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淺議以人為本與中國高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013-04-10 09:45:12朱志良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3年8期
關鍵詞:大學綠色發展

朱志良

(同濟大學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上海200092)

0 引言

近年來,由于日益嚴重的資源和環境壓力,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全世界廣泛關注的重大問題。從各種論壇的舉辦到眾多研究論文的發表,從聯合國、各國政府、各類研究機構到居民社區,全球范圍內有關可持續發展的討論如火如荼。大學在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受到關注,要了解大學在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首先必須認識大學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問題??茖W發展觀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性,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在黨的十八大上,把科學發展觀列入中國共產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我們深入探究中國大學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提供了指導思想和方法論。

1 可持續發展大學有關理念發展溯源

作為廣泛認同的可持續發展的概念起源可以追溯到1972年的聯合國有關會議宣言,該宣言闡明了與會國和國際組織所取得的7點共同看法和26項原則,以鼓舞和指導世界各國人民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首次對可持續發展的雙重內涵從環境保護角度進行了闡釋,提出了既要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才是可持續發展。從1972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1992年里約熱內盧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到2002年南非約翰內斯堡的可持續發展問題世界首腦會議發表約翰內斯堡可持續發展宣言,聯合國作為一個國際性組織,一直致力于推動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正如約翰內斯堡宣言中所說,我們在人類的搖籃非洲大陸,向全世界人民和向地球的當然繼承人我們的子孫后代莊嚴宣誓,我們決心一定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希望。2005年,聯合國頒布了《聯合國教育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2005~2014年)國際實施計劃》,旨在促進全球教育的變革,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獲得可持續發展未來所需要的價值觀、能力、技能和知識。8年過去后,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在可持續發展教育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中國全國范圍內目前已有超過1 000所中小學、幼兒園成為可持續發展教育項目實驗學校,并且可持續發展教育被正式納入2010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5)》之中。作為教育金字塔頂端的大學,在“可持續發展教育十年”中也主動擔負起了自身的責任,發起并參與了一系列的促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相關行動。許多大學也已經敏銳地意識到自身的責任,在國際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條約、宣言和其他文獻的推動下,從1993年歐洲大學校長聯合會的《為可持續發展的大學憲章》,到2008年聯合國大學和其他13所大學的《札幌宣言》,發起或參與了促進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相關行動。2007年同濟大學百年校慶期間舉辦了創新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2008年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也舉行了以“大學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世界著名大學校長論壇。但正如有學者所指出,遺憾的是,幾乎所有的宣言或憲章在現實中都沒有得到全面有效的實施,大學的保守性仍然在阻礙大學轉向可持續發展,大學亟須將促進可持續發展視為自身使命[1]。

從環境保護提出的可持續發展角度,到大學的可持續發展,至少有以下概念需要進行一個梳理。

1.1 可持續發展

雖然1972年的聯合國環境會議斯德哥爾摩宣言中已經有了關于可持續發展概念的雛形,但是真正公認的可持續發展定義是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ECD)在發表的著名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2](也稱《布倫特蘭報告》)中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需求的發展”。1994年3月,我國發表了《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3],也正式確立了可持續發展戰略。

1.2 可持續發展教育

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ESCO)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ility)思想的早期倡議。1991年,世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WCS發表了《關心地球—邁向可持續生活的戰略》,指出環境教育應重新定向,邁向“可持續發展教育”,并正式確定了可持續發展教育是環境教育的核心目標。圖1993年,為了普及、推進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聯合國設置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UNCSE),1994年,在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倡導和努力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具有國際創意、基于環境、人口與發展的可持續發展教育計劃[4]。2002年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召開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峰會”提出,“應當考慮確定2005年起的10年為‘可持續發展教育十年’。同年12月,在日本的倡議下,46個國家聯署發起了“關于從2005年1月起的10年定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十年”的提案,并在2003年的第58次聯合國大會上討論通過?!堵摵蠂沙掷m發展教育十年(2005~2014)國際實施計劃》是一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牽頭的全球可持續發展教育行動項目,旨在促進全球教育的變革,使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獲得可持續發展未來所需要的價值觀、能力、技能和知識[1]。

