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靜海縣醫院(301600)王平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青年人AMI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回顧性分析我科近5年收治的AMI患者的臨床特點并將分析結果進行匯總。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7~2012年我科收治的54例青年(<45歲)AMI患者(年齡21~45歲),其中女性2例;同時抽取196例老年(>65歲)AMI患者(65~78歲),其中女性79例。兩組患者基礎疾病無統計學意義。
1.2 統計學處理 所有統計數據均采用SPSS13.0軟件包進行處理,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青年組有吸煙者占86.1%、飲酒者占25.15%、高脂血癥占47.7%、冠心病家族史占21%,比例明顯高于老年組的58.6%、7.1%、27%、6.6%,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青年組有高血壓者占43.3%、有前驅癥狀者占15.2%,明顯低于老年組(所占比例分別為57.8%、31.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糖尿病患者為23.1%及23.3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CAG比較 罪犯血管青年組單支病變(48.8%)明顯高于老年組(23.4%)(P均<0.05),多支病變青年組(24.2%)明顯低于老年組(37.2%)(P均<0.05)。
2.3 兩組預后比較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青年組(0%)低于老年組(7.4%)(P均<0.05)。
通過對統計結果的分析發現,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愈來愈高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方面。
3.1 青年組AMI患者危險因素以吸煙、飲酒、高脂血癥、冠心病家族史為主,其中吸煙是主要危險因素[1]。這與男性吸煙率高、應酬多、社會壓力大均有關。吸煙可使血液中一氧化碳及尼古丁濃度增加,導致血管內皮缺氧,使縮血管因子釋放增多及舒血管因子減少,此外,還可刺激交感神經,使血壓升高、血管收縮,導致血管痙攣、血小板粘附聚集,易形成原位血栓,從而促發AMI。飲酒是青年人重要的危險因素,酒精是血管收縮劑,大劑量酒精可誘發心肌梗死。高脂血癥可促進動脈內膜增厚,巨噬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大量吞噬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日久形成動脈粥樣硬化,青年人多缺少運動加之高脂高熱量飲食均促進高脂血癥形成。
3.2 青年人冠脈血管無良好的側支循環及缺乏反復缺血預適應,故其發病急劇、前驅癥狀少見、易誤診。
3.3 青年人病程短,合并癥少,故單支病變多見;而老年人多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癥,動脈粥樣硬化較彌漫,故多支病變多見。
3.4 青年組女性患者少見,主要是因為雌激素對女性心血管系統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它可以促進肝臟對LDL-C的攝取及代謝;抑制肝脂肪酶對HDL-C的分解,增加HDL-C含量;增加載脂蛋白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改變動脈管壁上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成分[2]。由于雌激素參與多種生物活動,具有保護血管內皮、抑制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抑制胰島素抵抗等功能,因此女性絕經前很少患冠心病。
3.5 老年人基礎病多,動脈病變彌漫,AMI后并發癥較青年人多而且嚴重[3],因此預后較差。
綜上所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方式改變,AMI發病逐漸升高,尤其青年人AMI的發病率增長更明顯,因此應加強重視,減少危險因素,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普及衛生知識,減少青年人的不良生活習慣,戒煙、忌酒、多運動,減少有害物質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減少體內脂肪蓄積以防止高脂血癥的形成,同時可針對危險因素進行一級預防,減少發病,降低青年AMI的發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