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巖
鈦原料市場通過創新擺脫低端競爭
文/陳 巖
“目前,我國鈦市場產能過剩已經對上游的鈦礦,中間產品高鈦渣、四氯化鈦、海綿鈦以及下游的鈦白粉和鈦合金的價格產生負面影響,價格下滑,市場疲弱,全球市場供大于求?!痹诮照匍_2013年第二屆國際鈦原料大會上,鈦白粉行業專家組高級顧問劉長河透露。
據悉,2012年我國鈦礦市場的需求量為550萬噸左右,比2011年增長4.8%。2012年市場供應量為580萬噸,其中中國生產鈦礦290萬噸,進口鈦礦290萬噸,過剩產量30萬噸左右。
我國2012年鈦白粉產量188萬噸,而產能達到250萬噸,產能嚴重過剩。劉長河說:“2012年我國鈦白粉市場開工率僅為75%,今年終端市場需求低迷加劇,加之今年鈦白粉行業有31個改擴建項目相繼投產,生產能力將猛增,接近400萬噸,預計開工率不足50%,形勢嚴峻?!?/p>
而我國海綿鈦產能同樣增長迅速,早已產能過剩。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鈦鋯鉿分會統計,2012年我國海綿鈦產能達到14.85萬噸,實際產量只有7.9萬噸,剔除一些其他因素,平均開工率只有65%,產品價格也一直處于成本價區間。
“中國式產能過?!币呀洝扳仭泵?,造成了鈦原料市場的持續低迷。
劉長河說:“我國海綿鈦過剩已經很長時間,而新建上萬噸的項目還在繼續,目前已建、在建還未達產的有云冶新立、攀鋼鈦業、金川銅業和遵寶鈦業等。這些項目投產后,將進一步加深海綿鈦市場低迷的勢頭?!?/p>
在鈦產業鏈中,鈦中間產品產能也嚴重過剩。劉長河認為,當前我國鈦中間產品表觀消費量增長緩慢。而傳統制造業由于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鈦中間產品實際產量大于表觀消費量。早在2010年,鈦白粉就開始出現供大于求的跡象,而新建擴建項目幾年來從未停止。在鈦中間產品中,四氯化鈦產能已經達到90萬噸,2012年實際產量53萬噸,開工率僅59%。
導致產能過剩的深層因素是什么?劉長河分析:“我國鈦產業發展呈現橄欖球狀趨勢:兩頭小中間大。資源產業小,鈦產品制造業供大于求,終端消費需求增長緩慢?!?/p>
劉長河認為,產業發展不平衡危害很大。首先,造成鈦資源需求增長過快,供應緊張。其次,傳統鈦產品總量增加,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競相壓價,價格難以提升,很多因為利薄而難以支撐。再次,我國鈦產業近年來過度重復投資,造成資源浪費。劉長河指出:“國內的企業家普遍存在風險評估走過場,投資易沖動的通病。”
對鈦市場今后的走勢,海南文盛新材料科技股份公司營銷副總經理沈冰表示:“今年以來,我國鈦原料市場持續走低,鈦企業普遍信心不足,鈦產業要走出低端產品和低價競爭的怪圈,只有增強創新理念,提高產品競爭力,才能在這一輪的低潮中發展起來?!?/p>
沈冰認為,企業要依據資源狀況選準產品定位,找準市場,走自己的發展之路。
不存在沒有市場的行業,只有找不準市場的企業。企業一定要通過創新投入,跳出趨同性產品,發現藍海,發現特殊功能的產品,如海綿鈦電子級產品、鈦白粉在熱水器中藍鈦膜的新應用等新興應用。只有采用先進技術提高產品檔次,才能提高競爭力。
中航天赫鈦業有限公司總裁蕭明給出的“藥方”是發展高端海綿鈦產品,瞄準世界高端市場才是企業擺脫低迷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