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高日正晌,遍地黃金浪。揮汗如熱雨,農夫收割忙。”同學們,這首詩描繪了什么情景?
隨著初夏的來臨,麥子也順利完成了“大變身”的過程。走吧,一起去田野,感受那“遍地黃金浪”的喜悅。
想知道麥子是怎樣“變身”的嗎?繼續走吧——
麥苗返青嘍
兒童歌曲唱一唱
“雪花花/雪花花/漫天飄/冬媽媽/冬媽媽/回來了/蓋上棉被多暖和/睡吧睡吧麥苗苗……” (《冬媽媽和麥苗苗》)
眼力大考驗
看看圖中哪個是麥苗哪個是韭菜?它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
知識小園地
我們現在常見的麥子是冬小麥。冬小麥秋季播種,經過一個寒冬,到第二年的夏季成熟收獲。你們知道嗎?小麥在我國的種植已經有數千年歷史了。不過,最早種的是春小麥,春小麥是春季播種,當年夏季收獲,現在有些地方仍然種植。
另外據考證,在今天的伊拉克北部,曾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的小麥,有八千年歷史。
填一填:1.狗啃麥苗——( )(猜一歇后語)
2.關于描寫小麥的詩,我知道( )
“暖風送走半年寒,冬麥迎來一地春。”春天來了,小麥苗經過分蘗、返青,開始了蓬勃的生長……
長個子啦嘍
隨著氣溫升高,麥稈使勁向上生長,春分前后,小麥苗就進入拔節階段了,如果你用手觸摸麥稈,就能明顯地感覺到突起的節。
“春分麥起身,肥水要緊跟。”這時候的小麥最怕冷,一定要多多給它們澆水施肥。
小貼士:農諺是歷代人民從長期實踐中得來的智慧結晶,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雖然有些農諺俗語早已過時,但這些凝聚勞動人民勞動與智慧的傳統民間文化,依然有著重要的價值。
讀一讀
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人怕老來苦,麥怕胎里旱,麥種泥窩窩,來年吃白饃。
乳熟早、完熟遲,麥收蠟熟正當時。
拔節后,小麥穗在莖節間悄悄孕育了,藏在莖節間的小麥穗隨著莖節向上生長,當長到最上面一片葉子的葉鞘中,葉鞘就逐漸膨大,變成紡錘形,這個過程就是孕穗。此時的田野里青翠欲滴,生氣勃勃。
花兒花兒悄悄地開嘍
四五月間,當麥稈的最后一個莖節伸長,小麥穗由葉鞘中探出小腦袋,這時候就是抽穗了。抽穗后的2~6天內,小麥就開花了。
你看,你看,那青碧的麥穗上掛著一串串淡黃色的小花。說是“花”,其實一點也不像花,小到完全可以忽視它們的存在,更沒有香氣,連蜜蜂、蝴蝶都不愿意光顧它們,只有莊稼人才知道,這是小麥在揚花。
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有沒有注意過一些植物的花,也像小麥的花那樣,不起眼,但是依然精神抖擻地開放?再想想,從這些小花的身上,你們能感受到一種怎樣的品質?
小麥揚花了,麥芒刺兒也變得越來越堅硬。
看到這尖尖長長的麥芒,你們想到了哪些詞語?
開花后的小麥就進入了灌漿期,“灌漿有墑(shāng),籽飽穗方”,灌漿期的小麥最需要水和肥,此時土壤墑情(也就是土壤的濕度)對麥粒的大小和飽滿有著重要的影響。再過一個多月,小麥就成熟了!
滿地盡是黃金浪嘍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五月底,六月頭,此時的田野一片金黃,小麥也進入了收割的時節。
在收割機沒有出現之前,小麥都是莊稼人一刀一刀收割的。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一次在看到農民收割小麥的場景后,情不自禁地寫了一首詩《觀刈麥》: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兩句就藏在文中,趕緊找一找填上吧)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隨著時代的發展,收割機代替了鐮刀,現在的田野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獲的小麥色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籽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是喜人!
(請根據圖想象一下小麥收割時的場景,描述一下麥粒的外形。)
徹底大變身嘍
收獲的小麥都到哪兒去了呢?看看,下面這些美味的食物——
你們想過嗎,這里面都有小麥呢!
不僅籽粒,小麥把全身都貢獻給了我們。
麥草可作為飼料或鋪設屋頂的材料,還可作為編織和造紙等原料。你們看——
看上去很普通的小麥,不僅能解決我們的溫飽,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限的情趣。你們喜歡小麥嗎?建議大家在這收獲的季節走進麥田,和全身都是寶的小麥來次零距離接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