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MICROBLOG
@鹿鳴之什:
從韓劇簡單的道德觀就可以理解韓國文學的道德觀,從讀的幾部韓國小說看,人物的道德立場都是很明確的,并且有一種教化的感覺,就像申京淑說的,希望寫出韓國人自己的青春小說。這種焦慮或者說危機感,是韓國努力尋找自身獨立性的體現,這點在韓劇中也有體現。畢竟曾經被欺壓殖民35年,內心充滿焦灼感。
@通識教育-潘加惠:
今天的小孩,從3歲到7歲已經學這個、學那個,常常因為學習而愁眉苦臉,古人8歲才入小學,而且學的就是規矩:學應對、學灑掃、學進退,全部都是禮。“禮”就是修養,要齊整、正衣冠,態度認真,不能嬉皮笑臉……古人絕不姑息,讀書必須有好開始,先端正自己學習態度,所以做人的規矩要先學。
@美麗中國:
教育是家庭、社會、學校三方面共同承擔的任務。現在,家庭把教育責任推給了學校,社會把成才的責任賦予了學校,學校承擔了三方責任甚至更多的其他責任,比如升學、就業、致富、當官、成名。這些社會期望都通過考試、升學的途徑,全部加到了學校身上。殊不知家庭教育才是一切教育的起點。
@鳳凰網:
【另一種畢業典禮】港媒報道,香港特首梁振英以校監身分出席演藝學院畢業禮時,有學生在臺上向他“示威”。有人朝梁振英跪下;有畢業生沒有向梁振英校監鞠躬,有學生則背向他向臺下鞠躬;亦有人向他三鞠躬。梁振英對此未見有不悅之色,反而不時報以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