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治芳,鄧榮華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遂寧 629000)
一條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路徑五色教育
陳治芳,鄧榮華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遂寧 629000)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判教育形勢,豐富教育內涵,拓展教育途徑,創新教育方式。深入廣泛地開展五色教育,即“紅色”愛國主義教育、“綠色”生命教育、“金色”賞識教育、“白色”網絡道德教育和“黑色”警示教育,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工作的吸引力,讓思想政治教育綻放出“五彩光芒”。
愛國主義教育;生命教育;賞識教育;網絡道德教育;警示教育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研判教育形勢,豐富教育內涵,拓展教育途徑,創新教育方式。深入廣泛地開展五色教育,即“紅色”愛國主義教育、“綠色”生命教育、“金色”賞識教育、“白色”網絡道德教育和“黑色”警示教育,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工作的吸引力,讓思想政治教育綻放出“五彩光芒”。
“紅色”教育,就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戰爭和改革實踐中所承載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為內涵,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大學生進行的理想信念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開展“紅色”教育,要根據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充分把歷史和現實結合起來,把優良傳統和時代精神結合起來,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要讓學生積極進行自我教育,力戒節日化、形式化和表面化。
當前,“紅色”教育的新內容、興奮點就是“中國夢”主題教育。“中國夢”記錄著中華民族從飽受屈辱到贏得獨立解放的非凡歷史,“中國夢”承載著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艱辛探索的偉大歷程。通過這一教育活動,使青年大學生進一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堅定不移沿著正確的中國道路奮勇前進。
為此,高校可以邀請黨政領導、專家學者深入解讀“中國夢”的歷史底蘊和時代內涵,宣講我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輝煌成就、寶貴經驗;組織開展青春勵志電影展播、青春勵志書籍閱讀青春勵志歌曲傳唱等活動,推進“中國夢”主題校園文化建設;要通過參觀革命遺址和偉人故里、向烈士獻花等活動,加強黨史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研學旅行”,引導學生走基層、看變化,采擷征集百姓夢想,感悟由千萬個個人夢想組成的偉大“中國夢”,激勵引導學生為實現“中國夢”奮發有為。
近年來,大學生傷人、殺人的惡性案件接連發生,“馬加爵案”、“藥家鑫案”、“李啟銘案”便是其中典型,“為情所困割腕”、“上吊跳樓未遂”、“虐貓事件”、“門事件”等字眼屢見報端,大多與天之驕子聯系在一起,國人在扼腕嘆息之余,不禁對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提出了嚴肅拷問。
綠色,表達著青春、朝氣、希望、生命的寓意“綠色”教育,就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時還是教育的最高追求,應該成為指向人的終極關懷的重要教育理念。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從對個人與他人生命的關注,進而擴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了解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增值生命。
生命教育不僅要教會大學生珍愛生命,更要啟發大學生深刻理解生命的意義,積極創造生命的價值;生命教育不僅要告訴大學生關注自身生命,更要幫助大學生關愛、尊重、善待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僅只是關心今日生命之“享用”,還應該關懷明日生命之“發展”;生命教育不僅只是教育大學生自我的和諧,還應該讓大學生明白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人與社會的和諧共存、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振。高校應營造充滿生命情懷的校園文化,高擎“生命教育”的旗幟,奮力唱響生命教育的主旋律,用愛溫暖愛,用心靈滋潤心靈,用幸福培植幸福,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綻放出芬芳絢爛的生命之花。
“金色”教育,就是賞識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擔負著造就人、培養人、激勵人、鼓舞人的任務,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其藝術性至少體現于因材施教,揚長避短,讓放錯地方的“金子”重新發光!為此,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成為催化劑、點火器、磁力場,使學生心靈舒展、潛能發展,與學生和諧互動、共同成長!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每朵鮮花都是美麗的,每個孩子都有長處和亮點。用賞識教育關注每個人,使其在原有基礎上不斷進步,這股“進步力量”,對先進集體與先進群體的形成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賞識教育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對于優秀生,予以引導,鼓勵其全面發展、個性發展、和諧發展,注重其實踐創新能和實踐動手能力的提高,使他們不斷向著更高目標前進;對于中等生,給予重視,使其奮發圖強、積極向上,發揮比較優勢,不斷進步。對于后進生,施以鼓勵,要善于發現優點和閃光處,做到教育引導上的有的放矢。對于問題生,要尊重他們,多些傾聽、多些呵護、多些親近、多些等待、多些耐心,適時肯定表揚點滴進步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成功;對于貧困生,積極關注,在學習、生活上給予其更多的賞識和褒揚,增強其幸福感,引導他們將貧困經歷轉化為人生的重要財富,同時還要讓他們學會感恩、學會生活。
