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上海質量雜志社第一任主編管兆康同志是在1985年4月調到上海市質量協會的。從1987年第5期起擔任《上海質量》(雙月刊)主編至1991年9月離休,共計5個年頭。今年6月7日,傳來噩耗,管兆康同志,與世長辭,逝者已逝,但管兆康同志當年在上海質量雜志社“一字不茍”的工作態度,扎實勤奮的工作作風卻歷歷在目。
他來到市質協時,正值全面質量管理如火如荼之際,企業的質量工作者非常需要質量管理方面的理論、方法、工具,他就熱情地投身上海質量宣傳工作,努力滿足企業經營管理對質量管理科學知識技術的需求。自擔任《上海質量》雜志主編之始,管兆康同志克服雜志雙月刊出版周期長的不利因素,始終堅持從“上海質量”的視角,更好地發揮質量指導類刊物的作用。堅持每周至少一次到上海市經委質量處、市技術監督局相關處室,向市質量工作主管部門的領導了解上海市質量主管部門在宏觀經濟調控、質量工作方面的要求和工作重點,通過《上海質量》的渠道,及時把政府的質量工作方針要求傳播給讀者,為企業在經營管理中提高質量提供第一手信息,發揮正確的導向作用。他還根據走訪時掌握的信息,帶著編輯部的編輯和記者一起到有關部門和企業進行采訪,與質量主管部門建立起的良好溝通渠道,持續地發揮作用。
管兆康同志在積極宣傳市政府質量工作方針政策和目標任務的同時,也十分注重《上海質量》雜志的學術性。他經常不定期組織召開專題學術研討會,根據國內外質量管理發展動態,組織質量界的專家學者、企業界的質量工作者等,共同探討如何學習、借鑒先進的質量管理理論、方法、工具,如何在企業運用推廣。他還會在了解到企業質量管理遇到困惑,或是出現一些亟需解決的共性的問題時,主動向質量專家學者、有經驗的質量管理人員約稿,身體力行帶動更多的質量工作者參與質量事業的發展。他為上海質量雜志出版、推進全面質量管理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擔任《上海質量》主編時,管兆康同志已有56歲,他能正視并克服自己年齡大、在雜志編輯工作方面門外漢的困難,發揚刻苦學習、不恥下問的精神,在短時間內提高自己的編輯水平。與此同時,始終保持自己認真踏實、一“字”不茍的工作作風,時常為了一個詞組、一個語句,或查閱翻遍字典,或和編輯部同志反復推敲琢磨,充分展現了他治學嚴謹的作風,為編輯部同仁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給質量協會及其編輯部同事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管兆康同志離我們遠去,然而他對質量宣傳工作認真踏實、一絲不茍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