關于可持續發展教育的概念的表述國際社會一直有多種形式,但2003年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教育10年國際實施計劃(2005~2014)》中,使用的概念是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ESD),即“可持續發展教育”??梢哉J為這是國際社會對可持續發展教育概念認識趨向一致的重要標志。

1.3 綠色大學

綠色大學概念的起源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密切相關,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從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學科的建立,到對環境人文、環境管理的關注,綠色理念不斷深入人心。從早期以降低其大量消耗資源和產生大量廢棄物對校園與社區環境的沖擊、減少大學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為目標的綠色大學(green university),到把可持續發展作為目,經歷了一個由“淺綠”到“深綠”的過程。1990年,在法國塔樂禮的杜夫特大學召開了一個國際研討會,22位歐美大學的校長和主要領導人共同簽署了《塔羅禮宣言》,成為世界公認的、大學推動可持續發展最具標志性意義的事件。

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早實施綠色大學建設的地區,喬治華盛頓大學、滑鐵盧大學、南加州大學是其中的出色代表。尤其是喬治華盛頓大學,在1994年,該大學就開始進行綠色大學的前驅計劃,目標是把該校建設成為全美、甚至全世界的第一所綠色大學;國內是清華大學率先提出并投入到了綠色大學的建設,1996年,清華大學教授錢易、井文涌等專家向清華大學提出了建設“綠色大學”的設想,1998年5月,清華大學開始了“創建綠色大學示范工程”的建設,將該工程建設列為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內容,并于2001年經原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的批準,正式命名為綠色大學。1999年,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教育部聯合頒布的《2001~2005年全國環境教育宣傳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在全國高校中逐漸開展創建綠色大學活動”,國內一批高校紛紛開始了創建“綠色大學”活動[5-6]。如清華大學強調以“綠色教育”、“綠色科技”、“綠色校園”三個層次擬訂行動方案;哈爾濱工業大學注重“綠色規劃”、“綠色管理”、“綠色人才”、“綠色科技”、“綠色校園”、“校園綠色生活方式”等,而北京師范大學以“綠色教育”、“綠色校園”、“綠色行動”及“綠色人格”等作為建設綠色大學的主要內容;2011年6月,在同濟大學宣告成立了同濟大學、天津大學、浙江大學、香港理工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山東建筑大學、江南大學8所高校,以及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深圳建筑設計研究院等2所科研機構共同發起組成的“中國綠色大學聯盟”(China Green University Network),下設11個專業委員會,這一聯盟將致力于加強大學之間在綠色校園建設領域的合作交流,促進校園設施及建筑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合作研發與推廣,為國家和地方政府制定綠色校園建設及管理相關政策、深入持久推進綠色校園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并推動校園節能減排領域高級人才培養。

1.4 可持續發展大學

綠色大學更多讓人感覺是從環境、技術、教育來描述建設內容的話,可持續發展大學更多的是關注大學對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面對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挑戰,處于社會中心的大學必然要作出回應,采取行動,承擔起推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把可持續發展作為自己的使命。1998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應保持、加強和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重要作用,特別是促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的使命”。正是由于高等教育對于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在社會可持續發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興起了可持續發展大學研究和建設的浪潮[7-11]。

與綠色大學的理念相比較,可持續發展大學不僅意味著校園建筑、環境、技術等的可持續發展,更意味著人的可持續發展,在大學中,人的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促進師生員工的可持續發展上,體現在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并通過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理念、思想、技術和理論的人才,產生和傳播可持續發展的知識,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大學要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承擔起相應的責任,又是以大學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為前提。因此,關于可持續發展大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①大學在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責任和作用,②大學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規律。

2 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可持續發展大學內涵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全面、深入理解可持續發展大學的內涵。

首先,科學發展觀作為目前我國國家發展的最高指導方針,對在中國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做出了全面、深刻的闡釋。按照科學發展觀的闡釋,可持續發展基本概念的完整內涵包括了四方面的要義:①以人為本;②全面;③協調;④ 可持續。其中,前3點強調了怎樣實現當代人的可持續發展;第4點則強調怎樣實現當代人及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的可持續發展。與聯合國歷次會議提出的可持續發展概念對比,借助科學發展觀的指導,能夠獲得對可持續發展基本概念內涵更為深刻、準確和全面的理解。

