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杰

“梅普組合”要打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必須培養(yǎng)一種理性、健康、強韌的愛國主義。如別爾嘉耶夫所言,“倘若俄羅斯不能激發(fā)對自己的愛,那它就會喪失自己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的基礎。”
2012年,“梅普組合”經受了俄羅斯人“抗議”的考驗,普京在勝選那一刻流下了熱淚。接連而來的抗議活動,打破了普京的神話,也在一定程度上匡正了俄羅斯未來發(fā)展的道路。強人普京除了依靠大秀肌肉、整軍經武之外,還需要關注俄羅斯的靈魂。一種可以將俄羅斯民族團結起來的意識與信仰,這是核武器無法取代的。一個強大的國家,外行霸道,可能暫時會在激烈的叢林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但只有內行王道,才能長久地安身立世,保持住自己的地位。
無論普京還是梅德韋杰夫,在反導問題、北方四島爭端問題上,都表現(xiàn)得非常強勢。為了維持俄羅斯作為世界大國的地位,普京宣布耗費巨資重整軍備。在歷史上,俄羅斯就是依靠軍事立足。無論彼得一世還是斯大林,都以實力贏得俄羅斯的地位,當然,他們也引起了歐洲的恐懼。數(shù)百年來,歐洲一直恐懼俄羅斯走向海洋,冷戰(zhàn)則是歐洲與俄羅斯對抗的極點。如今的俄羅斯,國力已經大不如前,但是俄羅斯“愛國”的邏輯依然有效:既然無法贏得西方人的愛戴,那就讓它們恐懼吧。
外交與軍事政策的強硬,是區(qū)分“我”與“他”的重要手段,也是激發(fā)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的發(fā)酵劑。然而,愛國主義更包含對本國文化、制度、人民的愛,就像別爾嘉耶夫說的那樣:“誰不愛自己的人民,不親近它的具體形象,誰也就不會愛人類,也不會親近人類的具體形象。”上個世紀30年代的“大清洗”,一直是俄羅斯人難以回避的黑洞。
梅德韋杰夫坦言,對斯大林時代的多數(shù)領導人都沒有好感。1991年蘇聯(lián)解體之后,政治鎮(zhèn)壓紀念日設立,以供人們緬懷過去的死難者。相比于普京,梅德韋杰夫對蘇聯(lián)的歷史批判性更甚,一個國家或者民族只有勇于面對既往的歷史的時候,它才有權利憧憬未來。梅德韋杰夫對“去斯大林化”的表態(tài),既是對死難者的緬懷,也是對偽愛國主義毒素的清除。沒有對人權的尊崇,愛國主義只是抽象的妄談。
“大清洗”既是斯大林個人專制的惡果,也是俄羅斯官僚主義的毒瘤。官僚主義是俄羅斯民族體內非理性的黑色力量,這種惡劣、不透明的黑色力量,吞噬著理想的未來圖景。梅德韋杰夫接受過比較系統(tǒng)的法學教育,擔任總統(tǒng)時便強調法治國家,嚴懲貪腐。梅、普二人帶頭公布個人財產,推動俄羅斯的官員財產申報,不申報者將被革職。在透明國際的排名中,俄羅斯一直是貪腐的重災區(qū),尤其是在蘇聯(lián)解體之后,大量的財產被轉移。政治權力可以在市場上“套現(xiàn)”,嚴重阻礙了俄羅斯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官員財產申報是一條有效遏制腐敗的國際經驗,在梅、普二人的強力推動下,俄羅斯匯入了國際反腐敗的潮流之中。而只有遏制貪腐,才能對抗俄羅斯的那股“黑色力量”,才能為公民權利的發(fā)展提供可能。也只有從官僚主義的重壓之下解放出來,俄羅斯才可能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愛國主義。
與官員財產申報相并行的是,普京要求俄羅斯的官員禁止擁有海外資產:俄羅斯官員及其伴侶和18歲以上子女,不能在海外擁有財產。貪官往往會將不法所得轉移到海外,在蘇聯(lián)解體之后,俄羅斯的寡頭巨富們往往在海外“狡兔三窟”。雖然梅德韋杰夫認為,此項禁令很難落實,但至少表明一種姿態(tài):普京的政府將會“管住”官老爺們。
去年4月,時任總理的普京下令所有政府部門以及國有企業(yè),今后必須采購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生產的汽車,這不僅是遏制政府部門消費外國“豪車”,也是向國民表達“愛國”。
千百年來,俄羅斯的統(tǒng)治者一直用“恐懼”而不是“愛”來維系統(tǒng)治。“梅普組合”不僅是兩個政治強人的聯(lián)手,也是俄羅斯政治轉型的起點:從官權到民權。唯有如此,才能將俄羅斯民族的力量輸導進入理性、光明的管道之中。愛國而非恐懼將成為俄羅斯走向大國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