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黃河醫院(300110)張志宗 沈雁
我院收治一名24歲男性患者,左耳反復流膿6個月,近半個月來流膿減少伴低熱,1周前左頸部出現腫塊,于2011年9月2日收入我科,患者1年前曾有咳嗽,低熱,左胸痛史,當時未就醫。入院檢查:神清,急性病容,兩顴潮紅,左肺呼吸音稍低,未聞及明顯啰音。專科檢查:左外耳道內多量稀薄灰白色分泌物,外耳道后上壁下塌,鼓膜全穿孔,鼓室內多量暗紅色肉芽,潔耳時于鼓室內取出一小塊死骨。左頸胸鎖乳突肌上段深面摁及4cm×3cm局限性腫脹,質中,輕度壓痛,無明顯波動感,穿刺抽出4mL淡黃色稀薄膿液。輔助檢查:胸部X片示左肺門淋巴結腫大,左胸膜增厚,乳突X線片示左上鼓室、鼓竇及乳突腔內巨大骨質破壞區,邊緣骨質不整齊,電測聽檢查左耳氣導平均聽閾升高80dB。
入院后行左乳突根治術,術中見外耳道后上壁骨質破壞,鼓室、鼓膜及乳突腔內充滿暗紅色肉芽及干酪樣壞死組織,乙狀竇前壁骨質破壞約1cm×1cm大小,硬腦膜暴露但色澤尚正常,乳突尖內側亦見0.5cm×0.5cm大小骨質缺損,周圍骨質變薄,鼓室內僅見殘存砧骨體及鐙骨底板,手術徹底清除病變組織后一期植入Thiersch皮片,病變組織送病理檢查,報告為乳突結核,術后加用抗結核治療,術后2個月隨防,術腔已愈,上皮化良好,未見肉芽生長,左頸部腫脹明顯縮小,復查胸片,左肺結核灶尚未吸收,繼續給予抗結核治療,半年后復查,左頸部腫物消失,左耳術腔完全干燥,上皮化良好,胸片示肺結核病灶已吸收,纖維化。
中耳結核在耳鼻喉結核里較為罕見,由于患者起病隱匿,癥狀不典型,常被誤診而不能得到有效治療[1]。結核性中耳炎或稱中耳乳突結核多繼發于其他部位的結核病變,主要是肺結核,也可由腺樣體或骨、關節結核及頸淋巴結核等播散所致。典型的臨床表現有多發性鼓膜穿孔、無痛性耳漏、肉芽增生、早期嚴重聽力損害和骨壞死,易發生面癱和耳后瘺管[2]。中耳乳突結核并頸深部膿腫更為少見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