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認為,老年冠心病,其本在腎,其病為虛,病理因素尤重瘀血。老年人大多腎氣虛衰,腎為先天之本,精血之海,生命之根,五臟之陰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非此不能發,故心陽發于腎陽,心陰則有賴于腎水的滋助,心功能之盛衰取決于腎臟的盛衰,每因下元虧損病及于心。氣根于腎,血的運行要靠氣的激發和推動,老年腎虛,氣不足則必然導致血行瘀滯。因此,與青壯年相比,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液黏稠度高,瘀血征象明顯。
此外,心主陽氣,老年人相對心陽虛弱,心氣不足,無力推動血脈運行,勢必發生心脈痹阻不通,這也是老年冠心病發生的機理。
筆者根據“心本于腎,氣根于腎”,“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的醫理,自擬“補腎益氣湯”調治老年冠心病,患者一般服藥2~3個療程,心前壓疼痛、胸悶、心悸、氣短、頭暈、乏力等病癥即會明顯改善或基本消失。故作介紹,在專業醫師指導下可以一試。
處方肉蓯蓉、黃芪各30克,熟地黃、枸杞子、黨參、丹參、當歸、全瓜蔞各20克,麥冬、川芎15克,五味子、薤白各10克。
用法水煎2次混勻,分早晚2次溫服,每日1劑,15天為1療程。
方解清代醫家王清任說過,“元氣虛,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血之所以能在脈中正常循行,全賴心氣或心陽的推動。補腎能使諸臟之氣充足,起到濡養心臟、血脈充盈之功;益氣可使心氣舒展,增加血的流動力;活血養血則可改善血液“濃、黏、聚、凝”的狀態;宣痹通陽可疏通脈道阻滯。
方中肉蓯蓉、熟地黃、枸杞子既補腎陽又滋腎陰;黃芪大補元氣,以扶心氣;黨參、麥冬、五味子益氣復脈推動血運,使“氣能煦之”,丹參、當歸、川芎活血養血而使“血能濡之”,兩者配合則氣血并行,相得益彰;全瓜蔞、薤白通心陽,宣痹阻。諸藥合用,使腎氣充盛,氣血暢行,陽通滯去,竅開痹宣,故對老年冠心病頗有效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