進而,以科學發展觀理論為指導,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關鍵是通過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開展,培養大批正確理解可持續發展思想并有能力推動可持續發展進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體系中,教育位于核心的地位。開展可持續發展教育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大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① 要求教育中要進一步做到,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發展為本,把實現學生的終身健康與和諧發展置于首要地位;② 在教育功能上,要求教育應當進一步明確為社會、環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服務的時代功能;③在教育內容上,要求教育應當把可持續發展價值觀教育擺在重要地位,把可持續發展科學知識與科學思想教育以及相關能力培養納入素質教育,并用以解決可持續發展的實際問題;④ 在教育自身發展上,要求教育應當在改革與創新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大學的內涵,正是在科學發展觀理論指導下,作為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基于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重要作用,特別是促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的使命,是人類社會對大學提出的必然要求和歷史擔當。

從科學發展觀角度來理解可持續發展大學,其基本內涵包括:①以人為本。大學首先是以學生為本、以教師為本;這部分將在后面詳細討論。② 全面發展。大學的發展中除了要注重傳統的基本功能如人才培養(知識和文明的傳承)、科學研究(創新知識)、服務社會(運用知識)外,在今天,大學還必須承擔起新的使命,那就是“催生”可持續發展社會。正如1998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的,“應保持、加強和進一步擴大高等教育的基本使命和重要作用,特別是促進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進步的使命”。③協調發展。大學的協調發展,包括大學與社會、大學與政府、大學與自然、大學內部的教師與學生、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管理人員與師生之間等等。④ 可持續發展。以大學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為基礎,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作為教育金字塔塔尖的大學,一方面要通過自身的模范行動,例如綠色行動計劃等,進行大學自身的改造和變革,促進大學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更要積極地擔負起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和義務,推進社會實現當代人自身及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的可持續發展。

從科學發展觀角度理解可持續發展大學,明確了教師和學生的利益和需要是大學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強調要用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觀點來正確處理教師之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師生與社會、師生與自然的關系,以及當代人與后代人的關系。

3 國內高校發展中面臨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以科學發展觀理論為指導進行可持續發展大學的實踐,要求我們注重將“以人為本”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大學的首要內容,而人是可持續發展問題的核心。無論是不可持續發展問題的出現,還是可持續發展進程的推進,人都是第一位。因此,在大學的發展過程中,尊重教師,尊重學生,以教師和學生為本,必然成為可持續發展大學價值觀的第一要素。

在肯定近年來我國可持續發展大學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不少地方、許多學校,盡管“以人為本”的口號到處喊得很響,聲稱設立了各種計劃推動綠色大學、可持續發展大學的建設等,事實上,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和利益關系,“表里不一”、“葉公好龍”、“隔靴撓癢”式的計劃和行動十分普遍,從一些政府部門到相關高校,從有關決策者到大學的師生自身,對可持續發展大學的理念和建設缺少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公眾對可持續發展大學的理念及建設前景更是是“霧里看花”,對照科學發展觀要求,有關可持續發展大學建設目標、理念和行動計劃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以下列舉了幾個我國在可持續發展大學建設中面臨的一些典型的不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現象和問題。

3.1 大學城建設

有學者對大學城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系及存在問題進行了探討[12-13]。研究者指出,目前大學城建設中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包括:部分大學城建設缺乏充分科學的論證和規劃——如地處城郊的交通不便、安全問題以及多校區管理成本大幅度提高等,部分大學城已出現了高校撤離、另遷他址的“空巢”現象,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大學城建設用地問題突出,大多在市郊,絕大部分為農用地,占用耕地多,征地數量大;配套設施建設滯后,資源共享程度不高;未能與城市經濟社會實現互動發展。

