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永東,劉永峰,李 馳,曾 健
成都市新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研究
郭永東1,劉永峰1,李 馳1,曾 健2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個案研究法、數理統計法,從成都市轄區四川省新農村試點示范村體育活動開展和場地設施建設的基本現狀入手,系統地分析制約新農村試點示范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場地建設的遵循因素和發展對策,為新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做出了有益探索和嘗試。
成都市;新農村;體育場地
自國務院新農村試點示范村建設啟動以來,地方各級政府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認真抓好農村試點示范村建設的籌備和建設工作。成都市作為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試點之一”,在新農村建設上做出了較大的嘗試,提出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落實“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戰略思想,取得較為顯著的成效。新農村體育在新農村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力發展農村體育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而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是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前提條件。
1.1 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項目
成都市農民在參與體育活動項目的選擇上,位列前5位的依次為慢跑或散步、民俗體育(秧歌等)、籃球、乒乓球、健身器材活動。散步因其活動形式簡單易于開展,對運動場地和技術也無過高要求,是農民鍛煉的首選項目。而體操、武術等較高難度的體育項目是農民渴望而不可及的,對現代城市中新型的如探險、漂流等項目基本沒有參與。其他運動項目像排球、足球、排球等,基本條件要求較高,多數農民不能夠接受。但籃球比賽是新農村農民比較喜愛的體育項目之一。以青白江為例,其農村籃球賽就是農民朋友參與熱情較高的項目,村與村之間經常會進行籃球比賽,尤其在經濟較好的一些村還建有籃球隊和籃球場,富裕的村鎮還修有燈光球場,這為農村籃球運動的開展提供了較好的條件。
1.2 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形式
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對于體育活動的開展至關重要。我市農村體育開展的主要形式有:(1)個人鍛煉;(2)與家人和朋友一起鍛煉;(3)參加村委會組織的體育活動;(4)參加體育輔導站組織的體育活動。從調查來看農民并不是不愿接受指導,而是在農村并沒有自己成型的體育指導站和專門的體育鍛煉指導人員。農民獲得體育鍛煉知識的渠道十分狹窄,只有極少數的村子由于其領導干部和體育老師了解一定的體育知識,也愿意進行指導,這些的村子群眾體育發展自然也就好于其他村。
1.3 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場所
在體育活動場所選擇上,多數鍛煉者以曬谷場、自家庭院、街道邊為主。通過對學校、企業等的體育場所開放情況調查顯示,目前能完全對外開放的只有少數,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農村單位、學校體育設施缺少專人管理,怕被損壞而基本不對外開放。現階段,新農村建設的一些場地健身路徑已成為村民鍛煉活動的重要場所。
1.4 參加活動的時間
從參與活動的時間上看,農忙和農閑成為農民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分界點,由于農村外出青年勞動力較多,在家主要是留守的老人和兒童為主。老人主要以傍晚活動為主,兒童主要是學校進行的體育活動較多。同時發現在春節期間由于外出打工返鄉的人較多,這時的一些民俗體育活動也要多于以往。
1.5 體育場地設施情況
根據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成都市的體育場地主要集中在城區,城區又主要集中在教育系統,成都市周邊以及周邊所在的鄉鎮和新農村體育場地嚴重不足,這很難滿足現階段農民體育鍛煉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通過對成都市新農村調查情況來看,走訪調查的村中有體育場地的不到調查村鎮的三分之一。不同區、縣的花園村、幸福村、杏花村、紅樹村、雙埝村、涼水村、十五里村、華家村、璧山村等數十個村,只有十五里村、雙埝村、紅樹村、花園村、十八灣村等5個村有可以開展體育活動的專用場地,其他村鎮都沒有專供開展體育活動的場地,因而平時很難開展體育活動。成都市新農村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遠遠低于成都市的平均水平,體育場地十分缺乏的現狀不能滿足農村精神文明發展的需要。合理引導農村體育場地建設將成為成都市新農村體育發展的基礎點之一。
2.1 經濟基礎因素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是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群眾體育發展的基礎。群眾體育的發展規模、水平和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發展水平,同時經濟發展帶來的個人經濟狀況以及由此而引發的人的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的改變也是不容忽視的。經濟對群眾體育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體育事業經費的投入、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以及人們的體育消費水平等方面,經濟制約著體育經費投入水平。通常,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政府和社會投入體育的經費就越大,反之亦然。其次,經濟制約著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水平,體育場地設施尤其是體育場館(室內體育場所)建設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對經濟發展水平的依賴性很大。目前,成都市省新農村的整體經濟基礎仍然較為薄弱。
2.2 體育意識因素
