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
VOICE
教育是可以用來改變世界的最強有力的武器。一個受過教育的人不會遭受壓迫,因為他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南非前總統納爾遜·曼德拉這樣說。
他們認為,我上學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快地掙到盡可能多的錢,然后我才能回饋社會。這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塑造有完整健全人格的公民。不讓學生看到將工作視為天職的可能,不讓學生認識到工作本身具有超出個人抱負和名利追求的意義,也就是斷絕了讓學生將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與更大的人生目的聯結起來的可能性。
——哈佛商學院教授拉克什·庫拉納(Rakesh Khurana)在提及目前商學院教育時如是說。
今日之中國,學校是工廠,學生則是流水線上批量生產的齒輪和螺絲釘。目標:望子成龍;標準:成王敗寇;方法:死記硬背;手段:不斷施壓,還美其名曰“壓力即動力”。至于孩子們是否真實,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樂,沒有人去想。最需要“以人為本”的領域,卻最不拿人當人,這真是一個奇跡!
——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在談及中國教育時表示,不原諒中國教育,它最不拿人當人。
2013年7月8日,為了得到社區服務小時以獲得獎學金,15歲的貝洛和其他五個地區的高中學生正在農場工作。這是一項佛羅里達大學的領導和可持續性服務項目。按照項目規定,這些學生將在項目中學到領導力、對可持續性的土地保護和社區糧食系統。
教育的問題再多,教育管得再死,但是作為一個老師,關起教室的門你就是國王;作為一名校長,關起學校的大門你就是國王。不管是教師還是校長,在自己的國度里多少還是能做事情的。教育界有很多優秀教師、校長,制約他們繼續提升的原因,歸根結底是精神倦怠,失去了追尋夢想的情懷。
——強調教育者的反思,訴諸被教育主體心靈追求的新教育實驗發起人,蘇州大學教授朱永新如是說。
黑格爾說過:“一個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仰望星空的人應該是我們的大學教師,更是我們的學生。因為,如果我們的大學和師生們都不仰望星空,那么這個民族的希望不會很大。
——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認為自己是理想主義者,同時希望每一位學子都有理想主義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