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一個腿部殘疾、人到中年的農村婦女在被工廠解雇后,靠自學以及專業人士的幫助,竟在法庭上和廠方聘請的專業律師“斗法”,而且屢屢獲勝。更令人欽佩的是,兩年間,她共為工友們討回經濟補償金30多萬元,成了連專業人士也自愧弗如的“維權大律師”……
被“老賴”工廠掃地出門,
殘疾女工靠法律討回補償金
陳宜1969年出生于江蘇省泗洪縣上塘鎮,她小時候患了小兒麻痹,且因家庭貧困,小學沒畢業就輟學了。雖然身有殘疾,但她生性好強,遇事愛較真兒,而且膽子大。21歲那年,陳宜和鄰村青年趙正前結婚。趙正前心地善良,對她十分疼愛。第二年,他們的女兒來到人世,雖然日子清貧,但家里并不缺少歡樂。
為了改善家里的經濟條件,2005年春節后,陳宜隨丈夫來到南京打工。穩定后,他們把女兒接到南京上學。2007年8月,女兒考入南京一所中專學校讀書。陳宜和丈夫在同一家食品廠工作,他們的收入除了供女兒上學外,還有一些剩余,陳宜很看重這份工作。
然而,正當陳宜憧憬著以后的美好生活時,2010年10月21日,她接到了廠方下發的勞動終止通知書。廠方解聘她的理由是:合同到期,不再續聘。一夜之間,陳宜成了無業人員,她無法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和她一樣被解聘的還有11名工友。陳宜把工友們召集起來商量對策,她說:“我從報紙上看到過,工廠辭退工人要提前一個月通知,還要有一定的經濟補償,我們沒有一個人提前接到過廠方的通知,廠方這樣做是不人道的,也是違法的,我們不能任他們欺負!”聽了陳宜的話,有的工友贊同,有的卻情緒低落地說:“廠方明擺著就是欺負咱們,可咱們憑什么和工廠大老板去斗?還是認命吧!”陳宜對工友的這種態度很生氣,擲地有聲地說:“你們認命,我不認命!我就不相信這世上沒有說理的地方。”
隨后的一天,陳宜帶著幾個工友找到了工廠負責人,就工廠無故解聘她們討說法。工廠負責人根本沒把她們幾個女工放在眼里,冷冷地說:“用不用你們是廠里的決定,我也沒有辦法!”說完,就把她們趕了出來。
從工廠出來,幾個工友默然無語,有的還哭了起來。陳宜鼓勵她們:“哭有什么用?不是還有法律嗎?我們用法律討回公道!”一個工友附和道:“對,咱們無權無勢,但還有法律。陳姐,你就帶著我們討公道吧!”陳宜堅定地說:“好,人多力量大,咱們誰都不要退縮!”
之后,陳宜買來《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兩本小冊子,認真研讀起來。她文化不高,有些條文看不懂,就跑了多家律師事務所咨詢。很快,她不但弄清了維權的途徑,還知道廠方應該支付給她和工友們一筆經濟補償金。
有法律撐腰,陳宜和幾個工友再次來到廠里,依據《勞動合同法》有關條文,向廠里討要經濟補償金。沒想到工廠負責人不屑地說:“廠里聘有專業律師,你們想打官司,我們奉陪。看誰能耗過誰!”那位負責人的話徹底激發了陳宜的斗志。
2010年11月28日,陳宜和幾個工友一起來到江蘇省勞動監察大隊投訴。工作人員肯定了她們敢于維權的精神,根據屬地管轄的原則,建議她們到南京市或江寧區勞動監察部門投訴。
為了寫好投訴材料,準確地反映自己的訴求,在好心人的指點下,陳宜來到南京市協作者社區發展中心尋求幫助。法律援助志愿者王瑞海老師接待了她。聽了陳宜的情況,王瑞海對她說:“那家食品廠可以和你們解除勞動合同,但要提前一個月通知,并且要多付勞動者一個月的工資。按照工作年限,廠方還要每干滿一年多發一個月的工資。你在工廠干了5年,至少可以得到將近1萬元的經濟補償。”王瑞海的話讓陳宜心里亮堂了許多,很快,她代表工友們向南京市江寧區勞動監察大隊遞交了投訴材料。
陳宜等人的舉動,終于讓廠方坐不住了。廠方派人悄悄找到陳宜,承諾給她9000元補償,讓她不要再帶頭告狀了。9000元足夠女兒一年的學費了!說陳宜不動心是假的,但她轉念一想,自己得到了好處,其他工友怎么辦?最終,她拒絕了廠方的請求。
