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國先
許多企業在所得稅匯算清繳后往往忽視賬戶調整工作,企業在清繳后如不按稅法規定進行賬務調整,勢必會給下年度或以后年度帶來不利因素和不良后果。如果企業將不應計入成本費用的支出多計或少計,或用其它方式人為地虛列利潤等,就會增加下年度或以后年度利潤,而已作納稅處理的已稅利潤在以后年度又極容易出現繼續征稅等情況,造成所得稅重復計征,使企業增加不必要的負擔,還會使企業財務狀況和反映的會計信息失真,對這一問題如何處理呢?本文結合實際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在此作一探討。
例一:將邊腳料、廢料收入計入往來賬戶。
企業賬務處理:
借:銀行存款(或現金)
貸:其他應付款
賬務調整會計分錄:
1、借:其他應付款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邊腳料收入)
2、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應交城建稅
——應交所得稅
其他應交款——教育費附加
3、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4、借:應交稅金——應交城建稅
——應交所得稅
其他應交款——教育費附加
貸:銀行存款
例二:將自產的貨物用于捐贈、贊助、集體福利或個人消費。
企業賬務處理:
借:營業外支出(或應付福利費)
貸:庫存商品
賬務調整會計分錄:
1、借:營業外支出(或應付福利費)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2、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應交城建稅
其他應交款——教育費附加
3、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4、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備注:以上自產貨物收入確認按以下順序(1)按該企業近期或本年度最近月份同類產品市場銷售價格確;(2)由主管稅務機關參照同類產品市場公允價值確定;(3)按成本利潤率確定(成本利潤率不得低于15%)。
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中,若企業超列職工福利費、業務招待費、行政性罰款及稅收滯納金、多提或少提固定資產折舊等需要進行相應的的賬務處理(不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
1、按超支、多提或少提及不允許扣除的金額計算出補交所得稅時的賬戶處理: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2、繳納稅金時賬戶處理:
借: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如列支基建借款的利息、資本性支出在費用中列支、補交的稅費及附加、已在費用中列支的個人自理費用、多結轉存貨等的賬戶處理。按照錯在哪里,糾正在哪里的原則,在“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進行歸集。然后計提應補交所得稅,再將其余額轉入“未分配利潤”科目。
1、借:在建工程(基建利息)
其他應收款(個人自理費用)
存貨(原材料、在產品、產成品等)
固定資產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等
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其他應交款——教育費附加等
3、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余額轉平)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4、借:應交稅金——應交營業稅等
應交稅金——應交所得稅
其他應交款——教育費附加等
貸:銀行存款
最后,還應沖銷多提的法定盈余公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