各地方黨委、政府非常重視當地的經濟發展和效益,比較忽視農村體育工作,沒有把體育作為農村社會主義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擺到應有的置。另一方面,目前農民文化素質還在偏低的狀態,體育意識落后。相對其他產業,我國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極低,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也低。至今,生產中畜力和手工勞動仍占有較大比重,這使許多農民認為沒有必要進行健身活動?!绑w力勞動就等于體育鍛煉”、“體育鍛煉是城里人的事,是有錢人的事”等思想依然根深蒂固。農民對體育活動缺乏正確的認識和了解,尚未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這對農村體育的開展來說是消極的。
2.3 文化因素
文化程度越高,對體育鍛煉的欲望越強烈。據有關資料的調查結果顯示:吉林省農村人口中絕大多數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且文盲率較高。尤其是女性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與文化水平就更低。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加之農村學校體育的薄弱,使他們很少受到體育和健康教育,對體育的認識和參與不足,缺乏體育鍛煉的氛圍。調查發現,農村朋友體育鍛煉主要選擇散步,及民間傳統體育項目扭秧歌等,也有這些項目對體育場地的需求不大、要求不高等原因。這也直接影響農民對體育場地建設的熱情。
2.4 地理及氣候因素
農村建設規劃長期滯后,村莊建設在很多地方實際上處于一種農民自發的粗放式的發展狀態,農村居民點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行政村大小不一。當體育場地建設與享用它的人數存在不對稱時,政府在缺少資金情況下,很容易出現公共產品投資的盲點。成都地區空氣潮濕、悶熱、多雨的氣候特點,影響著農民參與體育活動的程度,場地難以管理和維護也是影響因素之一。
3.1 場地材質的選擇
體育場地是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物質基礎,建什么樣的農村體育場地設施是開展農村體育健身活動的物質基礎。隨著“農民體育健身工程”的啟動,探討農村建什么樣的體育場地設施成為一個緊迫的現實問題。因此,建什么樣的體育場地設施更適用農村、更適合農民,回答顯然不是“一塊混凝土標準籃球場,配備一副標準籃球架和2張室外乒乓球臺”那么簡單。要實現我市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價值的最大化,必須認清兩個關鍵性問題,即“什么樣的體育場地設施更能吸引農民”或“什么樣的體育場地設施能吸引更多的農民”。 因此,場地設施多功能化是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價值多樣化的又一思路。通過調查情況看,在已經建成的體育場地中硬化的水泥場地占到了其中的98%以上。硬化的水泥場地可以多用,受到農民朋友的歡迎,他們既可以在那里曬糧食,又可以搞文藝演出,臨時性使用對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并無大礙,同時也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
3.2 根據群眾喜好建設場地
慢跑或散步、民俗體育(秧歌等)、籃球、乒乓球、健身器材活動是成都市農民喜好的運動項目,因此在場地建設時首先要充分考慮到群眾實際需要。其次,要擴大所建場地設施的使用功能,盡可能滿足農民體育項目多樣化的需求。如何才能達到所建場地設施價值多樣化呢?既然是群眾健身工程,意義在“練”而不在“競”。場地標準,完全可以在“籃球場外向擴展不少于5米的平整空地”,甚至在籃球場上畫上羽毛球、排球等場地,這樣既擴展了固定場地的使用功能,又提供了農民選擇體育項目的機會,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農民體育項目多樣化需求。因此,場地設施多功能化是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價值多樣化的又一思路。
3.3 氣候地理情況決定了建設場地的類型
成都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空氣潮濕。夏天雖然氣溫不高,卻顯得悶熱;冬天氣溫平均都在5度以上,但由于陰天多,空氣潮,氣候顯得很陰冷。因此,場地建設要考慮與我市潮濕陰冷的氣候相適應,做到防潮、瀝水、快干。另外,根據我市地形的基本情況主要以山地、平原和丘陵為主,不同的地形地貌和群眾運動特征需要,還可以建設形式多樣的運動場地。利用地勢特征,在丘陵和近山地區可以在野外山坡上建設爬坡路徑等,使其具有健身和農用的雙重功效;丘陵地區還可以在壩子中建設運動場地,場地的具體功能由當地民俗的體育運動而定;在平原地區,由于地勢平坦可建設“健身場”等功能多樣化,滿足不同年齡需求的場地。真正達到貼近群眾、方便群眾,結合實際、綜合利用的效果。
3.4 體育場地落成位置
從我市新農村建設的三個圈層的劃分來看,三個圈層都有其特殊性。第一圈層主要是我市的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高新區,這些區域主要位于我市的中心城區。這一地區人口較多且經濟較發達,場地建設主要還是以社區體育開展為主,以社區為單位建設體育場地,強調功能多樣化和利用的最大化。第二圈層主要是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縣、郫縣,這一圈層從區域劃分來看主要位于我市的城鄉結合部。因此,該區域場地建設上應充分利用城鄉結合這一優勢,充分利用城市周邊的體育場地開展農村體育活動。并探索一條城市與鄉村雙獲利的場地建設模式,如建設較大型的體育公園等。第三圈層是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崍市、崇州市、金堂縣、大邑縣、蒲江縣、新津縣,第三圈層多位于離成都市市區較遠的縣和縣級市。由于離市區較遠其經濟發展程度不如前兩個圈層,所以,在場地位置建設上應與當地村鎮建設規劃結合起來統籌考慮,一般在居住較為集中的位置建設,盡可能與學校、文化站等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相結合,在保證村民方便使用的條件下,可以與附近學校體育場地建設相結合,真正做到一場多用,共建共享,發揮綜合效益。
3.5 場地建設資金的來源
在西部和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國家現階段都在實行一些幫扶政策,由東部的發達地區牽頭對欠發達的農村地區進行一定的扶持,在這些扶持項目中可以設立和實施一些與體育場地相關的項目,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村的體育場地嚴重不足的問題。另外,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在財政計劃當中適當加大對農村體育的投入,通過體育彩票等多種投資渠道發展農村體育場地。例如青白江、郫縣等多個地區都有體育彩票的捐助項目,這在農村場地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5.1 積極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 認真貫徹和落實黨中央的一系列三農政策,把農民利益放在首位,加快經濟發展速度,減輕農民負擔。只有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農村體育才會真正得到開展的基礎。
