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戈
(天成實驗學校,湖南 東安 425900)
政治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社會學科,內容涉及到經濟學、管理學、歷史學、法律和哲學等學科,且現行教材越來越重視理論聯系實際這一主題,增強了它的趣味性和實用性。教師抓住這一特點,運用啟發式教學,能調動學生求知積極性,更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平庸的老師是敘述,好的老師是講解,優秀的老師是示范,偉大的老師是啟發”說明了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性。另外,啟發式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探索精神,挖掘學生的潛力,以達到大綱規定的素質教育的要求。
(1)巧妙應用語言。語言,是思維的外現,是人們交流思想、溝通感情的工具,政治課教學中,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覺悟的提高,主要通過教師的語言來實現.教師巧妙地運用政治教學語言藝術,多使用一些生動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多引用一些情趣寓言故事和詩歌,既調節了同學的學習情緒又縮短師生之間心理上的距離,建立起親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能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誘發學生求知的欲望,而后教師把握時機,抓住要害,引入新課,并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結合熱點時事精心設計問題,啟發、引導學生開動思維,吸引學生積極主動獲取新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政治教育教學語言還應準確精煉,富有嚴密的邏輯性、科學和性規范性,學生才能準確、清晰地把握問題的本質,破題解惑,叩開思維探索的大門。
(2)巧妙應用肢體。身體的語言是無聲的,以其獨特的方式傳遞信息。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態是衡量教師上課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親切自然的教態,可以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無形地吸引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增強知識的形象化,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要以自然的姿態,平易的態度進入教學,因為教師一個手勢,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對學生的心理和教學產生影響。在教學中,表情,心情,眼神配合語言的合理恰當的應用,不但可以拉近師生距離,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增強教學感染力,提高教學實效。
(3)巧妙應用情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共同構成一堂課的三個維度。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說過:“教育離不開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動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離開感情的教育是蒼白的、干癟的教育。感情世界的貧乏,會給國民素質帶來嚴重的損失。其產生的不健康的東西影響很大。”老師情感的豐富與飽滿,對學生的尊重和熱愛是培養師生間良好情感的前提。“感人心,莫先乎情”,有經驗的教師總是通過自己的教法、語言、表情、動作和對教學中發生的各種情況的恰當處理,讓學生感到教師是可親、可敬、可信、可愛的。學生從教師那里獲得溫暖、慈愛、信任、理解、尊重的心理體驗,獲得知識和力量。教師運用自己的情感引發學生的情感潛勢,增進了師生關系,拉近了心的距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心理上產生一種安全感、歡愉感。也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學生有了問題會去找教師問個水落石出,即使沒有問題,學生也會在課下找教師問長問短,說東道西,教師在此時會了解到許多學生的思想、學習情況,這極有利于進一步對學生的教育和促進課堂教學。
(4)巧妙設問。在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教學要實現由重“教”轉向重“學”,必然要充分發揮課堂提問技能?。使課堂教學形式生動、有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根據教材內容、目的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利用反問、對比和設問等形式,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時事政治熱點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疑引導,將趣味性和知識性融于一體,啟發學生思考,既可避免教師過多單調講述,也能推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尤其對于一些綜合性比較強,問題有點難度書上缺乏相關資料的,更要從不同的角度去啟發引導學生。例如思想政治文化生活中,文化與經濟、政治中列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如果單純問文化與經濟、政治的相互影響,學生也許答不出來。如果你多換幾個角度、方式去啟發,去引導,學生也許會自然而然地找出答案。你可以把問題分解成如下幾個問題:①你能對上述活動按文化、經濟、政治分類嗎?②也許有些內容難以歸類,你的理由是什么?③你和你的家人有過類似的經歷嗎?能夠從中感受到文化的作用嗎?如此,學習內容通過幾層問題呈現出來,簡化了回答難度,也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將學生帶入真正有效的思維活動中,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激起學生學習知識的渴望,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經歷問題的解決過程,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而且通過對解決問題的方法的探索,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創新能力。
(5)巧妙設計案例。傳統的師生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教師是教學過程和活動的控制者和組織者、是學生學習成就的評判者。而案例教學法則強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著重發揮其學習的主觀性和能動性,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這樣有利于培養他們確立科學的態度和掌握科學的方法。教育理論家曾明確指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體驗和創造的過程中學習”。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著重問題的創設,提供氛圍,通過課堂講授,模擬演練,課堂討論等等多形式教學,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著手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老師則成為學生的協作者。這不僅讓知識理論變得生動活潑,具有實用性、趣味性,而且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政治原理,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增強分析、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在運用“啟發式”教學時不少人遇到啟而不發的窘竟,從而影響課堂教學的連續性。學生不發言的原因是復雜的,可能是知識的欠缺、心理恐懼或是老師提的問題本身模糊。如果是知識欠缺,教師可以把問題簡化或將問題分解,同時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知識補充,最后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答案。例如在經濟生活中,講解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時,在運用啟發式教學時就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方面知識的補充。若是問題模糊或是過于深奧,老師就得將問題進行分解、簡單化或是明朗化。比如說文化與人的關系?如果改為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列舉我們生活中有哪些文化現象,談談其中一種文化形式對你的影響?學生就更容易理解和回答老師的提問。而對于心理恐懼,教師可先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然后再增加難度步步深入,引導學生探求知識,課后再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另外,對于提出問題特征不同可引入多種教學方式,比如在講解文化的多樣性時,可引導學生課前對本地進行文化采風活動,寫出調查報告,課堂上分組討論文化多樣性的原因,以此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最后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評價,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進步及差距。在此筆者建議同行轉變評價觀念,實施表現性學習評價法。在評價的過程中,不再像傳統學業評價那樣在一課或一個單元結束后進行評價或是進行考試。這樣的傳統學業評價可能導致一些不好的后果。比如學生難以把課堂掌握的學習內容同以后的測驗內容聯系起來,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的個性難以發揮,某一時段的努力難以得到肯定。而表現性學習評價強調的是學習評價應該在課堂上與課堂活動同時進行,直接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活動表現進行評價,重視學生參與評價的過程,重視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定目標、自我評價、自我調整,從而促進學生體驗及構建知識、發展實際操作能力,獲得全面發展。
當然,在政治教學中貫切實施啟發式教學,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有更廣的知識面、深厚的專業功底、誨人不倦的敬業精神、親切自然的教學態度。
[1]郭啟明,趙林森.教師語言藝術[M].北京:語文出版社,1998.
[2]許高厚.課堂教學技藝[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李如密.教學藝術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4]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0.
[5]姜樂仁.啟發式教學新探[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6]吳鐸,彭承福.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