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鋒
(浙江農林大學,浙江 杭州 311300)
高校實驗室文化在繁榮高校校園文化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說,重視高校實驗室文化建設,有益于推進實驗室更好地建設以及推動實驗室科學發展,也有益于促進高校教學的質量,也為更好地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提供堅實的基礎。
高校實驗室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實驗室文化其實就是一種目標追求、一種價值取向、一種團結合作的精神。而這些是由高校實驗室各個老師以及學生一起培育的。概括地說,高校實驗室的文化就是高校實驗室物質文化、管理文化、使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之總和。它的繁榮與興衰直接關系到高校實驗室的繁榮與發展。
高校實驗室的管理模式,應該實行校與院兩級的管理,依據相同或相近的學科以及專業,結合實驗儀器相近的原則給予適當調整或合并,以及進一步優化與配置,從而達到實驗室資源共享的目的。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充分發揮高校實驗室的重大作用,有必要對高校實驗室進行改革。這樣可以避免實驗室重復建設、實驗室儀器設備重復購買,也可以科學合理地利用好高校實驗室的各種實驗空間、提高實驗室儀器的使用效率,也可以為高校開設更多的綜合性強的專業實驗提供堅實的基礎、為培養更多的高素質與實踐能力強的人才提供優越的教學條件[1]。
相對于教師或行政管理人員,實驗技術人員無論在職位、津貼和職稱上都相對較低,學習、進修、交流機會也很少,在教學科研課題、基金申請上,也幾乎沒有。由于晉級評職稱與教師一樣,主要以學歷、論文、外語等為主要硬性指標,很難體現實驗技術水平,使實驗技術人員無心下功夫研究實驗技術問題。應該與時俱進強化高校實驗室實驗員的技能培訓,幫助他們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不斷充電更新自己的知識,吸收一些新的實驗技術與實驗方法,從而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創造性開展實驗工作。
要豐富高校實驗室的教學內容,既要開設演示性實驗,又要開設驗證性的實驗,更要開設
可以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實驗。依據基礎層面、綜合層面、設計創新層面等3個層次認真開展與組織各種實驗教學活動。與此同時,應該不斷更新高校實驗室中的實驗技術與實驗設備,采用多種現代化新的教學方式,組編或引進一些新型的實驗教材,結合實際開放高校各種實驗室,從而為培養高校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動手創新的精神積極創造優越的條件。此外,高校實驗的教學內容還要緊跟當今學術研究的前沿知識,積極鼓勵實驗室教師把各種科研成果靈活地引至各項實驗教學當中,讓實驗教學更具先進性以及代表性,以培養出更多的專業人才[2]。
時下,國內高校面臨著一系列新機遇與新挑戰,有必要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傳統的教育思想已經影響了高校發展很長一段時間,并沒有重視實驗教學的地位與作用,僅僅認為它只不過是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手段,實驗室的教師也僅僅看作是一般性的教輔人員。對實驗室建設這種態度、這種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制約了實驗室建設的進程,限制了實驗室建設的發展速度。所以,要轉變觀念,從思想上提高實驗室文化建設的認識,千方百計加大高校實驗室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的投入[3]。
目前,在實驗室建設中,主要把學歷高低列為第一標準,很多高校只注重高職稱、高學歷人員,認為其他教輔人員并不重要。受到此種用人觀念以及實驗室發展機制的影響,高校實驗室的教師(技術人員)的地位就比較低、實驗室隊伍就不夠穩定。其實,高校實驗室應該把握實驗室文化內涵以及建設機制與體制,與時俱進、科學合理優化實驗人員隊伍建設,教授與副教授等職稱也固然重要,實驗師、講師與助教等職稱的人員也是必要的,此外其他實驗技術人員與實驗室管理人員也是必須配備的。只有每一個層次的人員均具備,才能更好地承擔實驗室教學的不同工作,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特長。只有這些不同層次的人員分工明確、相互協作,才可以推動實驗室教學順利開展,發揮實驗室在高校中的特殊作用[4]。
由于高校實驗室專業性和特殊性,在很多高校中存在很多儀器設備重復購置、利用率低,甚至閑置浪費等現象。所以,筆者建議立足“專管共用”的建設原則,努力實現高校實驗室各項資源可以共享。與此同時,在充分滿足高校自身的教學任務以及科研任務的各種需要外,可以定期向社會提供有償服務。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大力提高高校實驗室各種儀器設備的使用效率,又可改善辦學條件,還可以不斷提高實驗室建設的管理能力與工作水平,也可以增加高校學生參與橫向科研項目、社會企業的科研項目的實驗研究的機會,可以讓更多的高校學生在科研實踐進行鍛煉與提高。
綜上所述,高校實驗室文化建設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高校長期摸索,適時調整建設方向與管理理念,需要高校全體教師與學生齊心協力、各自發揮自身的正能量,不斷推動實驗室文化建設發展上水平。近幾年來,高校實驗室儀器設備的管理以及隊伍建設已經日趨復雜化,實驗室文化日益呈現出多樣性的特征。為此,需要正確把握與理解高校實驗室這一發展趨勢,立足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創新研究等方面,營造健康向上、充滿活力的實驗室文化氛圍,扎實推進高校實驗室的建設。
[1]魯廣平.關于高校實驗室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水運,2008(2).
[2]蘇繼來.黑龍江省高等院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09.
[3]賈海林,鄭立剛,路長,崔志恒.實驗室建設的分析與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0(01).
[4]石瑛,吳其光.實驗室文化的內涵及其構建[J].教育探索,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