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
梅州是全國著名的“足球之鄉”,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良的文化傳統。早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李惠堂被亞洲足聯評為“亞洲球王”, 1979年,梅州被確定為全國16個足球重點地區之一,梅州市籍球員張小文、郭億軍、謝育新代表國家隊參加了1988年漢城奧運會,梅州足球盛名全國。但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革,中國實施職業聯賽后,足球推向市場,梅州足球受到了強烈沖擊,“足球之鄉”的足球水平不斷下滑,2008年廣東省體育局為重振廣東足球“華南虎”雄風,將振興梅州“足球之鄉”作為提高廣東足球運動水平的突破口, 2009年8月6日,梅州市政府與省體育局簽訂了振興“足球之鄉”戰略合作協議書。本文通過對梅州“足球之鄉”的歷史背景和發展變革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其未來振興之路,對重振梅州“足球之鄉”有重要的意義。
清末以前,梅州民間體育主要是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到了清末初期,各地開始創辦新學校,引進了球類、田徑、體操等體育項目。1873年,德、瑞、法基督教巴色會傳教士將近代足球傳入梅州五華長布源坑中書館,是中國最早傳入足球的記載;1901年西方牧師又在該館教學生踢足球,首開梅州足球運動的先河[1]。1904年,德國牧師馬謨鼎等在梅州城內創辦樂育中西學堂, 1914年,時任校長萬保全(瑞,曾為德國國家足球隊員)從國外帶來足球,組織學校足球隊,向學生傳授現代足球技術和比賽規則,隨后在梅城及附城的梅州中學、東山中學、廣益中學(美國教會創辦)等學校相繼興起,并逐步擴展到附近農村【2】。1929年,由梅縣張作晉、楊運粦等自發組成了梅州第一個民間體育組織“梅縣強民足球隊”,標志著梅州足球從學校走向社會,1934年更名為“梅縣強民體育會”,梅縣強民體育會的成立為梅州客家僑鄉體育運動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帶頭作用[2]。
足球運動傳入梅州地區后迅速在學校中發展壯大,逐漸在社會民眾中普及,足球成為客家人最喜愛的一項體育運動。梅州地區四周都是嵩山峻嶺,客家人生活非常貧窮,溫飽問題都難解決像皮革制的足球更是稀罕物,梅州盛產柚子,當地民眾沒有皮革的足球就用柚子來當球踢,祖籍五華錫坑的“亞洲球王”李惠堂“柚子射狗洞”體現當時客家人踢足球的場景。梅州是著名的僑鄉,旅居海外的華僑每次回鄉都要把海外先進的文化思想帶回山旮旯,其中足球是必須要帶回給鄉親的“手信”,那家小孩有了足球周圍的小孩都會涌到家門口的禾坪踢球,踢球場景異常激烈。
據史料記載: 1934年在菲律賓舉行第十屆遠東運動會中華足球隊戰勝日本隊奪得冠軍,“鐵腳震日寇”的傳奇故事,傳遍大江南北引起強烈反響。梅州籍的亞洲球王李惠堂為隊長的中華足球隊和梅縣強民足球隊屢屢戰勝西方列強極大地鼓舞了梅州客家人民的反帝反封建的斗志, 充分體現客家人團結進取、愛國愛鄉精神。
新中國成立后,梅州足球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政府都高度重視足球事業的發展,積極籌備和建設場地設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養等方面都有細致規劃;另外華僑的慷慨解囊大舉興建學堂和足球場,捐贈足球比賽用品,資助各種比賽活動等等有力地推動了梅州足球事業的發展。客家人崇文重教,建國初期梅州地區學校數量及規模在全國都是名列前茅,學校足球的發展是足球之鄉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場所,梅州地區所有能踢球的運動場都聚集大批青少年在踢球,培養青少年足球成為近代梅州足球的發展之路。1956年,國家體委根據梅州足球的悠久歷史、當地足球運動的普及程度,授予梅州“足球之鄉”的稱號。60多年來,梅州已為國家和十幾個省、市輸送了足球運動員和教練員300多名,其中有中國國家隊主教練、隊員35人,被足球界譽為“北有足球城(大連)、南有足球鄉(梅州)”。
梅州是個經濟欠發達的城市,雖然政府一直重視著足球事業的發展,但由于資金的缺乏,梅州運動場所設施仍停留在改革開放初期水平,學校運動場所也由于缺乏資金維護和不重視學校體育,運動場寸草不生塵土飛揚已經不適合踢球了,梅州至今為止仍然沒有一個能舉辦高水平比賽的標準的足球場,就連梅州唯一的高等院校嘉應學院也沒有帶看臺的足球場;由于資金的缺乏,宣傳力度的降低,以及各種活動的減少,使梅州足球文化氛圍和梅州人對足球活動的熱情也逐漸減弱,這直接導致梅州足球走下坡路。
對于青少年足球運動員來說,教練員是啟蒙人,教練水平高低直接影響下一代發展。由于梅州地處邊遠山區,是個經濟欠發達的城市,教練的工資待遇低,其經濟待遇在學校受到歧視,不能與自己所體現的價值相匹配,而一些具有實踐經驗的教練都不愿留在梅州。目前在崗的教練員大部分來自中專學校或是退役的球員,文化基礎薄弱,沒有先進系統的青少年訓練理論,按部就班老一套的訓練方法,而且參加培訓和對外學習的機會相當缺乏,使梅州足球教練水平的提高受到了限制。
