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梅 朱莉莉 高 原
(周口職業技術學院,河南 周口 466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更新日新月異,網絡已經深入到我們學習和生活的種個角落,在有的方面,甚至對它產生了依賴性,沒有網絡好像缺少了點什么,現在信息化的時代,所以我們必須要保持網絡在時時刻刻都暢通,就得熟悉網絡連通的原理,基本思想,可是網絡這么寬泛的定義,里面涉及到如此多的知識結構,我們怎么能夠做到面面俱到呢?由此,在高職高專院校中,就要培養一批此專業方面的高級人才來為我們解決網絡難題。
在高職高專院校中,開設的課程一般為兩年或兩年半,后一年或是半年要求學生去相關的單位或是企業做頂崗實習,所以,我們需要在大一和大二時就要把理論課程基本開設完畢,而在最后一年去企業頂崗實習時也得要求學生有相關的專業技能和熟練的操作技巧。針對《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在平時上課的時候也是過多的注重理論,而這門課程關鍵就是讓學生熟練的進行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針對這門課程,必須在原來的教學模式上做出相關改革,本文就針對相關的改革與大家一起作如下探討。
對于《計算機網絡》這門課,好多教師和學生看過相關教材后,都一致認為是只要把課本上的相關知識點或是相關協議理解掌握了就可以了,而完全忽略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應急事件的處理方法,以及經常出現的相關問題,該如何解決。所以,他們在學習之前,對教學目標基本上是處于模糊的境地的,對學習中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基本不明確。
《計算機網絡》這門課在高職高專中是計算機相關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由于該課程中涉及到復雜的理論概念,比如ip地址的分配,路由協議,TCP/IP協議等,這些理論知識都要理解透徹,才可以領會其中的一些操作。
有的學院在課程開排時只是安排了理論課程,實踐課堂卻被忽略掉了,這樣,還想讓學生操作熟練,就只好帶著相關的實驗器材到教室跟大家一塊研究,可是好多器材大家都不是太熟悉,所以,最后就造成一節課下來學生才剛剛認識什么是網鉗,至于它是怎么用的,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教師熟練的使用它,也只有觀看的份,根本沒有時間讓每個學生都進行操作,這樣,一學期下來,理論知識有可能學好了,可是實際操作能力基本處于零的狀態。而目前,社會的發展要求好多專業人才都要有相關的操作經驗,并且都要求操作熟練,像這樣的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有哪個單位愿意聘用呢?
在高職高專院校中,本身好多學科都要求有理論課堂和實踐課堂,就可以看出來實踐操作與理論是同等重要的,有時候操作能力的培養比理論的學習更加的重要,好多教師在理論課的講授過程中,還是像以往一樣,照本宣科,運用多媒體教室也是把課本上的內容原封不動的搬到了ppt上,只是通過大屏給大家展示一下,如此一來,跟直接在課本上看有什么區別呢?這樣的教師在教學中基本沒有創新性,也沒有突出實踐性,這種教學模式是跟不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的。
教師方面,有的教師雖然看起來盡職盡責,可是在講課的過程中,聽起來好像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他都提到了,可是卻有好多知識點表達的不清楚,只是給同學們提了下,具體還得靠同學們看課文自己去領會,去理解,這樣也是課堂有效性受到局限的一方面,只能說明,該老師的水平有待提升,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的實踐操作能力要求很強,就要求實驗室的條件得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涉及到局域網的設置,網絡的安全設置,以及相關設備的配置等,要是沒有相關的路由器,足夠多的網線和其他的設備,實踐操作就無法進行了,其中的操作技巧也就無從掌握。
在教學過程中,改變原有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多媒體教學模式,聲色俱備的烘托可以讓整個課堂的氣氛更加的有活力,讓學生興趣盎然的去投入到學習中去。或是運用“項目化教學法”,以一個完整的項目貫穿整個課堂,把理論知識得能掌握扎實,實踐能力也得掌握牢固。
在課程設置方面,由于《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本身就注重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所以在安排課程時,要安排實踐課多于理論課,讓學生即不忽略理論課的學習,又有足夠多的機會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
由于《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對于實踐能力的要求如此之高,自然實驗室的條件也得跟得上,由此,學院要加大力度投資到實驗室設備這塊,參考當今社會最前沿的新型的網絡設備,多置辦些新型的實驗設備供學生動手操作,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才能夠更好的與社會接軌,不至于找不到好的工作。
教師方面,更不能放松,一個教師的專業素養直接影響著整班學生的專業成績水平,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不斷的參考相關的專業資料,多充實自己,另外,學院還可以利用假期時間或是業余時間組織教師進行專業技能方面的培訓,或是實行校企合作,組織教師去相關企業學習,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為平時的日常教學打下的根基,只有教師的業務水平提升了,學生才有機會掌握更全面的專業知識。
[1]白燕青,邵得心.關于《計算機網絡基礎》教學中的幾點思考[J].魅力中國,2009(6).
[2]何木青.高等院校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研究[J].硅谷,2010(3).
[3]盧云燕.網絡安全及其防范措施[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0).
[4]張琳,黃仙姣.淺談網絡安全技術[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