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芳
(金昌市教育局 甘肅 金昌 737100)
“浪費之風務必狠剎!”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華社內參《網民呼吁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的文章上做的重要批示。
古人云:“奢靡之始,危亡之漸。”這句話是在告誡人們:只有勤儉持家,家庭才能夠和睦興旺;只有勤儉治國,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許多歷史和實踐的經驗表明,奢侈浪費歷來如洪水猛獸,侵蝕經濟建設,腐化社會風氣,毒害人們心靈,損傷國家元氣。正如毛澤東同志的正告:“不僅貪污是極大的犯罪,浪費同樣是極大的犯罪。”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首先下發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緊接著在十八屆中紀委二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指出:要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決反對講排場比闊氣,堅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充分表明了中央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體現了中央關心群眾生活、注重改善民生的為民情懷。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狠剎奢侈浪費之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采取有力措施,堅決落實規定要求,厲行勤儉節約,狠剎奢侈浪費之風。
有人問,社會發展了,條件優越了,勤儉節約還要如此重視嗎?答案當然是必須高度重視。今天,全黨上下把勤儉節約問題提到空前的高度,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針對性。隨著社會發展和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但與此同時,一股奢靡、享樂之風也悄然滋長。特別是在領導干部當中,要待遇、講排場、比闊氣風氣尤甚。凡事都要高檔次、高標準,公務接待一擲千金,山珍海味不計成本。老百姓對此深惡痛絕。如果不下大決心、大力氣狠剎這股歪風邪氣,任其發展,我們黨勢必失去群眾的信任和擁護,勢必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對此,我們決不能掉以輕心!就白銀來講,我們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發展還處于低水平、不均衡階段,財力物力浪費不起,就是真正富裕發達了,勤儉節約也決不能丟失。一方面,財力和資源的浪費無法挽回、不可彌補,而我們的發展一線、建設一線、基層一線還需要大量的財力和資源,我們還有50多萬農村群眾沒有脫貧,城市還有76000多人吃著低保,他們還沒有享受到吃飽、穿暖、住好的基本權利。另一方面,勤儉節約精神不是物質上的占有能夠替代的,它是價值觀念、人生追求和行為作風的體現。奢侈結出的惡果,不僅僅是物質的浪費,更重要的是精神的頹廢、意志的消沉和事業的衰敗。兩個方面無論從哪個方面權衡,勤儉節約都一刻也不能忘卻,一日也不可背離。
狠剎浪費之風,必須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對個人來說,勤儉節約是一種良好習慣,更是一種文明行為;對社會來說,勤儉節約則是一種文化,體現著社會的文明程度。生活越是富足,日子越是好過,勤儉節約就越可貴、越可敬。自古就有“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的至理名言。我們黨員干部必須以史為鑒,牢固樹立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同時也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生活習慣。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更要注意厲行節約、精打細算,管住“舌尖上的浪費”,消除“嘴巴上的腐敗”。從自己做起,從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滴水、每一分錢做起,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加快發展、改善民生上,用在推進改革發展最關鍵的事項上,以厲行節約的黨風政風引領社會風氣。
狠剎浪費之風,必須堅持以身作則、雷厲風行的作風。行動比什么都重要。當前,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還有一些干部和部門單位持觀望態度,鉆空子、搞變通。“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厲行勤儉節約,狠剎浪費之風,必須要從領導干部做起,拿出行動,言行一致。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要勇戴“緊箍咒”,不當“溫水蛙”,不自行變通、不擅自取舍,不打“擦邊球”、不搞特殊化,不講排場、不破標準,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新風尚的傳播者、示范者、實踐者,切實為基層干部作出榜樣、樹立樣板。我們務必謹記,中央和省委、市委的一系列規定,既不是最高標準,也不是終極目的,而是我們改進作風的第一步,是對共產黨人的起碼要求。經濟發展了,國力增強了,更需要時刻警醒自己“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更需要時刻牢記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始終跟老百姓同甘共苦。
狠剎浪費之風,必須要有狠抓落實、堅持不懈的決心。俗話說:千忙萬忙,不抓落實就是瞎忙;千文萬文,不抓落實就是空文。中央的“八項規定”和省委、市委的一系列實施意見,都已非常明確,能否起到作用,關鍵還是要持之以恒抓落實。首先是堅決制止公款浪費。要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嚴格精簡各類會議和活動安排,嚴格執行公務接待、會議和活動經費開支規定,決不允許擅自逾越。各級干部要堅決摒棄吃喝跑送,多花一些精力研究問題、關注民生、反映民意。其次是要完善體制機制。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離不開制度保證。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公共財政預算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公車管理制度、公務接待標準,理順財政管理體制等等,堅決從源頭上擰緊鋪張浪費這個“水龍頭”。再次是要做好督促檢查。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不但要“瞪大眼睛”,更要“伸長耳朵”,對鋪張浪費的行為必須動真碰硬,嚴查嚴糾,堅決“零容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決不遷就、絕不姑息。要以“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勇氣,對存在問題堅決檢查糾正,執好紀、把好關、問好責,讓群眾不斷看到成效和變化。要充分發揮群眾和輿論的監督職能,擴大監督的視野和范圍,既管好干部的日常活動,又管好干部的“八小時之外”,促使黨員干部始終把群眾的事情放在心上。同時,要把奢侈浪費的監督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目標考核、效能風暴行動、勤廉度評價體系以及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等結合起來,構建起縱向到底、橫向到邊、上下聯動、多方參與的立體監督網絡,提高監督的整體效應,實現干部作風監督關口前移,讓種種“不落實”和“假落實”無處遁形。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狠剎浪費之風絕非一時一日之功,必須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只有這樣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才能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有所作為,我們的事業才會更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