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熱止痛藥的應用數量僅次于抗菌藥物,故其合理應用的問題非常重要。全國每年要銷售解熱止痛類藥250多億片,年人均20多片。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天文數字,其中濫用、成癮的情況十分嚴重。
止痛藥的分類和適應癥
第一階梯(輕度癌痛)主要表現為輕度疼痛,如肌肉痛、肌筋膜痛和關節痛,疼痛可以忍受,不影響正常生活,活動時痛感減輕,基本不影響睡眠。其止痛藥物以非甾體抗炎止痛藥為主,常用藥物有阿司匹林、撲熱息痛(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芬必得)和消炎痛(吲哚美辛)、扶他林(雙氯酚酸)等。
第二階梯(中度癌痛)患者常出現持續性疼痛,并影響到睡眠和食欲,為中度疼痛。此時在應用第一階梯用藥的基礎上,加用第二階梯弱效阿片類鎮痛藥,如可待因、右丙氧酚、強痛定、曲馬多和痛力克等。如單獨使用上述藥物,應注意避免長期服用,以免藥物成癮。
第三階梯(重度癌痛)患者癌痛劇烈,難以忍受,晚間入睡困難,疼痛加劇,如焚心煮骨般地難熬。此時使用弱效阿片類藥物無效,應使用第三階梯的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片、度冷丁、羥考酮和丁丙諾菲等;還有多種替代藥品,如美散痛、安儂痛和二氫埃托啡。緩釋制劑也可以短期用于非癌癥疼痛的治療。
止痛藥被濫用及其成癮性
止痛藥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不但具有解熱、止痛兩大功效,有些還具有消炎、抗風濕等作用;同時,此類藥大多數屬于OTC,藥店能隨便買到。所以,對此類藥物的濫用和成癮問題,全社會都必須提高警惕,要防患于未然。
止痛藥的作用表現為減弱疼痛感覺和改變對疼痛的情緒反應兩方面,在解除疼痛的同時,也使伴隨疼痛產生的不愉快情緒(如恐懼、緊張、焦慮、不安等)減輕,精神上得到安撫,從而使疼痛易于耐受,也使人更易于接受解熱止痛藥。此即解熱止痛藥長期反復應用后產生“成癮性”的原因。
濫用止痛藥的危害
掩蓋病情止痛藥雖暫時緩解疼痛,但掩蓋了疼痛的部位和性質,不利于醫生正確診斷和及時治療,致使疾病進一步發展、惡化。
藥源性胃炎止痛藥能強烈刺激、損傷胃黏膜,輕者中和胃酸,影響消化功能和正常的蠕動,且影響胃體血流,誘發胃炎、胃潰瘍和胃出血等;重者通過改變胃壁細胞的結構,刺激或抑制消化液的分泌,使黏膜充血、水腫,造成胃潰瘍、胃出血,甚至胃穿孔等,醫學上稱為“藥源性胃炎”。嚴重者可危及生命。臨床上可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胃部不適和疼痛等消化道癥狀。
藥源性腎炎止痛藥的作用原理為抑制體內前列腺素產生,使可擴張腎血管和腎血流量的前列腺素E2功能受到抑制,導致腎血流量減少和腎小球濾過率下降;且解熱止痛藥可引起細胞免疫異常,主要是T淋巴細胞被激活而引起腎損害,表現為急性間質性腎炎和腎病綜合征。同時。由于藥物大多由腎臟排泄,如解熱止痛藥和抗炎止痛藥若用藥種類太多、劑量過大、時間過長,會加重腎臟負擔,導致腎功能障礙,誘發“解熱止痛藥性腎病”。
“聯合用藥”時“重復用藥”
如今藥物的“一藥多名”現象,很容易導致重復用藥。如通用名為“對乙酰氨基酚”的藥物,其常用的商品名有撲熱息痛、百服寧、百服嚀、安佳熱、必理通等20多個。此外,含對乙酰氨基酚的復方制劑也有幾十個,如速效傷風膠囊、貝諾酯(撲炎痛)、息熱痛、白加黑、酚明偽麻片、復方氨酚烷胺膠囊、泰諾片等。重復使用后毒副作用加倍,不但加重病情,而且導致多種藥源性疾病。故在購買、用藥時要細看藥物成分,避免重復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