在勞動部門的督促下,食品廠最終同意對陳宜等被解聘的員工進行經濟補償,但他們提出:經濟補償金不按實發工資算,而是要除掉繳納的保險金后再算。陳宜不同意這個算法,搬出相關法律條文據理力爭。面對這個強硬而又有理有據的女人,廠方只得同意根據陳宜的算法進行補償。2011年春節前,在江寧區勞動監察大隊辦公室,陳宜和工友們終于戰勝了傲慢的廠方,拿到了補償金。
農家女變身“法律控”,
為工友勇當“維權先鋒”
一個鄉下來的殘疾婦女,靠堅韌和智慧打敗了財大氣粗的老賴工廠,這個消息很快在當地傳開了。南京市江寧區私營企業很多,一些黑心工廠欺負農民工法律觀念淡薄,平時任意延長工作時間,克扣工人工資,惡意辭退懷孕女工等。一些不愿受氣的農民工聽說陳宜討回公道的事情后,紛紛找上門來,懇求陳宜幫他們討公道。為了不辜負工友們的信任,陳宜變成了“法律控”,每天都如饑似渴地學習相關法律知識,不懂的地方就找律師求教。
2011年6月23日,一位神情憔悴的年輕男子陪著挺著大肚子的妻子找到陳宜,說他妻子在一家服裝廠上班,已有7個月身孕。春節前,他妻子身體不適,到醫院看病耽擱了兩天,廠方便以違反規定為由,把他妻子辭退了。其實廠方的真實目的是怕他妻子生育后耽誤工作,還要多付工資。對于廠方的做法,陳宜非常氣憤,《勞動法》明文規定:女工懷孕、哺乳期間,不得任意辭退或變相辭退。這家工廠這樣做既不人道,又侵犯了女工的合法權益。她不能袖手旁觀。
第二天,陳宜帶著那對夫妻到江寧區勞動監察大隊投訴。工作人員看到陳宜,疑惑地問:“你的問題不是已經解決了嗎?”陳宜笑著說:“我的事情是解決了,可工友受了欺負,我想幫幫他們!”看了陳宜遞上來的材料,又聽懷孕女工講了事情的經過,工作人員很是氣憤:“這是一樁典型的踐踏勞動法的惡性事件,我們一定得管!”
隨后,江寧區勞動監察大隊向那家服裝廠下達了整改通知。廠方對自己的違法事實心知肚明,只好乖乖賠付了那位懷孕女工的經濟補償金。再次成功維權,陳宜深感法律力量的強大,學習法律的勁頭更足了。很快,她就拜南京市協作者發展中心資深律師王瑞海為師。在王老師的指導下,陳宜有計劃地學習法律知識,尤其是勞動法方面的法律法規。
2011年10月18日,陳宜家里來了10多位農民工,這些農民工在一家塑膠廠上班,廠里不僅經常要求工人加班,還不給加班費,更沒有為他們繳納社會保險。一位叫李東強的農民工帶著十幾位工友和廠里交涉,沒想到廠方態度蠻橫,根本不予理睬。為了殺雞給猴看,廠方采取種種手段強迫李東強等人辭職。“被辭職”后,李東強咽不下這口氣,他聽說江寧區有位農民工大姐不但自己維權成功,還幫農民工維權,于是就帶著工友上門求助。
李東強等人的遭遇,讓陳宜想到了自己被工廠解雇的經歷,她爽快地接受了李東強等人的求助,并帶著他們到江寧區勞動監察大隊投訴。在江寧區勞動監察大隊的協調下,廠方同意補繳李東強等人的社會保險,補發帶薪休假補助金,但雙方在經濟補償金、加班費方面有很大爭議。勞動監察部門建議李東強等人申請勞動仲裁。
為了寫好勞動仲裁申請書,陳宜找到王瑞海老師求教,王老師和志愿者們幫助她制訂了應對策略,手把手地教她寫好勞動仲裁申請書。接下來,陳宜帶著李東強等人向江寧區勞動仲裁處遞交了勞動仲裁申請書。2011年11月中旬,他們卻接到了勞動仲裁部門的通知:對于李東強等人的仲裁請求不予支持。
討公道受挫,李東強等人非常沮喪,陳宜安慰他們:“別怕,還有法律為我們撐腰呢!”李東強等人又燃起了希望,決定把這家工廠告上法庭。打官司要有起訴書,在王瑞海老師的幫助下,陳宜又開始學寫起訴書。她把起訴書格式、用語、法律術語都搞清楚后,花了三天時間,終于寫出了一份正式的起訴書。
2011年11月25日,陳宜和李東強等人來到江寧區人民法院遞交了起訴書,法院受理了該案,定好了具體開庭日期。沒想到起訴書遞交后的第三天,陳宜接到了一個恐嚇電話,對方用陰冷的語調恐嚇她多為讀書的女兒考慮考慮,不要多管閑事。明白了對方的意圖,陳宜不卑不亢地說:“我知道你打電話的目的,請你轉告廠方,用這種下三濫的手段對付幾個可憐的農民工,你們虧不虧心!告訴你們,這件事我不但要管,還要管到底!”對方想不到陳宜這么強硬,威脅了她幾句就把電話掛了。
兩年為民工討薪30萬,
農家女成了“維權大律師”
