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治榮,張 英,呂欣
(1.青島市水文局黃島分局,山東 青島 266071;2.膠南市珠海街道辦事處,山東 膠南 266400)
膠南市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
查治榮1,張 英2,呂欣1
(1.青島市水文局黃島分局,山東 青島 266071;2.膠南市珠海街道辦事處,山東 膠南 266400)
通過對膠南市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總結目前城市防洪排澇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膠南市;防洪排澇;城市水文
2012-09-21,膠南市城區出現歷史罕見的特大暴雨過程。主城區平均降雨量412.0mm,最大點膠南水文站降雨量430.0mm,為有水文資料記錄以來的最大值,12h降雨強度超200年一遇。強降雨造成膠南城區多條道路嚴重積水,部分低洼路段積水深度達1.6m,城區交通基本癱瘓,大部分區域停水、停電、通訊中斷,老城區低洼地帶形成嚴重內澇,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城市暴雨災害為目前城市規劃建設敲響了警鐘,為城市排澇減災傳遞了危險信號,值得城市建設者和管理者深思。
1.1 城市規劃防洪排澇標準
膠南市城市現狀雨水管道根據我國現行的《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00)設計,排澇標準一般為1~3年一遇,重要地區為3~5年一遇。城區河道現狀防洪標準為10~20年一遇,總體上新城區排澇設施建設標準高于老城區。
1.2 城市防洪排澇工程體系
膠南市城市防洪排澇工程體系主要由9河、7壩、9庫、5閘、1泵站、2管網等防洪排澇設施組成。其中,9河指:風河、小辛河、小辛河西支流、長安河、豆金河、月牙河、嶧山河、大盧河、兩河等主要城區河道。其中風河、長安河、小辛河及其支流城區段河道全部進行砌石護岸改造,其余河道在重點河段進行了加固改造。7壩指:風河4座橡膠壩、小辛河2座橡膠壩和嶧山河1座橡膠壩。9庫指:城區范圍內及城區河道上游的1座中型水庫和8座小(1)型水庫。5閘指、小辛河西暗溝排水閘、風河新華路泄洪閘、風河公園放水閘、風河大港口泄洪閘和風河中科成放水閘。1泵站指:小辛河下游與風河交匯處東岸的排水泵站。2管網指:城市市政雨水和污水管網。目前,全市現有雨水管網332km,污水管網313km,雨污合流管道174km。
1.3 城市調蓄設施
膠南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8.02m2,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5.54%,綠化率達到39.43%。綠地主要分布為沿河綠化帶、沿道路綠化帶、沿海防護林帶以及部分公共廣場綠地和生產綠地;城市建設中地面硬化基本采用不透水材料建設,只有極少部分居民小區、停車場采用草坪磚和透水磚進行鋪設;城區現有雨水收集設施較少,老城區原有的蓄水池等部分設施在城市建設中不復存在,新建小區蓄水池等雨洪利用設施較少,城市綠化用水主要來自城市供水管網和地下水。
1.4 現有城市水文監測設施情況
目前,膠南城區設有1處國家基本水文站——膠南水文站,該水文站位于風河下游,主要承擔河道水位、流量、降雨、蒸發、泥沙、土壤墑情等監測任務。2011年建成膠南市城市防汛水文監控系統一期工程,工程由2處監測中心、6處城區雨量遙測站、3處河道水位遙測站和8處道路積水監測站組成。
1.5 城市排澇預警系統及應急救災體系
膠南市城市防汛指揮部負責領導、組織及協調城市防汛工作,下設1個辦公室、15個重點保障單位、12支搶險隊伍及1個風河防汛指揮部。指揮部各成員單位結合本部門工作職責,負責防汛排澇、搶險救災工作的監督、檢查、防汛宣傳、指令傳達、氣象預
測、預報、預警信號發布、群眾遷安救護、生活保障以及抗洪搶險所需的電力、通訊、交通運輸、防汛物資、人力資源等保障工作。
2.1 城市排澇規劃標準偏低
現有城市排澇設施設計標準偏低。由于規劃理念、投資規模等多種因素限制,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遠遠滯后于城市化發展的步伐,現行《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00)設計標準偏低,在近幾年全球氣候變化異常、災害性天氣多發的大環境下尤其顯得不足。
