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共和國迎來第64個國慶日的時候,“實現中國夢”成了回蕩在960萬平方公里大地上的最強音。
對于每一位教師而言,“中國夢”都和“我”有關,都和“我”當下的責任感、理性精神、持守姿態等休戚相關?!拔摇钡囊惶谜n、一次作業批改、一次主題活動、一次家訪,都絲絲縷縷地聯向“中國夢”,“中國夢”是“我”所朝向的遠方。
“我”的責任感承載著“遠方”的重量。教育雖為百年大計,但它的功能發揮得如何,取決于“我”對教育所肩負責任的自覺意識的程度,取決于“我”主觀努力的程度?!案袆又袊钡慕逃ぷ髡叽蠖鄟碜愿F鄉僻壤,他們并非不食人間煙火,“感動中國”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能夠真正認知到教育對個人、家庭乃至一個國家、民族所承受的重量。認知教育承受之重以謀全局者的姿態謀一域,于是他們點燃了教育激情,于是他們成就了一番平凡的偉業。
“我”的理性精神寄托著“遠方”的期待。教育引領社會,卻也易為社會所制約。中共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教育要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蔽覀冊诿嫦蛉w學生、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方面至今仍無根本性的改變。一切為了考試、一切為了升學的教育沒有“遠方”。一個真正的教師應持續不斷地向自己的生活發出“教育應該是什么”“我的教育應該怎么樣”之類的意義追問,并最終建立起穩固而持久的教育信念。一位教育家說:“我們的教育不僅要對學生的升學考試負責,要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人生負責,教育也需要為建設一個自由、民主、多元、開放、充滿法治和人權精神的社會負責,這就需要我們牢固樹立‘為自由社會培養人’的教育宗旨?!敝挥羞@樣的教育才是健康快樂的教育,才能成其為“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中國夢”不可能建基于應試教育和其他一切單一、片面教育的形式之上。
“我”的持守姿態回應著“遠方”的召喚。教育是心靈的事業,需要宗教般虔誠的持守姿態?!爸袊W事·感動中國2012”評選活動中,一位叫劉坤賢的鄉村教師走入了人們的視線。這位普通平凡的鄉村教師,29年來一直堅守在海拔1500多米的重慶巫溪縣新田村小的三尺講臺上,在因意外事故高位截肢后,也不曾離開,用一條腿站了17年,他的夢想是:讓更多的孩子學到知識,能夠走出鄉村。中國夢不遠,就在你我腳下。
責任感、理性精神和持守姿態讓我們愿做教師、會做教育、持之以恒地追尋自己的人生理想。這樣的教師即使有千千萬萬,但每一個也都是不可多得的。
古羅馬著名學者塞涅卡說:“真正的偉大,即在于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泵恳晃唤處熎鋵嵍既绻畔ED神話中的赫拉克里斯,是一個坐著瓦罐渡向遠洋完成神圣使命的人。
——波濤在后岸在前。中國夢在彼岸。瓦罐上有你和我。
(作者單位:江蘇新沂市教育局)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