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慶華
(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分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70)
北方地區地理條件特殊,其氣候特點偏寒冷,日照時間短,養殖周期短,因此不適合養殖一些要求溫度高的魚類,而偏向于要求溫度較低的魚類:像鯉魚、草魚、鯽魚,它們對水溫的適宜范圍比較廣,5-30℃都能適合,一般作為溫水性養殖魚類;而冷水性養殖魚類對水溫的要求比較低,最適宜的水溫在10-18℃最好,終生棲息于高透明度、高溶解氧、澄澈清冽、無污染的流水環境中,對于一年中較長時間寒冷的北方來說最是適宜。
冷水性魚類經濟價值高,養殖前景非常看好,但對養殖條件要求較高。冷水魚是DHA含量最高的營養保健食品,從營養成分上看冷水魚是高蛋白、高脂肪魚類,其膽固醇含量幾乎為零,含有豐富的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和維生素。DHA和EPA含量高于其他魚數倍,而DHA具有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強記憶能力,防止大腦功能衰退,減少老年癡呆發病率等作用。
我國的冷水性魚類比較多,資料記載,我國土著冷水性魚類約有53種,隸屬11科50種,其中鯉科16種;鮭科15種,如虹鱒、金鱒、細鱗鮭、哲羅鮭、大西洋鮭、高白鮭等;鱘科5種,如史氏鱘、匙吻鱘等;鰍科和杜父魚科各4種;七鰓鰻科和茴魚科各3種;胡瓜魚科和狗魚科各2種;鱈科和鱸科各1種。
我國引進和養殖技術成熟的冷水魚類主要是鮭科和鱘科魚類,主要有北極紅點鮭、日本紅點鮭、大西洋鮭、馬蘇大馬哈、大鱗大馬哈、大馬哈、虹鱒、銀大馬哈、哲羅魚、楚德白鮭、高白鮭、凹目白鮭、大眼獅鱸、齊爾白鮭、山女鱒、金鱒、彩虹鱒、溪紅點鮭、紅點鮭、三文鱒、黑龍江鮰等。
雖然黑龍江省冷水資源較為豐富,冷水魚類種類眾多,但由于緯度偏高,平均氣溫低,生長期長,所以冷水性魚類養殖業還不很發達,養殖量小、養殖水平整體偏低;養殖多采取室內工廠化養殖、土池塘養殖、水庫等大水面放牧養殖及河流溝汊網箱養殖等方式。由于氣溫低,生長周期長、生產成本高等原因,黑龍江冷水性魚類養殖以魚類的繁殖、生產受精卵及魚苗為主,本地成魚飼養量小,成魚消費來源大部分為自省外收購至本地進行暫養后再行上市供應。
調查結果顯示,撫遠地區養殖冷水性魚類以鱘魚為主,其中黑龍江鱘魚及其雜交品種商品魚年產量100噸,年提供鱘魚受精卵500-800萬粒,其它引進或收購暫養鱘魚年產量為50噸。牡丹江市以鮭鱒魚類養殖為主,其中商品魚年產量約200-250噸,鮭鱒魚類發眼卵800-1000萬粒。黑河地區養殖鱘魚以外地收購暫養為主,年產量200-250噸。哈爾濱地區以鱘魚商品魚生產為主,年產量20-30噸。省內主要魚類加工地區在黑河、佳木斯市及撫遠縣,加工產品為鱘魚魚產品和鱘魚子醬,其中鱘魚子醬年加工量為8-10噸,主要銷往俄羅斯,部分在國內銷售。
黑龍江因受地理因素的影響,冷水魚的發展比較緩慢,產量低,整體落后于國內其它地區,魚類養殖技術及模式總體還比較滯后;受限于冷水資源,養殖整體規模偏小、分散、環節病害頻發,既帶來經濟損失,又帶來質量安全問題。由于自然條件限制,黑龍江地區魚類養殖生長周期較長,相應的養殖成本也大大提高,投入產出率較低,養殖者的投資積極性不高。
近年來國內經濟發展速度有所減緩,人們對冷水魚的消費也有減弱,加上冷水魚行業的無序發展與惡性競爭,使其價格不斷下滑。目前,鱘魚、虹鱒等一些大眾消費品種市場價格基本在成本線左右,很多養殖戶承受了巨大損失,在這種大環境下,黑龍江省冷水魚產業也受到了一定程度波及,價格下降幅度較大,進一步影響了養殖者的熱情。
黑龍江冷水魚的發展,應采取多種措施,促進產業發展,明確發展思路,做好規劃布局,加大政策支持,加強科技支撐。
1、充分利用黑龍江省內冷水資源優勢,整合冷水魚養殖產業技術體系,通過政策扶植與資金資助,引導養殖者合理有序進行資源開發與養殖投資,提高冷水魚產業水準,促進冷水漁業產業發展。
2、加強黑龍江優良冷水魚類品種保護與利用監管,防止資源品質退化。
3、加大資金投入,加強對魚病的防治研究。
4、延伸產業鏈,結合旅游業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形成養殖、餐飲、旅游為一體的冷水魚產業鏈,推動省內更多的企業在品牌塑造、產品深加工、水產養殖等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發展休閑漁業,建設更多的水產產業化示范基地和綠色水產觀光旅游養殖示范基地。按照無公害水產品標準化生產體系的要求,嚴格管理,確保冷水魚產品質量安全。加強消費引導,加大對冷水魚的宣傳力度,讓廣大消費者了解冷水魚,掌握冷水魚的烹調方法,使之進入普通百姓家庭,擴大消費市場,從而拉動冷水魚的生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