2.2 城市調蓄雨洪能力衰減
城市綠地布局分散,連通性不足。地面硬化率偏高,透水地面所占比率過小。雨水收集設施嚴重短缺,雨水收集利用率低,城市湖泊、濕地萎縮,面積減少,城市調蓄雨洪能力低下。
2.3 城市水文監測及防洪排澇技術落后
城市水文監測系統站點偏少,難以滿足要求。城市“雨島效應”使得城區暴雨出現頻率遠大于其他區域,降雨分布情況也更加復雜,而城區范圍內現有的水文監測站點數量和密度不能滿足需要。膠南市作為沿海城市,城市防洪排澇受潮汐影響顯著,但目前潮汐、風暴潮監測尚處于空白。沒有建立穩定、系統、有效的災情預報、預警系統。
2.4 城市防洪排澇應急管理體系不完備
目前,膠南市的城市洪澇災害應急管理已經形成一定規模的管理體系,但仍然存在著洪澇災害發生時信息傳遞不暢、部門協調聯動機制薄弱、預報預警信息不準確、發布手段少、發布不及時等問題。
2.5 城市居民防洪排澇減災意識差
城市居民普遍缺乏防洪減災常識,防災減災意識淡薄,相應的宣傳教育工作不足。
3.1 適當提高城市排澇標準
結合膠南市實際情況,在充分分析、論證的基礎上,適當、合理提高城市排水系統的設計標準,尤其是城市重點區域的排水管網,既滿足城市生產、生活和防汛排澇的需要,也避免過多的資源浪費。
完善、細化城市建設規劃,排水系統規劃要充分考慮城市排澇的需要,統籌研究城市綠化、道路交通、集水設施等影響因素。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超前性,對于城市規劃方案應做充分的技術論證,廣泛征求公眾和專家意見。城市規劃區內開發建設項目的審批,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開展防洪排澇分析論證和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工作。
3.2 逐步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配套設施
1)恢復、擴建城區原有的城市洼地等雨水集蓄設施,并大量建設蓄水池等城市小型雨水收集系統。2)對老城區等重點積水地區增加調蓄設施。在逐步改造排水系統、增加分散式雨水收集設施的同時,建設人工湖、下凹式綠地等雨洪水調蓄工程,平時作為城市景觀和停車場使用,汛期作為分洪、蓄水設施使用。3)進一步增加城市綠地和透水地面的面積,科學、合理地規劃城市綠地布局,通過綠化帶或透水地面把分散綠地變成系統的、點線相連的綠地系統。4)在城市交通建設中,合理規劃城市道路走向,且在城市道路和立交橋建設上應盡量減少下挖式設計。
3.3 建立和完善城區水源聯網調度系統
加快推進城市水務一體化進程是城市建設的趨勢,也是城市防澇減災的客觀需要。進一步協調、擴展水利工程統一管理的范圍,包括城區周邊,尤其是主要城市河道上游的水利工程。加強城市防汛部門之間的協調一致,從而進一步提高城市防汛排澇體系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3.4 加強城市水文監測站網設施建設
建設完善的城市水文監測站網體系。增加城市規劃區內的雨量自動監測站和自動水位遙測站;在城區及周邊影響區域的重要水庫設立水文監測站點;在城市重要低洼路段布設道路積水監測站點,形成完整的、布局合理的雨水情實時監控系統。同時,盡快建設膠南潮汐水文站,填補潮汐、風暴潮監測的空白。
3.5 完善城市洪澇災害預警、防御機制
建立靈活、可靠、覆蓋面廣的預警信息發布渠道。防汛減災指揮部門應加強與新聞媒體及電信部門的合作,確保遇到災害性降雨天氣時,各種預警信息能夠及時通過電視、廣播和手機短信等方式進行發布。同時,在城市重點區域、市民廣場、主要積水路段等設立電子屏幕發布預警信息,填補預警信息發布的盲點。
完善城市防汛抗災的預警預報及其對應的行動方案,定期開展切實有效的實地演練,確保極端天氣情況下各種應對方案和措施能夠順利實施。利用科普宣傳片、設立宣傳欄、減災知識進課堂等靈活、有效的方式開展城市防澇救災知識的普及宣傳,不斷提升市民防御洪澇災害的意識和應對能力。
(責任編輯崔春梅)
TU998.4
B
1009-6159(2013)-07-0031-02
2013-05-07
查治榮(1983—),男,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