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祎揚 陳波
(徐匯區湖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上海 200333)
社區衛生服務站是醫療保健體系的網底,是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單位。為確保醫療護理安全,每個衛生服務站都配備了急救箱。為了使急救物品始終處于完好狀態,筆者根據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特點,制定了適合衛生站特點的急救藥(物)品配備標準,并出臺相應的管理制度,現介紹如下。
將急救箱內的藥品根據內服藥物、靜脈用藥及外用藥品分別使用紅色、藍色及紫色邊框進行標識區分。
建立急救箱封存管理制度[1],規定每月15日為啟封核對時間,檢查核對必須雙人進行,雙人簽名。應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將藥(物)品有效期錄入Excel數據庫,通過軟件的提醒功能,對即將過期的藥(物)品提前通知,以便及時更新替換。設計印刷封存貼,簽名核對后加以封存。
中心成立急救管理小組,通過護理三級質控網絡,對護理質量管理持續改進[2]。對社區衛生站護士進行全員培訓,通過專人演示急救箱封存管理操作技能,提高管理效果。
我中心由于地處中心城區,周邊醫療資源豐富,社區衛生服務站急救箱的使用頻率普遍較低,盡管對急救箱內物品、藥品定期清點,但往往流于形式。表現在急救演練時,護士對急救箱內物品、藥品擺放位置不熟悉,取用不迅速。因此,我們對急救箱內藥品、物品位置合理調整,歸類放置,并將內服藥物、針劑及外用物品根據使用方法不同,采用不同的顏色邊框進行標識,利用色塊管理方法,統一繪制醒目的急救箱示意圖,塑封后置于急救箱最上層。不僅提高了站內護士取用的速度,同時也方便對急救箱的檢查核對。急救箱內藥品統一按化學名表示。
我們使用Excel數據庫對急救藥(物)品的有效期進行管理,將急救藥(物)品的有效期錄入電腦并按時間排序,提醒時間設在有效期前40 d,采用浮窗紅字提醒,及時更新即將到期的藥品。由于藥(物)品有效期一覽表使每種藥品的有效期一目了然, 因此再沒有發生藥品失效或因為疏忽而未發現的現象[2]。
建立了“急救箱負責人—急救質控員—社區護士長—總護士長”逐級負責管理制度,做到責任到人,職責明確。衛生站急救箱負責人每月定時檢查急救物品,在專人負責的基礎上站內另一名護士協助完成清點核對工作,做到雙人核對簽名,以確保急救物品的完好率;急救管理質控員每季度交叉循環式開封檢查管轄衛生站的急救箱;護士長及總護士長每月循環定期進行檢查。通過持續質量改進[3],使社區衛生站的急救箱始終處于質量可控范圍之內。
在護理質控管理過程中,針對急救箱封存管理存在的問題,每月召開質控反饋會,定期分析存在的問題和落實整改措施。并不斷完善封存管理制度和查找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當發生問題時,著眼點在認真分析原因,而不強調處理當事個人,在持續改進中得到提高[3]。
急救箱在衛生站使用頻次雖然不高,但在急救護理中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中心衛生站的急救箱內共有藥物及器械50種81件。如逐一檢查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經常抽檢也會造成藥物標簽反復磨損,影響護士核對。我們采取每月啟封一次,實行雙人檢查、雙人核對簽名的方法。如遇搶救隨時啟封,結束后立即由當班護士補齊,并確認無誤后再次封存。實行封存管理后,急救箱的完好率明顯提高。
急救箱封存期為30 d,如遇節假日、雙休日,要求急救箱提前啟封檢查,到下一個周期再恢復原封存期。
在急救箱封存制度的執行過程中,我們也碰到一些具體問題,如急救箱開封使用后,經常會出現藥品、物品不能及時補齊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急救箱采取每日清點、動態管理的方法,直到急救藥(物)品備齊再封存管理。
我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于采取了社區衛生站急救箱的封存管理,護士操作更加便捷,工作效率明顯提高;對接近失效期的藥品及時調劑使用,藥品浪費明顯減少;在護理部及衛生系統組織的多次檢查中,搶救物品完好率均達到 100%;保證了急救箱使用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科學性,社區護理的安全性得到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蔣耀穎, 劉潔珍, 伍敏琦, 等. 封條式管理及物品有效期一覽表在搶救車管理中的應用[J]. 臨床醫學工程雜志,2009, 16(3): 71-72.
[2]鄭曉蓉, 曾紅梅. 探討護理質控中心在基層醫院護理管理中作用[J]. 現代預防醫學, 2012, 39(7): 1679-1680, 1682.
[3]陳俊華. 持續質量改進,一種全新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J]. 醫學信息, 2010, 23(6): 221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