜電等)的檢驗儀器(如紅外光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等)的存放和運行環境是否可避免受到外界干擾,或者放在設有相應控制措施的專門儀器室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