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基本前提條件,是素質教育的重要保障。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重要環節。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學研究
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不僅是課改關注的熱點,也是每個物理教師在實際工作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面對基礎相對薄弱、自主學習能力不強的學生,教師除了要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更需要辛勤和智慧、策略與方法。
一、要創設適合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情境
創設適合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情境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將學習主體帶進和諧求知殿堂的興奮劑。如在講摩擦力時,筆者表演了輕功“一紙托千斤”,將一定直徑的鋼管一端用紙密封,并在鋼管中裝入細沙,用一木棒(截面直徑略小于鋼管)放在鋼管另一端,木棒上可支撐幾百斤的重量。學生看了之后就想知道為什么,這樣他們的興趣就會陡增。
二、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是指一種具有一定的困難,需要學生努力去克服,但又在學生能力范圍內的學習情境。一旦學生的思維啟動,教師精心設計的提問就會引起學生的懸疑,激發他們的認知沖突,使其思維處于高度自覺和主動的地位,從而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研究的問題上來。
三、組織有效的探究教學活動
探究教學是指學生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家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它強調以學生動手實驗為中心,并輔以閱讀教材、參看錄像等直觀手段,教師設疑提問,最后通過實驗、討論而得出結論來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探究教學是通過發展學生探索能力為主線來組織教學,把培養探究性思維的方法作為目標,通過基本的教材作為內容使學生通過再發現來進行主動學習。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自己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在實際參與中獲得親身體驗和直接經驗,不斷開發和增加想象力、創造力。
四、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所謂合作學習,就是在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這種改善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構建全班教學、小組集體合作學習、學生個體學習的教學動態組織系統,通過師生、生生的多項互動交流,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既讓每一個學生都表達自己的學習心得,也養成注意聽取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啟迪,互相幫助,以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五、實現教學行為多樣化
教學行為有效性的相對性特征決定了教學行為要多樣化,同一種教學行為的呈現方式也應多樣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傾向于選擇那些自己熟悉、可控程度高的教學行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因此表現出一種慣性,那些不適應這種教學行為的學生就成為學校中的“邊緣學習者”。多樣化的教學行為不僅能為有不同需要的學習者提供適合的學習條件,更能減少“邊緣學習者”出現。由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慣性化的教學行為與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積極性、思維參與水平之間總是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即教師使用某種教學行為學生必然以某種相應的行為去應對,其中各種積極、消極的因素也是處于相對穩定狀態。這樣,即使優秀學生所可能達到的最大發展水平也是相對確定的。
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能力
教師講課時要給學生留出思考、探究和自我開拓的余地,鼓勵和指導他們主動地、獨立地鉆研問題。不是簡單的教給學生問題的結論,而是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F在的學生依賴思想越來越重,很多學生一遇到難題就放下,或者等待課上聽教師講或者去抄襲別人的,而不是積極主動的去思考。這與我們現在教師教學有著很大的關系,教師一直以來的保姆式的教學,面面俱到,具體而詳細,使學生有了依賴思想。
七、捕捉有效的生成資源
課堂教學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是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能及時捕捉并有效利用非預設性生成的資源,將促進課堂活躍,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須做到三點:課前預習,活化生成;課中實驗,多維生成;課后探究,持續生成。
八、運用有效的課堂評價
教師積極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克服質疑心理障礙,因為課堂教學評價具有導向和激勵功能。評價是為了激活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和諧發展。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教師應善于捕捉學生星星點點的智慧火花,不失時機地給予積極評價,使學生時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體驗,感受到思維勞動本身的樂趣。
責任編輯 一 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