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中華
(樂安縣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樂安344300)
·病例報告·
中耳炎患者血液中分離出1株黏液型肺炎鏈球菌
肖中華
(樂安縣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樂安344300)
肺炎鏈球菌;黏液型;中耳炎;菌血癥
肺炎鏈球菌為口腔和鼻咽部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可引起大葉性肺炎或支氣管肺炎,還可引起化膿性腦膜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竇炎、腦膿腫、菌血癥和心內膜炎等[1]。2012年10月,我科從一例患有中耳炎的兒童患者血液中檢出1株黏液型肺炎鏈球菌,現報道如下。
患者,男,8歲,因中耳炎在個體診所治療后有發熱癥狀前來我院就診。入院時體溫39.4℃,外周血白細胞計數為15.8×109/L、中性粒細胞比率為81.21%、淋巴細胞比率為10.82%;使用頭孢硫脒進行抗炎治療,同時抽血做細菌培養,檢出結果生長黏液型肺炎鏈球菌;根據藥敏結果停用頭孢硫脒,改用青霉素10d后,病愈出院。
2.1 細菌培養無菌抽取患者5ml靜脈血接種于血液增菌瓶,放置35℃恒溫培養箱48h后增菌液變渾濁,紅細胞呈紫黑色;取增菌液離心涂片染色顯示革蘭陽性雙球菌、成矛頭狀成雙排列;轉種于哥倫比亞瓊脂血平板和中國藍平板置燭缸35℃培養,24 h后中國藍平板無細菌生長,血平板上生長大小不一、凸起、濕潤有光澤、邊緣不規則的草綠色溶血水滴樣黏液型菌落,相鄰菌落易融合,但接種環接觸后不能拉起絲,類似于黏液型銅綠假單胞菌菌落特點,48 h后菌落開始自溶,72 h完全自溶。
2.2 細菌鑒定觸酶實驗陰性,奧普托欣敏感試驗敏感(抑菌圈徑17~18mm),10%膽汁溶菌試驗陽性;API 20 STREP鏈球菌鑒定卡鑒定結果為肺炎鏈球菌。結合菌落形態及生長特點可確定為黏液型肺炎鏈球菌。
2.3 藥敏試驗結果藥敏試驗采用K-B紙片法,根據CLSI標準,該菌藥敏結果為:青霉素(S)、萬古霉素(S)、左氧氟沙星(S)、阿奇霉素(S)、克林霉素(S)、四環素(S)、復方新諾明(I)。
肺炎鏈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質為莢膜多糖、溶血素、神經氨酸酶,其中莢膜多糖具有抗吞噬作用,溶血素可與宿主細胞膜上的膽固醇結合使其形成空洞進而殺傷細胞,從而在致病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2]。肺炎鏈球菌對營養要求較高,一般需在營養條件較好的血瓊脂平板上才生長,因其形狀與甲型溶血鏈球菌較難區別,可借助生化反應、奧普托欣敏感試驗(S)和膽鹽溶菌試驗(+)及其菌體本身產生自溶導致菌落中央有凹陷呈“臍窩狀”從菌落形態進行鑒別[3]。目前臨床該型細菌相對較少見,處理標本時很容易當做革蘭陽性桿菌或污染菌處理,造成漏診或誤診。所以臨床微生物檢驗工作者應加強對不典型菌落的辨認,在處理標本時要重視原始標本和純菌落的涂片結果相結合,通過分析細菌的鏡下形態和生化反應再結合患者的臨床表現做出綜合判斷。
黏液型肺炎鏈球菌因其菌體外面包有一層粗厚的黏液型莢膜,不具有典型肺炎鏈球菌的菌落特點,但因其菌落成水滴狀更易區別于甲型溶血鏈球菌,從而習慣被稱為黏液型肺炎鏈球菌,該型菌不易產生細菌耐藥性,是成人侵襲性感染的常見病原菌,在兒童中很少引起侵襲性感染[4,5]。本病例檢出的黏液型肺炎鏈球菌對所做的抗生素體外藥敏試驗也幾乎敏感,患者引起的菌血癥可能因其中耳炎未得到及時控制治療,導致細菌通過破損的黏附部位侵入血液引起感染。該型肺炎鏈球菌雖然耐藥性不強,但該細菌具有莢膜,有很強的致病性,侵入血液容易引起菌血癥、化膿性腦膜炎、腦膿腫和心內膜炎等。所以應引起細菌學工作者的足夠重視,及時把檢驗結果反饋給臨床,使臨床醫生能夠及時、正確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有文獻報道[4],黏液型肺炎鏈球菌始終未獲得青霉素抗性,可能與其粗厚的黏液型莢膜比其他類型的莢膜多糖抗原性強有關,對任何年齡的個體都具有很強的免疫原性,獲得了新莢膜的轉化子暫時逃避藥物及宿主的血清型特異性抗體作用。在目前抗生素日益廣泛應用的環境下,藥物對黏液型肺炎鏈球菌其真正的作用機制尚待進一步研究。
[1]周庭銀.臨床微生物學診斷與圖解[M].第2版.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7:98.
[2]丁雙雙,耿春松,樊一筍.肺炎鏈球菌致成人化膿性腦膜炎3例[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5):490-491.
[3]郭慶合,宋志善,張忠新,等.黏液型肺炎鏈球菌檢出1例[J].新鄉醫學院學報,2009,26(5):475.
[4]方寧.從腦脊液與血液同時培養出黏液型肺炎鏈球菌[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8):1671.
[5]華春珍,尚世強,李建平,等.黏液型肺炎鏈球菌的表型和遺傳學特征[J].中華微生物和免疫學雜志,2004,24(12):996-999.
R446.5,R378.1+4
B
1674-1129(2013)01-0026-01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