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在一次“網絡與學習:讓網絡成為學習的好幫手”主題講座上說:“一個人把網絡世界旋轉起來是包羅萬象而且是純潔無暇的白色,當一個人能做主的時候,你擁有的是包含了絢爛七彩的那片純凈的白。”網絡是什么顏色?在她看來,應該是白的。
“白色”教育,就是網絡道德教育,就是要讓大學生認清網絡的“雙刃劍”面目,吸取網絡“正能量”,做網絡世界的主人。高校要根據“積極建設,趨利避害”的精神和“注重引導,加強管理”的原則,努力探索網絡與思想政治工作結合的現實途徑,變被動防御為主動出擊,充分利用網絡優勢,構建開放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占領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制高點。
高校要建立健全網絡管理與監控體系,加強網絡管理隊伍建設,從思想上引導學生,從方法上指導學生,“疏堵”并重,把網絡法制教育和網絡道德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做到“法律禁止道德約束、技術控制”三管齊下。一方面注意收集網絡信息,做好監控與過濾工作,規范大學生網絡行為,為網絡健康發供技術保證。另一方面負責及時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大學生實際問題,以豐富、健康的內容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
所謂警示教育,即通過宣傳過去發生的危害事件所造成的嚴重結果及其根源,告誡大學生汲取教訓、引以為戒的一種教育形式,是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從過去“消防員”和“救火隊”向“預防針”和“警示器”模式轉向的重要標志。
建立包括學生信息員、學生骨干、班主任和輔導員、系部、學生管理部門等在內的多層次的信息采集系統,各級監控網絡加強信息暢通,建立預警信息預報發布平臺。鼓勵政工干部、輔導員和任課教師與學生結對幫扶,建立完善定期聯系、思想交流、心理干預、學業輔導和就業推薦等方面的教育資料庫,為實行動態長效的教育管理提供真實可靠的檔案資料。
警示教育是貫徹以人為本理念、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前提,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規則意識、紀律意識和法制意識,有利于保障校園安全穩定,構建和諧校園。當然,開展警示教育,要注意掌握深度和廣度,過多或只依靠警示教育,不利于形成輕松、和諧、活潑的學習環境,容易導致整個學校氣氛的嚴肅、呆板、缺乏活力,難以達到鞭策后進、激勵先進的效果。
[1]李振東,王姣艷.當前大學生紅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2007,(10):53-54.
[2]劉黨英.紅色教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途徑[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16.
[3]陳文斌,劉經緯.大學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6,(9):83-84.
[4]汪和生,黃萍,吳正金.大學生警示教育機制構建淺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4):60-61.
[5]王丹.賞識教育與高校輔導員工作的實效性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6):124-125.
[6].龔光軍.理工科院校要加強大學生科技道德教育[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145-146.
[7].盧文濤,張學龍.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思考[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88-89,106.
‘Five colors’Education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ENZhi fang,D ENGPonghua
(S 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 lege,S uining S ichuan 629000)
To st rengthen and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pol i t ical educat ion,we need to study th situationof education,enrich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e x pand and inaugurate theway of education To car ry out awide rangeof color ful education fur ther,"red"pat riotic education,"green"l i fe edu cation,"golden"appreciationeducation,“white"networ k moral educationand"blac k"warningeduca tion,can fur ther enhance the student wor k's andma k e ideological and pol i tical education bloom"mul ticolored ray of l ight".
Pat riotic Education;Li fe Education;at t raction;Networ k M oral Education;W arning Education
G641
A
1672-2094(2013)03-0064-03
責任編輯:鄧榮華
2013-03-28
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重點項目:“小康社會與高職學生民主法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13SA0048)階段性成果。
陳治芳(1985-),女,四川遂寧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機械系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英語教學法。
鄧榮華(1963-),女,四川南部人,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