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先給你講個故事:鴨子兄弟三個在樹林里迷路了。最小的鴨子沮喪地想著媽媽,對哥哥們說:“我的腳好酸。”大哥說:“你試過一小步的走法嗎?注意看喲,把腳抬起來,嘴里念著‘一’,往前踩下去,再念‘小步’,然后換腳再來一次。”小鴨子照做了,它們穿過樹林,越過田野,每當小鴨子走不動了,想媽媽的時候,大哥就提醒它“一小步”。就這樣一小步一小步,它們走到了家,見到了媽媽。
當我們懷揣夢想卻迷茫失措,不想行動只期待奇跡出現的時候,只需小步走路,最終就能達到目標。也許你會說,鴨子年紀還小,它有大把大把可以小步走路的時間。那我要告訴你,即使年逾古稀,也可以一小步一小步地追求夢想。
看,梵高奶奶畫給你的鄉村夢
被人們驚奇地稱為“梵高奶奶”的常秀峰,她從沒上過學,從沒學過繪畫。那她怎么會有“梵高奶奶”的稱號呢?
原來,常秀峰70多歲時離開河南農村,被兒子接到廣州居住。沒出過遠門的常奶奶,非常不適應城市里灰色的天空,嚴整的高樓。只有小孫女纏著她講家鄉的事情時,她的臉上才蕩漾起笑容。說到自家種的山楂樹上那紅艷艷的果子,和果子上逗人的“小雀斑”時,在城市里長大的小孫女從沒見過山楂樹,不能理解常奶奶說的紅果子有多美。常奶奶情急之下,拿起孫女的蠟筆在紙上畫了起來……她不僅畫樹,畫田,還畫樹下生活著的人們的故事。
兒子悄悄地把常奶奶的畫貼在自己的博客上,一時間引起了眾多關注。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貪婪地想念這些隨性而為、純樸真摯的鄉村情景。他們說:“常奶奶在追求自己的鄉村夢,我們看著常奶奶的畫,追求一個停下忙碌的腳步、親近自然的夢。”
常奶奶一下子火了,她兩次被請上鳳凰衛視的《魯豫有約》節目。她的畫被法國著名攝影師魯斯本等名人收藏。出了名的常奶奶并沒有停下腳步,她依舊沉浸在自己獨特的回憶里,從一朵花、一棵草畫到一個村莊、漫山遍野,常奶奶用最普通的蠟筆和水彩筆為城市里的人們編織一個個充滿稻香的美夢。
常奶奶從不覺得畫畫辛苦,她把愛她畫的人們當成愛聽她講故事的小孫女,她的畫里充滿故事。比如下頁的荷花圖就有個“天氣預報”的故事呢——
“孩子小的時候,村子的谷地里,溪流總是漫到低洼的田地里,久了就形成了水塘,當時生產隊就在里面種了蓮藕。夏天的時候,開了許多的花,平時蜻蜓就在這里安家吃小蟲子,等蜻蜓飛起來,大人小孩子都知道大雨要來了。”
你會把一幅畫變成一個故事嗎?下面我給你出道題:請你從上文常奶奶的畫中任選一幅,來編一個故事吧!
聽,柴田婆婆對你說:別灰心呀!
我說/你不要唉聲嘆氣地/訴說著自己的不幸。
微風和陽光/并不偏心/夢/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你看看我/也有過傷心往事/可我依然覺得/活著挺好。
所以我說/你也不要灰心/不要氣餒。
如果我告訴你,寫這首《請不要灰心呀!》小詩的人,是個90多歲的老婆婆,你相信嗎?這位老婆婆名叫柴田豐,她生活在日本,92歲開始寫詩,98歲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別灰心》。這本詩集出版發行不到一年,便再版了20多次,目前銷量超過100萬冊。
柴田婆婆年輕的時候喜歡讀書,60多歲時喜歡上了跳舞,可是不小心扭了腰只得放棄。她90多歲開始寫詩,別看她的詩語言極其通俗,又短小得像手機短信一般,但是仔細讀來,是那樣瑯瑯上口,優雅有趣。
99歲的柴田婆婆在她的詩集里說,她每寫一首詩,都要大聲朗讀、修改,再朗讀、再修改,因此要花上差不多一星期的時間才能完成一首詩。創作如此麻煩,柴田婆婆為什么還要堅持寫下去呢?原來,日本大地震后經濟不景氣,災難頻頻,許多人開始對未來迷惘,失去信心。柴田婆婆的夢想就是鼓勵這些年輕人走出傷心難過,積極地面對生活。
柴田婆婆的詩被登在報紙上,100歲的她還親自走上電視朗誦自己的詩。人們在地鐵和巴士上讀她的詩,在列車和輪渡上聽她的詩。柴田婆婆的寥寥數語,像陽光一樣灑進那些失望低落的心田。你看,連這么大年紀的老婆婆,都說像水龍頭那樣滴答滴答地掉眼淚可不行。那怎么辦呢?“一把擰開水龍頭/讓眼淚流個暢快淋漓/然后找個新杯子/喝一杯咖啡。”
即使成了世紀老人,柴田婆婆依然對生活充滿信心,每次出門前她都要精心化妝,她說:“到我這個年齡,就連每天起床都是很累的事。可盡管如此,我還是‘呀呼兒喲’地從床上爬起來。不論怎樣孤單寂寞,我都在考慮:人生,不論到了什么時候也還是要從當下開始的。不論是誰,都不必灰心和氣餒,因為黎明定會來臨。”
中國有句古話:“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意思是說,老了應當更有壯志,哪能在白發蒼蒼時改變自己的心志?你看,上了年紀的老婆婆們用行動表明,小步走路、腳踏實地地朝目標前行才是人生的真諦。那么年紀尚小的你又該如何做呢?不如先來列個目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