放下電話,陳宜還是為女兒的安全擔心。李東強等工友得知陳宜的擔憂后,和工友輪流在其女兒放學的路上保護她。工友們的舉動讓陳宜很感動,決定以最大的努力幫他們討回公道。
就在這時,趙正前對妻子有了不滿。陳宜自從離開那家工廠后,一直靠打零工貼補家用,她當過洗碗工,干過保潔員,還看過公廁。但這些工作也因工友們求助太多,干了沒多長時間就辭職了。這樣,一家人僅靠丈夫每月不到2000元的工資生活,這讓趙正前的壓力很大,他勸妻子還是面對現實,多為家里想想。對丈夫的難處以及家里的狀況,陳宜當然清楚,她內疚地對丈夫說:“家里的事情辛苦你了,面對這么多求助的工友,我怎能拒絕他們呢?我以后會為家里多做些事情,減輕你的負擔。”讓陳宜欣慰的是,此時女兒堅定地站在她這邊,利用空閑時間發傳單、跑推銷,到飯店當服務員,每月收入1000多元,緩解了家里的經濟壓力。
2012年2月7日,是法院開庭的日子,陳宜和李東強等十多位委托人一大早就趕到了法院。陳宜以前只在電視里見識過法庭的威嚴,一想到自己作為公民代理人即將在法庭上慷慨陳詞,她既激動又忐忑。為了給陳宜打氣,王瑞海老師陪同她出庭。
上午9點,庭審開始,審判長明確法庭紀律后,進入法庭調查環節,由雙方當事人及訴訟代理人進行陳述、舉證、質證。法庭的威嚴、肅穆,讓陳宜既激動又緊張,王瑞海笑著向她示意,她才鎮靜下來。輪到陳宜陳述時,她有條不紊,敘事清楚,邏輯性強,連對方律師都暗暗佩服這個對手不一般。
進行到法庭舉證階段,審判長詢問陳宜:“委托人自己辭職,為什么要向公司索取補償金?”陳宜回答道:“因為委托人有過舉報公司不遵守勞動法的行為,公司對他們打擊報復,采取了任意延長加班時間、克扣工資、不提供必要的勞動保護等手段,逼迫委托人辭職。”審判長接著問:“代理人,你說公司對委托人采取了種種逼迫手段,有何證據?”對此,陳宜早有準備,她把李東強等人保留的工資條、加班通知等證據遞交法庭,并請李東強以前的工友到庭作證。由于準備充分,陳宜一方占據了上風。
庭審進行到最后階段,在宣判前,審判長征詢雙方當事人是否愿意在合議庭的主持下進行調解,雙方均表示同意。經過法官耐心細致的調解,廠方最后同意按李東強等人的要求進行補償,并簽了補償協議。
第一次上法庭就勝訴,走出法院大門,李東強等人興奮地將陳宜抬了起來。王瑞海對陳宜豎起大拇指稱贊道:“你一個小學沒畢業的女人,在法庭上打敗了廠方高薪聘請的專業律師,你應該為自己感到驕傲。這是法律的勝利,希望你能堅持下去!”王老師的一席話說得陳宜熱淚盈眶。
再次幫工友打贏維權官司,陳宜的名字在當地務工人員中口口相傳。此后,每天向她求助的電話響個不停:“大姐,我每天加班累得腰都直不起來,老板不給我工資還不準我請假,你說我該怎么辦?”“大姐,我實在待不下去了……”每次接到這樣的電話,陳宜總會耐心地給予回復。
2012年6月中旬,一對神情凄苦的老年夫婦找到陳宜哭訴,說他們的女兒被廠方強行辭退,沒給一分錢的補償不說,還羞辱了他們的女兒。他們的女兒一時想不開,就喝農藥自殺了。他們想請陳宜想想辦法,為他們的女兒討個公道……
送走那對老夫婦后,陳宜非常難過,讓她感到羞愧的是,她的法律知識還很欠缺,對一些事情愛莫能助。只有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識,才能幫助更多的農民工。在王瑞海老師的鼓勵下,陳宜到南京市協作者發展中心,成了一名法律援助志愿者。她和王瑞海老師等志愿者一起定期為農民工舉辦維權講座,向農民工普及勞動法知識。截至2012年10月底,陳宜一共受理了90多名民工10余起勞動糾紛案件,共為他們討回30多萬元的經濟補償金。
雖然未能通過司法考試,陳宜只能以公民代理人的身份上法庭為農民工維權,但她在南京當地許多農民工心中,早已是大家信賴的“維權大律師”。接受采訪時陳宜坦言,她會在幫助民工維權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用自己所掌握的法律知識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編輯: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