3.2 多校區辦學

由于高校合并、擴招等影響,上世紀末本世紀初,全國各地高校紛紛興起了新校區建設熱潮,然而,由于高校所在地政府作為土地提供方,更多考慮的是新校區建設能否帶動當地經濟發展,希望借助于高校新校區建設把原本城鎮化程度較低的郊區成為一個新的發展區,并沒有真正從大學自身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也沒有把以師生為本放在重要位置加以考慮。所以,雖然新校區建起來了,學生和教師也進去了,但實際效果很不理想,許多人形容新校區學生為高中四年級,嚴重影響了學生培養的質量,也影響了大學的可持續發展。因為新校區多數在偏遠的郊區,廣大教師不愿意過去,加上交通不便,而后勤保障又跟不上,慢慢地,教師除了上課和特殊情況必須去新校區,學生很少有機會與教師接觸,使得師生關系疏遠,教學相長難以實現。目前,這已經成為制約許多高校進一步科學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多個校區之間往返成本很高,而校方對于多校區辦學的困難和成本估計不足,往往為了降低顯性成本而忽視了對教師和學生的人文關懷,缺少以人為本的真正考慮,表面上的空間擴展彌補不了本質質量和原動力的下降,導致學校發展后勁不足,處于兩難境地。

3.3 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大學的第一職能是培養學生,培養學生需要優秀的師資。因此,大學始終應該把提高教學質量、培養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的人才作為第一任務。然而,由于不正確的導向作用,多年來,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同時,還存在著一個誤區,不少人認為,如果強調了教學,會降低學校的科研及學科實力。其實,本科生是大學之所以為大學而區別于科研院所的根本所在,聘任教師的基本前提是教學任務,而科研水平的高低則是決定作為一名合格大學教師的基本要求。在美國一流大學,無論聲望多高的教授,都必須上本科生的課,因為這是作為大學教師的基本要求;同樣作為一流大學的教師,同時必須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學術水平。兩者必須兼備。在國內,即使是教授數量很多的985高校,本科生大學四年也很少上過名教授的課,更不用說得到著名教授的直接指導。一方面這是教育資源的浪費,學生沒有受到得到名副其實的高質量教育;另一方面也減少了學生將來成材后匯報母校的熱情,將直接影響到大學的可持續發展。

3.4 大學建設的重物輕人

見物不見人是近20年來大學建設中面臨的最嚴重問題之一。國家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大學的硬件條件有了很大改觀,有些大學、有些學科硬件條件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的著名大學;可是,硬件是要通過使用它的人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由于不考慮以人為本,導致實際建設效果事倍功半。在我國一直存在著一個怪現象,用成百上千萬的錢建設了很豪華的實驗大樓,可是由于實驗室的使用者沒有參與設計,教授們進去后發現原來的設計根本不符合實驗室的需要,于是,二次施工,資金再投入,造成大量浪費;國家下撥的學科建設等大額經費中,主要開支只能是購買設備,而很少考慮設備的可持續運行費用,所以往往是有購買設備的錢,而沒有運轉設備的費用;另外,片面強調高校的編制縮減,對實驗技術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重視不夠,除了公共平臺外,教授缺少實驗技術人員的支持,使得許多大學教授干實驗員活,導致高水平智力資源的浪費,由于缺少高水平的實驗技術人員,許多設備的功能也沒有真正開發。國家下達的科研經費,對科研人力資源的開支也是嚴重缺乏,同時對于間接費用限制過死、比例過低,導致了要么用不掉,要么沒錢用,大量時間消耗在申請項目和驗收上,影響了科研項目完成的效果和質量。

3.5 高校合并和升格

在近20年的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過程中,有關高校合并和升格問題是毀譽參半。一方面,通過合并調整,部分高校規模迅速擴張,綜合實力提升增強了國際競爭力;同時,并校帶來的眾多問題也無法回避。并校后辦學目標和計劃的調整、校內來自各組成學校教師及員工的磨合、校區功能布局的調整,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解決;另外,部分高水平大學為了保證本校招生本科生的質量,大多采取了壓縮本科生招生規模的措施,使得同樣的高等教育優質資源減少了本科生培養的數量。例如,由四所著名高校合并而成,目前本科生招生規模6 000人,而如果按照沒有并校的情況,這四所大學本科生招生的累計規??梢赃_到1.2~1.5萬人,如此大的招生數差額對本省市的民眾來說是巨大的損失。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地方政府迫于當地民眾對高等教育的強烈需求,又紛紛啟動了??粕究?、二本院校升格一本。一方面,一批有較長辦學歷史的成熟高校消失;另一方面,大量低水平高校盲目升級,來補充因為并校造成本科招生能力的下降。經過多年的努力經營,表面上,大家都有大學上了,個別大學的排名也上升了,然而本質上,對老百姓而言,享受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相對機會反而減少了,由于升格學校的師資水平差、辦學歷史短,就整體而言,本科生培養質量有所下降。

