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醒來,懷孕三十五周的準媽媽小美,竟然發現自己“尿床”了!身下濕轆轆的一大片,而且感覺體內溫暖的液體還在緩緩地往外流。小美嚇壞了,趕緊讓老公開車送自己到醫院檢查,診斷為胎膜早破,需要住院治療。
胎膜是包裹胎兒,對胎兒的生長發育起到保護、營養、呼吸、排泄作用的胚胎輔助結構。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臨產前破裂,羊水從陰道流出,俗稱“破水”,如果處理不及時,往往會給孕婦和胎兒造成嚴重后果。在產科臨床上,胎膜早破是常見的妊娠期并發癥,可發生在妊娠各期,大多發生在妊娠晚期,其發生率占分娩總數的2.7%~17%。其中發生于妊娠滿28周,不足37足周的胎膜早破,稱為早產胎膜早破;發生于妊娠滿37足周之后的胎膜早破,稱為足月胎膜早破。
早產胎膜早破可能引起早產。國外把早產劃為24孕周以后,而國內劃為28孕周以后。胎膜破裂孕周越早,胎兒預后越差,在28孕周前分娩的早產兒存活率極低。足月胎膜早破引起的早產,如果沒有胎兒窘迫和宮內感染等異常,可以繼續保胎。羊水的主要成分是胎兒的尿液,胎兒狀況良好時,可產生尿液給予補充。晚期的胎膜早破,胎兒已足月,可進入臨產或給予引產,一般不影響產程進展。
部分胎膜早破是因為胎位異常、頭盆不稱或局部感染引起的,必要時需手術分娩。
胎膜早破危害多
危害一:宮內感染胎膜早破距分娩的時間越長,宮內感染的幾率越高,一旦感染,早產不可避免,同時可能會引起新生兒感染,產褥期感染幾率也會增大。
危害二:胎兒窘迫破水后,羊水大量減少,緩沖作用減弱,導致胎兒生長受限,臍帶受壓或宮內感染等因素可引起胎兒宮內缺氧,需加強監護。
危害三:臍帶脫垂胎位不正、骨盆狹窄、先露不能與骨盆銜接等異常癥狀,可增大臍帶脫垂危險,胎兒易發生急性宮內缺氧(宮內窘迫),甚至死亡。因此,一旦胎膜破裂,孕婦需要平臥,預防臍帶脫垂。
有的放矢早預防
胎膜早破的病因,主要為胎膜病變、感染(如細菌、病毒或其他致病微生物)、羊膜腔壓力升高(如羊水過多、雙胞胎、持續咳嗽或外力撞擊)、羊膜腔內壓力不均(如頭盆不稱或胎位異常如臀位、橫位、宮頸內口松弛)、創傷(如妊娠后期性交、妊娠期行羊膜腔穿刺術和外倒轉術)、某些微量元素或營養物質缺乏(如銅缺乏)、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等。70%以上的早產胎膜早破與感染相關,且患者再次妊娠時,胎膜早破的發生率可達16%~32%。而足月胎膜早破一般與感染無關。
預防胎膜早破,需重視孕期衛生及產前檢查,早發現、早治療下生殖道感染;加強孕期保健,避免負重和外傷;妊娠后期禁止性交;宮頸內口松弛者應于妊娠14~16周前后進行宮頸環扎術;一旦發現胎位異常,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及時糾正并提高警惕;等。
重視陰道流液及時準確應對
胎膜早破一般無陰道出血、腹部脹痛(早期)等癥狀,主要表現為陰道流液。孕婦常常在一覺醒來后發現羊水濕透床單,也有孕婦在站力、行走或靜坐時突感一股暖流涌出,這時孕婦應保持平臥位,急送就診并住院監護治療。
但大部分胎膜早破僅有少量、間斷陰道流液,常被孕媽媽們誤以為是體內分泌物增多而忽視。在此請大家重視,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