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朝勇
(金沙縣箐河水利工程管理所,貴州 畢節 551800)
作為農村重要的水利基礎設施之一,農村小型水利工程一直發揮著抗旱防洪、保障水資源供給等重要作用。但是近年來,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維修保養等工作已嚴重滯后,特別是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更顯得格格不入。許多地方的水庫長期疏于管理,年久失修或遭人為破壞,已經不能蓄水,失去了應有的水利保障功能。這使其周圍的農業生產再也得不到應有的抗旱防洪保障。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水利工程一直按以前的計劃經濟模式來管理,結果就導致無人愿管的窘境。為適應市場經濟現狀,加強農村水利工程工作,助推新農村建設,有必要對農村水利工程的管理進行改革,使其按市場規則運行,切實發揮水利工程的功能。
(一)公共服務性。當前農村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都是公益性的項目,主要功能是使某一區域的老百姓免受洪澇或干旱之苦,是政府為滿足老百姓生產需要和增加老百姓抗災能力而發動群眾修建的工程,這些工程大都建于八十年代以前。
(二)利益共享性。當前農村水利工程,每一個都有一定的影響區域。對該區域而言,水利工程能讓他們人人受益。而且水利工程讓所輻射區域受益的同時,往往不會影響到其他地區的人的利益。對不同水利區域間的人來說,相互間的利益一般不會相互干擾。
(三)非價格性。這類工程往往都是由政府出資,發動老百姓出工出力來修建的,具有純公共品的特征。由于其公共品屬性,其價值難以市場化,因此往往沒有直接的經濟效益,所以要想讓商家投資修建不太可能,至少純從公共品的角度看不太可能。這樣的工程由政府出資修建后,也只能由政府來管理。不過由于具有非價格性,而管理和后續的維修又有不斷上升的成本,一些地方政府覺得這是負擔,隨后就或有意或無意地忽略了這類工程的存在,進而導致很多水利工程疏于管理而遭破壞,從而失去了應有的功能。
正是由于以上特點,當前中國農村水利工程面臨著嚴峻的問題,很多工程已喪失其應有的功能,而老百姓當前似乎也不太關注這個問題,當地政府也往往懶于過問。水利工程在很多地方,似乎成了一個遺跡而漸漸被人們淡忘。
當前農村水利工程大都建于計劃經濟時期,管理模式也一直沿用計劃經濟模式,所以和今天的市場經濟環境格格不入,進而導致了上述種種問題的出現。要改變這種狀況,在農村水利工程管理上必須走現代化道路,引進現代市經濟管理的一些理念,建立和完善符合現代社會特點以及新農村建設發展需要的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恢復水利工程功能,為廣大農村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抗災保障。
當前的管理上最大問題之一就是水利工程的權責利不明確,一個地方的水庫該由誰負責?要負責哪些內容?出了問題有什么責任?管理者能收獲什么利益?這些在當地政府行政中完全沒有明確的規定,也沒有實際的操作。鑒于此,當務之急是,當地政府應當積極行動起來,明確各地水利工程輻射區域,確定責任人管理內容,必要時應專設一個管理崗位,從當地農民中聘一名農民兼作管理員,并讓水利工程輻射區域的老百姓集體監督。政府每年對管理員進行考評,根據考評結果核發績效工資。說到工資,有政府官員可能覺得這又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事實上,一個鄉鎮里水利工程數量并不多,每個水利工程聘請一名農民兼作管理員,需要的人工成本一年也不會很多,政府每天的接待經費中適當省一點就足以滿足全鄉鎮的水利工程管理人工成本。當然,這只是一種管理方式,一些地方根據實際還可以探索其他更好的管理模式。
《國務院關于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中,關于公共設施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方面提出的要求是:政府投資主要用于關系國家安全和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的經濟和社會領域,包括加強公益性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推進科技進步和高新技術產業化。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就其功能和性質而言,毫無疑問是公共服務產品性質的,因此對其運行過程中的管理成本和維修保養成本等,政府應當有相應的補償制度。
對農村水利工程項目的管理進行充分調研,科學設崗定崗,確定管理人員編制。同時將維修和保養的業務從管理內容中剝離出來,在運行中如果需要維修保養,公開向社會招標。當然,與此同時,當地財政應當建立專門的水利工程維修賬戶,確保專款專用,以保障水利工程維修項目順利實施,確保廣大農民利益不受損。這樣管養分離后,能有效避免管理人員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情況發生,減少了腐敗空間。這樣的體制下,當維修項目在進行時,管理員就成為一個監督員,對維修工程質量負有連帶責任。如此一來,管理員必定監督維修施工方認真施工,從而確保質量。
某些水利工程如稍大型的水庫,如果交通等基礎條件具備,可考慮將整個水庫外包給個人作養殖之用,外包條款中明確包含水庫的管理,更要明確當有公益性的取水需要時以公益優先的內容。在維修上,超過一定金額的維修由政府承擔,小額的維修可納入承包范圍。承包人可以在水庫中發展養殖業等合法業務以賺取利潤。這樣的方式管理水利工程,可以減輕財政負擔,也可使工程管理變得更有質量,因為承包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會把水庫給管好。某些地方新的水利工程如果有市場發展潛力,也可以引進社會投資,由社會投資修建并在適當年限內可以憑工程獲取利潤。
以上關于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的改革,要堅持三個原則:一是因地制宜,充分考慮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二是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三是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顧。堅持這些原則進行改革,新農村水利工程必將重新煥發光芒,為新農村建設保駕護航。
[1]王云昌.準公益性水利工程出資人及資產管理研究[J].海河水利,2003(3):51~53.
[2]周學文.關于水利工程管理單位體制改革幾個問題的認識[J].中國水利,2002(8):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