4 建設可持續發展大學的對策和建議

上述問題看似復雜多樣,共同的核心和本質問題是缺少以人為本的考慮。要建設好可持續發展大學,首先必須讓大學自身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環境、動力和機制,而以人為本是建設可持續發展大學的第一要義。

(1)“以教師為本”,教授就是大學。關于教授就是大學,最為有名的是廣為流傳的關于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故事。艾森豪威爾將軍在1952年接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聘請,擔任這家著名常青藤大學的校長。上任伊始,將軍參加了學校教授為他舉行的歡迎大會。在教授們一陣熱烈的掌聲之后,將軍首先謙恭地表達了對有機會會見全體哥倫比亞大學“雇員”的萬分榮幸??墒?,以外的是,哥大德高望重的物理學教授、后來成為諾貝爾獎得主的拉比教授立即站了起來,自負、卻又不失風度地說:“先生,教授們并不是哥倫比亞大學的‘雇員’;教授們就是哥倫比亞大學。”著名高等教育學者、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程星博士曾專門撰文就“教授就是大學”進行闡述。

“教授就是大學”是以人為本在大學治理中的直接反映。教授治校、學術自由、教學自由正是以教師為本的具體詮釋。教授就是大學,強調了教師在大學中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對教師的創造性勞動的尊重,也是對教師提出的更高要求,教授在高水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大學的治理及可持續發展中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中山大學校長黃達人教授多次借用程星博士的文章以《教授就是大學》為題發表演講[14],引起很大反響,同時,在教授就是大學的理念指導下,在黃達人校長執掌中山大學的10余年間,中山大學確實取得了公認的進步。其實,教授就是大學與清華老校長梅貽琦所說的“大學者,非大樓也,大師之謂也”是異曲同工。強調了大學的立下之本是教授、是大師。

香港科技大學為何能在20余年間,成為公認的世界一流名校,香港科技大學校長吳家瑋給出的解釋是,在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是大學靈魂??梢?,教授就是大學,是大學的靈魂,已經成為普世公認的共識。

(2)“以學生為本”,學生就是大學。“學生就是大學”的提法也許不像“教授就是大學”那樣為世人所公認。然而,這恰恰是可持續發展大學建設的另一個關鍵所在。從科學發展觀的角度進行分析,要求以人為本,同時需要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對于大學而言,學生與教師作為構成大學的兩個最主要群體,是缺一不可的,所以全面、協調發展必須考慮學生這個主體;一個大學需要獲得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學生尤其是本科生的作用更是極其重要。程星博士在《世界一流大學的管理之道》中對這一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指出美國大學最成功、歷年輝煌不減的一個真正秘密就是——傾其所能去設計完美的本科教育經驗,對大學而言,相對于研究生,本科生是更忠誠于大學的一個群體。只有堅持以學生尤其是本科生為本,讓每一位學生學有所得,并且讓學生在校園、社會、情感上滿載而歸,這樣的學生畢業后無論在社會上發展到什么境況,都會對大學無限忠誠。這也是世界上一流大學在長期的辦學歷史中得出的寶貴經驗和規律。

有了“教授就是大學”、“學生就是大學”的認識基礎,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來考慮大學的可持續發展,那么無論是教師的招聘、考核、晉升,學生的招生,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實施,科研經費的管理,還是大型學科平臺的建設和可持續運行或多校區辦學的對策,只要切實考慮到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即使暫時遇到各種困難,也容易得到教師和學生理解及支持。這正是一個大學的文化建設和文化認同的重要體現[15]。

