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小朋友陳瑗,間斷出現頭痛、嗜睡、乏力、視力模糊等癥狀,醫生建議做腦CT檢查,父母擔心有輻射而一再拒絕。最近,陳瑗病情越來越重,才經CT檢查確認患了腦膠質瘤。醫生及時手術切除,暫時避免生命危險。
腦膠質瘤是兒童腫瘤中僅次于白血病的腫瘤,可分為高度惡性、低度惡性和良性,其中惡性膠質瘤約占50%以上。由于膠質瘤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甚至比較隱匿,有不少患兒早期出現頭痛癥狀,但都誤以為是其他病癥,不會考慮到膠質瘤。當醫生懷疑而建議做腦CT時,許多患兒家長擔心有輻射而拒絕。直到腫瘤過大產生高顱壓,頭痛明顯加重,出現視力減退、復視、癲癇發作和精神癥狀等,并在頭部劇烈活動時明顯加重,才想到做腦CT,但多數患兒此時已經到了中晚期。
近來年,國外研究及國內媒體,頻繁強調兒童應減少CT檢查,避免患癌風險增加,讓許多父母見到CT就大聲說“不”。兒童對射線甚為敏感,沒有明顯癥狀去做CT檢查,的確得不償失。但是,有些時候CT掃描是絕對必要的,例如為了診斷嚴重的頭部創傷或腫瘤。因此,家長不可一昧拒斥CT檢查,耽誤寶寶病情。
此外,新型CT儀器使兒童和幼兒的輻射劑量減少。尤其是兒童做CT時,目前各大醫院均有專門的保護措施,例如,對CT設備的放射量調節到適應孩子的耐受程度,或者蓋上鉛衣一類防護服,均可降低CT檢查時的輻射量。
在我國,18歲以下的兒童腦膠質瘤發病率,每年是2~5/10萬。據推測,我國每年有5萬個孩子患上腦膠質瘤。如果家人有得過腫瘤者,孩子就會遺傳這種腫瘤易感性。膠質瘤大多發病緩慢,自出現癥狀至就診時間一般為數周至數月,少數可達數年。孩子如有不明原因的抽筋、嘔吐、頭痛,突然出現語言障礙、輕度偏癱、性格改變、變得不太聽話等,家長要及時引起警惕。
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是目前治療腦膠質瘤最有效的方法。隨著顯微手術及激光、導航系統的應用,以及術中電生理監測手段的不斷完善,以往認為不能手術的腫瘤,目前也可以手術切除,并大大減少了術后損傷神經功能的概率。術后應接受正規的放療和化療,以及用于控制各種不良反應的藥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