3.5.2 農民自發投資和企業贊助 加大宣傳引導在條件允許的地方鼓勵廣大農民自行投資,開拓場地建設融資的新方式。從發達地區的經驗看,農民自愿投資將極大的促進農村體育的較快發展。通過部門幫扶、社會贊助、企業扶持等途徑,籌集新農村體育場地的建設資金。
4.1 政府轉變觀念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政府必須轉變觀念,改變城鄉二元分割結構。農村和城市、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應享有同等的待遇,擁有同等的發展權,改變以往把目光放在更容易關注到的城市和城市居民,而應關注已大大落后的農村體育發展建設。經濟落后的現狀使農村體育場地建設的主體必須由政府承擔,政府應承擔起農村公共產品的供給責任,加大對農村體育場地投資,把社會公共資源公平、公正、科學地配置于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
4.2 多方籌資、構建多元投資體系
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認真落實“重在建設”的工作方針。農村公共體育基礎設施相對薄弱,開展全民健身活動需要政府的扶持和社會力量的幫助。因此,建立多元投資體系,采用多種渠道籌集資金,使農村體育場地得以更快地發展是必然之路。充分調動和利用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爭取有更多的地方財政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入到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中來(應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各種經濟成分共同投資的方式)。此外,體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的部分,應側重投向農村,為農民健身配置必要的體育場所和設施。
4.3 提高農民體育意識
新農村體育文化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有知識、有文化的農村勞動者。農民文化素質的提升,有利于提高農民群眾對全民健身的認識水平。實施思想文化道德建設工程,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鄉鎮為依托,以行政村為重點,以農戶為對象,建設發展各級文化設施和文化活動場所,積極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強化鄉鎮綜合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動室建設,努力實施“農村書架”工程。努力創新農村文化生活載體和手段,有效采取廣大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內容,滿足農民朋友們多層次、多種類、多方位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農民的體育意識和參與熱情。
4.4 提高現有農村體育場地的開放和使用效率
農村公共體育場地和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要向社會開放。在我市現有的5003個體育場地中,教育系統中中小學有2 297個(數據來自2004年全國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工作簡報)。成都市各區、縣有為數不少的鄉鎮學校,這些農村學校多為中小學,有一定數量的運動場地,加強對這部分場地資源的綜合管理和利用,向廣大農村居民開放,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體育場地設施的不足現狀。同時加強對其它鄉鎮企業、單位已有場地設施的維護與利用,做好資源共享提高其使用效率,真正做到現有體育場地不空置不浪費。
[1] 彭 英.四川省農村體育的現狀調查與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 2005(3).
[2] 李 丹.四川農村體育現狀思考[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6(1).
[3] 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4] 黃愛峰.新農村建設下的農村體育發展思考[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6).
[5] 我國農村體育的發展現狀[N].中國體育報,2004(6). [6] 四川體育年鑒[S] 四川省體育局,2008.
Researching on the Provincial new Rural Sports Playgrounds And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n the Chengdu
GUO Yong-dong, LIU Yong-feng, Li Chi, et al
This paper use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Case study,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From the Chengdu area of Sichuan Province provincial new rural pilot demonstration village sports activities carrying out and the basic stat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venues and facilities, To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onstraints of the new rural pilot demonstration major factor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village sports facilities,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on the venue construction,So as to make some useful exploring and try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sports facilities.
Chengdu;New village;Sports playgrounds
G818.1
A
1007―6891(2013)02―0078―03
2012-4-01
1.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 成都,610041; 2.綿陽師范學院體育學院, 四川 綿陽,621000。1.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2.P.E. College of 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 Sichuan Mianyang, 621000,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