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超
(同煤集團燕子山礦,山西 大同 037037)
在中央召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我們黨90多年光輝歷史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高度,深刻闡釋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遠意義,指明了開展這一教育實踐活動的指導思想與目標要求。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貫徹黨的根本宗旨、堅守黨的“生命線”的重大舉措。新形勢下,作為“中國號”巨輪的掌舵者,執政黨再次重申、重敘、重塑黨群干群之間的舟水之喻、魚水之誼、血肉之情,用意深遠,意味深長。“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一場自上而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在全黨拉開帷幕。
當前,尤其需要我們黨員干部認真研究和深入探討的,是如何站穩群眾立場,堅持群眾路線,樹立群眾觀點,增進群眾感情等方面基礎,努力踐行群眾路線這一關鍵而又帶有根本性的實質問題。要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認知在企業轉型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群眾路線的深刻政治要求,把群眾路線真正內化為我們的自覺意識和工作指南,使之成為與群眾感情交流的“通天橋”、“連心橋”。
群眾路線是馬克思政黨與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區別。在具體工作實踐中我們只有從樹立正確權力觀的戰略高度理解和牢牢把握群眾路線,才能為全面做好黨的建設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思想支撐。當前我們領導干部要系統學習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同志關于黨的群眾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注意總結開展群眾工作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不斷創新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把群眾路線真正內化為我們的自覺意識。
要加強理論學習。我們必須重溫黨的歷史,深刻學習和領會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我們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始終保持生機和活力的重要源泉。要注重向基層學習、向員工群眾學習,把群眾路線滲透到黨建工作的每個領域,每個角落,每個環節,使黨建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要在指導思想上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及中央《八項規定》和集團公司的“雙十規定”,讓各級黨組織、黨員干部認清形勢,明確中心,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真正將活動開展擺上重要位置。
要不斷更新觀念。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各級領導干部要牢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與員工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我們要不斷更新觀念,牢固樹立權力民賦,為民用權的思想。要盡可能的以民主的相互切磋的、協商對話的方式開展工作,要和員工群眾直接見面,以平等的身份用討論的方法探討員工共同關心的問題。在處理實際問題中,要情理交融,多一些對話,少一些訓斥,多一些諒解,少一些責備,多一些關心,少一些冷漠。要把群眾當成一家人,增強黨建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當前,領導干部如何進一步擺正同員工群眾的關系,明確為了誰,理清依靠誰,解決好我是誰,既是一個嶄新的課題,又是一場嚴峻的考驗。因此,各級領導和干部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經常深入實際、深入基層,做到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必須把深入基層工作當成實踐的課堂,把服務對象作為自己的良師益友。
找準角色定位。領導干部只有了解社情民意,才能把工作做得有血有肉,有聲有色。一要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為主題,認真召開專題民主生活會,重點分析查找在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二要注重群眾監督的實效性,切實組織好群眾評議。主動邀請員工群眾評議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分析總結報告,創新方式調動群眾參與評議的積極性,擴大參評人員的代表性。
要規范行為方式。開展工作必須依靠群眾這個道理,有些干部工作上只是打電話,聽匯報,辦公室里憋套套。盡管費了很多勁,工作起色不大。因此,我們要結合實際,與轉變工作作風建設、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安全生產、精神文明建設、經營管理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確保“六個結合”貼近教育實踐活動中心任務,貼近基層工作。基層黨組織可根據各自實際,加入自己的活動目標,讓活動真正融入自身工作實際,將活動效應發揮到關鍵處。
要創新工作方法。領導干部首先應在思想觀念上創新,其次是在具體工作和執行制度上創新。一要建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各級黨組織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要高度重視,建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和責任體系,各級黨組織負責人要親自抓,確保教育實踐活動高標準、高質量地推進。二要自上而下分批分步實施。各基層單位要區分不同層級、不同工作崗位,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則,分批次、分步驟、分類別推進。同時,要注意把教育實踐活動與中心工作、崗位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將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落實到中心工作與崗位工作中,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上取得實際成效。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于黨建工作來說,思想理論、價值體系、行為規范等等無不源于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創造。黨的建設工作必須始終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讓群眾路線成為我們的工作指南。
把為群眾謀發展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到黨的建設工作的全過程,針對員工群眾多樣化的需求,精心設計員工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要圍繞員工生產生活中的具體問題,把工作做到群眾的心坎里,真心實意地服務群眾,取信于民。作為領導干部必須沉下身子,步入基層,促進黨建工作向普通員工群眾傾斜,把不斷滿足員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深入調查研究。要加強深入了解民情的決策調研,密切觀察新時期黨建工作的新變化,根據員工群眾反映的實際問題,定期分析研究輿情民意。同時,要注重群眾參與的廣泛性,采取設立意見箱、開通熱線電話、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和發放征求意見函等形式,努力拓寬了解和聽取民意的渠道,擴大群眾參與教育實踐活動的范圍,真正做到聽取民意找問題、順應民意抓改進、依據民意看效果。
以群眾滿意為工作標準。在實踐工作中,我們必須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標準。看一看與群眾聯系的是否更為密切,是否幫助群眾解決了具體困難,是否增進了群眾的福祉。當前,我們企業面臨的任務依然艱巨,困難依然很多,黨員干部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要注意傾聽員工群眾的呼聲,切實為他們排憂解難。要敢于直面困難,多到矛盾突出的基層去,多到困難較多的一線去,多到難點問題聚焦的現場去,邊聽、邊查、邊改,讓員工滿意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