上世紀80年代,梅州籍球員曾占據廣東和中國足球隊半壁江山,張小文、郭億軍、謝育新代表國家隊參加了1988年漢城奧運會,“足球之鄉”的光環更加輝煌。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1993年中國足球市場化、職業化改革以后,特別近十年來,在國家隊的比賽中,甚至在國青隊,再也沒有梅州人的身影,這種現狀一直持續到今天,現在的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的賽場上,梅州球員的身影也漸漸變得稀罕。由于受中國足球大環境的影響,“足球之鄉”梅州面臨無人會踢球的現實,學校領導不重視學校體育,學校運動場都用圍墻圍起,學校足球隊基本解散學生都回歸教室埋頭讀書,課余足球訓練沒人指導完全拋棄,很少學校有建制完善的球隊,有比賽時臨時拼湊應付式完成任務,有些學校為了達到好名次目的,以大充小甚至借外校學生來壯大自己的實力。梅州足球的沒落充分反映了中國足球的現狀,這幾年中國足球水平停滯不前,除了中國足球職業化改革不力,對青少年足球基礎訓練沒有根據市場的變化而變化,中國足球的毒瘤也不斷向基層滲透,對梅州這樣的足球人才培養基層打擊尤其慘重,直接導致足球后備人才的斷層。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足球工作,2009年8月6日,梅州市政府與省體育局簽訂了振興足球之鄉戰略合作協議書。市政府成立了振興“足球之鄉”工作領導小組,由書記掛帥,進一步提高對足球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足球項目發展列入市縣政府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足球發展中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加大投入,逐步改善足球項目發展的環境和條件。中國足協副主席薛立來梅州調研時所說:“書記親自抓足球的做法值得向全國推廣。”
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將梅州列入開展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活動44個布局城市之一,在梅州各地布局小學有54個、初中27個學校。梅州市政府應借振興廣東足球的有利時機,政府應該多建設免費的足球場給孩子們,不要讓小孩子們“望球興嘆”,首先加大對青少年足球事業的資金投入,為這些學校修建良好的運動場,完善校長管理責任制,學校足球要有專門經費納入學校預算;其次要保證梅州足球各年齡組隊伍建設所需要資金,以及中小學的足球比賽經費并且要專款專用。政府部門把梅州青少年足球訓練工作擺在工作重點,構建、完善和開展青少年足球活動的機制,應當把足球人才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對各學校現有的足球教練要進行培訓上崗,組織各教練到青少年足球訓練先進的地區去交流學習,也可以請一些足球名人高、水平的教練和球隊來梅州與青少年進行交流學習。為營造良好的梅州足球校園文化氛圍,積極發動社會力量開展形式多樣的足球賽事,把一些賽事打造成具有影響力的校園足球賽如:傳統的“市長杯”和校園足球大、中、小學足球聯賽等,為提升梅州足球水平努力。
梅州是“文化之鄉、足球之鄉”教育資源充足,作為“拳頭”項目大力開展以足球為特色的學校體育運動和全民健身活動,創建以足球為主題的城市特色。為重塑足球之鄉昔日的輝煌,落實《振興足球之鄉十年規劃》的實施,首先就是要讓現在的中小學學生接觸足球,繼而愛上足球,注重校園足球的開展,昔日梅州足球揚名國內,是因為足球在青少年中實在太普及了,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龐大的后備人才庫,梅州才能屢出國腳。不斷完善現行的青少年足球訓練和比賽管理體制,充分利用“文化之鄉”與“足球之鄉”
的資源,教育局、體育局和學校必須轉變觀念相互配合,共同管理,回歸“體教結合”培養機制,形成科學系統化的培養體系。學校應當把業余運動訓練納入正常的教學秩序,保證學生文化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學習與訓練融為一體,科學地解決訓練與學習的矛盾,讓學生在學校能進行全面系統的訓練,同時把請進來的足球名人等深入教學第一線,使學生對足球有更充分啟蒙與認知,把優秀足球運動員送入到高水平運動隊或高等院校,進行更加系統的訓練和學習,這樣既有效的解決足球后備人才的出路和生存問題,也增加了足球后備人才隊伍。
市政府應該盡快修建一個高標準的現代化體育運動場,為梅州舉辦高水平比賽做好基礎準備,梅州市政府要打好足球這張牌,應該把外界高水平的球隊請進梅州,可積極爭取中國足協、省足球管理中心支持,每年在梅州舉辦一些具有一定影響力高水平的足球比賽,為梅州足球文化作宣傳。另一方面為推動梅州足球運動的發展,提升梅州足球之鄉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借助舉辦“李惠堂”杯足球賽,使之成為中國足壇有影響力的足球傳統賽事活動。
梅州是著名的華僑之鄉,應該充分利用這種優勢,發動海外僑胞、港澳臺同胞等熱心人士關注和支持梅州足球,與歐美國家足球發達的城市加強合作,探索足球友好城市后備人才合作培養模式,加強與國外球隊交流學習。爭取建立梅州人的海外訓練基地,籌集資金把梅州好的足球苗子送到海外去熏陶,有效的解決足球后備人才的模式,吸引更多的梅州青少年投入到足球中來。
嘉應學院是梅州唯一的地方高等學府,為配合振興足球之鄉的戰略,目前正在積極申報運動訓練專業(足球方向),光靠學校努力是比較困難實現的,需省、市和學校共同去完成,該專業申報成功將給梅州足球運動員提供更高層次的學習與訓練機會,將來更好服務于梅州足球的發展,這樣既有效的解決足球后備人才的出路和生存問題。
雖然近年來由于受足球大環境影響,梅州足球不斷滑坡,但梅州人選擇了堅守足球,梅州各級黨委政府將抓好足球項目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梅州足球的振興,為“文化梅州”增添絢麗的光彩,梅州人堅信足球的發展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