這里僅以多校區辦學為例加以分析,這是目前眾多高校面臨的客觀問題。關鍵是如何在現實情況下更多發揮其長處,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通過合理政策的制定克服多校區辦學帶來的種種問題。在利用空間拓展帶來優勢的同時,如何把負面作用降到最低。多校區辦學中出現的新校區空城化和高中四年級現象,其實核心問題之一是交通。如果從以教師為本、以學生為本的角度考慮,學校必須對多校區辦學的短期成本和長期效益進行客觀評估,應該把解決交通問題作為一個首要考慮的問題,客觀認識多校區辦學中交通成本的必要性,在堅持不浪費的前提下,保證每位師生在任何時候都能順利回到市區。表面上看,學校增加了成本支出,但是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得到的匯報遠遠高于成本。交通的保證可以讓教師、學生感到新校區更多的優點,得到更多的來自學校的人文關懷和身心的愉悅,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用于創造性學習和工作,最終促進了教學質量和科學研究水平的提高,增加了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也增加了學生對學校的忠誠度,為可持續發展大學建設提供很好的支持。相反,如果沒有提供便利的交通,好像省下了不少支出,實際情況如何呢?首先,教師不愿去,即使去了,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靜不下心來與學生交流;同時,由于班車上下班都處于高峰期,路途寶貴時間的損失對教師來說極其可惜,同樣水平的教師,如果每天損失1~2 h,常年積累,會直接顯著影響教師的成果和水平。對學生而言,由于見不著老師,得不到更多指導,尤其是喪失了大學師生交流的氛圍和機會,而這種氛圍和機會正是大學的核心吸引力所在,也是本科生建立對大學的忠誠的重要支柱。教師和學生作為大學的最主要群體,需要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交流,需要有人文關懷,關心他們的感受,讓他們最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創造性學習、工作和生活中。

大學作為一個學術共同體,在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才會有不斷發展的原動力和合力,才能把教師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大極大,從而通過保證大學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進而為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發揮出大學應有的作用和功能。

[1] 梁 鵬,黃 宇.大學如何轉向可持續發展——基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教育十年”思想框架[J].大學教育科學,2011(6):93-97.

[2]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我們共同的未來[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9.

[3]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中國21世紀議程—中國2 1世紀人口、環境與發展白皮書[J].再生資源研究,2000(1):2.

[4] 趙宗鋒,崔玉晶.可持續發展大學從理念到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1):38-41.

[5] 王國聘.綠色大學建設中的全球視野和本地行動[J].中國高等教育,2011(3/4):17-19.

[6] 何慧芳.試析“綠色大學”的理論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117-119.

[7] 夏文莉,史紅兵.從美國聯邦政府資助科研間接成本看大學可持續發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31(11):97-101.

[8] 高 山,王靜梅.大學城可持續發展的理性思索[J].大學教育科學,2007(2):49-54.

[9] 艾利森.F.理查德.著名大學是如何產生和可持續發展的[J].中國大學教學,2004(10):4-6.

[10] 王莉穎.美國研究型大學可持續發展策略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6(6):242-244.

[11] 曲德林.建設國際型大學,謀求可持續發展[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23-25.

[12] 李峻峰,大學城建設與城市可持續發展良性互動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城市科學版),2007,24(1):86-88.

[13] 何鏡堂,竇建奇,王揚.大學城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33(4):136-140.

[14] 程 星.世界一流大學的管理之道[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165-166.

[15] 于留成,李愛民.大學文化構建與高??沙掷m發展[J].中國高教研究,2004(4):18-20.

猜你喜歡
大學綠色發展
綠色低碳
品牌研究(2022年26期)2022-09-19 05:54:46
“留白”是個大學問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學求學的遺憾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海峽姐妹(2019年3期)2019-06-18 10:37:10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會”與“展”引導再制造發展
汽車零部件(2014年9期)2014-09-18 09:19: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美女无遮挡免费网站|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熟女日韩精品2区| 国产91丝袜| 色噜噜综合网|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正在播放| 久久国产热|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色综合久久无码网|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亚洲a免费| 欧美成人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一本色道久久88|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国产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国产91高跟丝袜|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欧美日本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国产精品3p视频|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国产特一级毛片|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91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禁国产you女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97在线免费| 又爽又大又黄a级毛片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88av在线播放| 99热免费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h网址在线观看|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一道AV无码午夜福利|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一区二区影院|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欧美一级高清免费a|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成人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国产99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a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拍国产真实乱人偷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日韩欧美gif| 国产91在线免费视频|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亚洲精品视频网| 国产肉感大码AV无码| 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观看| 亚洲伊人天堂|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伊人蕉久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国产91麻豆视频| 亚洲精选高清无码|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亚洲综合专区| 成人在线欧美|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