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規則團隊是大雁團隊,走進教育原規則團隊,我便成了一只大雁,在頭雁鐘發全的帶領下,認真地飛翔著。
我和鐘發全是在網上認識的。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在成長網上看到他的征稿帖——邀請老師參加《教師原規則》的寫作。我比照著自己,覺得自己可以勝任,就通過QQ提出了加入的申請。鐘發全同意我寫《教師原規則》之二“原規則是思想”,字數為三萬字。這一部分當時是另一個老師在寫,只是這位老師家里有點事,分不開身,我便成了“替補”。對于“替補”,我倒不在意,我感到在一個陌生環境中寫作是個挑戰。
此前我出版過兩部教育專著,都是自己的教育心得,是編輯先看了我寫的內容,再決定出版。我負責的只是整理、修改,自然過程較簡單。這次寫作,要依據鐘發全的策劃來寫,既有教育事例的列舉,又有教育理論的闡述,難度明顯大了很多。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據鐘發全說,“原規則”目前研究還是個空白,自打他幾年前相識《現代校長》雜志的一個編輯后,就有這個想法。在那個編輯的鼓勵、支持下,他在這個領域做了一番耕耘。2009年,他和幾位朋友合作完成了《校長原規則》的書稿,接下來則是要完成《教師原規則》的書稿。
對于鐘發全寫校長方面的文章,我有所了解。在2007年第3期的《現代校長》雜志上,我發表了《圍繞三點建設、激發教師競爭意識》的文章,我的文章前頁就是他的作品,可惜當時沒有細看。后來我才知道,他那時已在《現代校長》上連載稿件了,真的讓人刮目相看!
歌德說:“我們的生活就像旅行,思想是導游者;沒有導游者,一切都會停止。目標會喪失,力量也會化為烏有。”教師也應該是思想者,有了思想,教師才會有追求,才會擁有正能量,一次次超越自己。鐘發全做到了,他用自己的思想讓自己成了頭雁,飛了起來;他也通過建立教育原規則團隊,號召一些教師,樹立起自己的教育夢想,學當大雁,飛起來。
當然,對于教育原規則團隊來說,寫作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說它不簡單,是因為它每一次書稿出版都是原創,就如創新一道菜肴一般,準備、制作、收拾——一道道工序走下來,鐘發全是大廚,我們是廚師。他動態管理著大局的發展,我們跟進著,配合著,保證著每一道程序高效地完成。另外,還有書稿出版后的影響,就像吃著一道可口的菜肴,自己甜蜜,讀者也甜蜜。
在《教師原規則》的寫作過程中,我便時時經歷著這樣的體驗。為了克服自己陳舊的寫作習慣——靠著經驗去寫,我不斷吸納鐘發全的建議,積極尋找一些理論書籍閱讀,把一些新的元素帶進自己的文字中。我還在自己寫作困惑的時候向他咨詢,獲得不少實質性的幫助。在書稿策劃的過程中,大家保持深入的溝通,書稿撰寫又有他宏觀調控,大家對問題的看法提升得很快,特別是對一些教育經歷,又多了一些新的解讀與思考,可謂是受益匪淺。更可喜的事,書稿經過半年的奮斗,我們終于迎來了自己幸福的時刻,《教師原規則》分成兩部書籍出版了:一部是《教師不跪著成長》,另一部是《教師笑著教書》。
《教師原規則》書稿完成之后,我和鐘發全成了真誠的朋友。這時,他告訴我,“你應該多參加團隊寫作,把一個人的寫作,融入到集體寫作中去”。說得也是,我一個人的寫作是孤獨的,是隨性的,而有了團隊的寫作,目標是清晰的,力量是無窮的。作為教育原規則團隊的成員,我要把自己當成一只雁,要不斷克服困難,跟著頭雁鐘發全,大膽地向前飛……我記住了他的話,更落實著大雁飛翔計劃。不久,在他的舉薦下,我擔任了《走出困局,做幸福教師》書稿的副主編。
說起《走出困局,做幸福教師》這本書稿,我主要寫一個章節,并協助鐘發全修改整部書稿。當我把自己撰寫的章節交給他審閱后,他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問題。用他的話說,書稿更多呈現的是現象,而缺少了理論的支撐。在他的建議下,我調整了修改次序:整個稿件他先整理,而后,我再進一步修改。
在寫這本書稿的時候,我認識上出現了偏差——在寫作中,我更多的是從自己理解的角度去思考,去構思,去完成。而相對于鐘發全的策劃來說,這自然有了些距離。這種距離更多的是來自于理念。我明白他的意思,他強調的是要在“創新”“精準”上做文章,總結出自己的理論,在理論的指引下,呈現出獨特的現象。這是這本書稿的策劃要求,也是這本書稿的實質所在。
在鐘發全的指導下,我的書稿章節得以完成。我的章節走了兩個來回。這也是這次書稿完成的基本思路:作者初寫,主編修改;作者再改,主編定稿。
在其它章節里,書稿的完成工作也多半采取走這兩個來回的方式,只是稿件的第一個來回,由鐘發全負責修改;第二個來回,我成了主角。鐘發全主要是在整體上把握章節的方向和文字的內涵;而我除在個別處做深度思考處理外,更多的是傾向于文字的修改和邏輯上的安排。當這些工作完成后,再交由主編定稿。如果稿件達不到要求的,再走一個來回也是有的。
在修改過程中,鐘發全不斷提醒我,要有否定之否定的意識,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東西。他之所以這樣說,我想,這對我抑或是教育原規則團隊,都是一個大方向,更是對書稿出版持負責態度。也正是如此,團隊齊心協力,《走出困局,做幸福教師》書稿才如期變成了鉛字。
是的,我感受到了鐘發全的睿智,也感受到這個團隊的力量。人們常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對于我們整個團隊來說就是要有鉆研精神、奉獻精神,尤其是鐘發全的牽引作用,讓團隊的思考既有寬度,又有深度,在不斷探究中,大家得到了一次練筆,得到了一次學習,更得到了一次提高。
鐘發全說得好:“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正是有了教育原規則團隊的真情扶持,我才有了一次次進步;正是有了教育原規則這個如大雁一般的集體,我才享受到了一次次飛翔的快樂。
(作者單位:安徽銅陵市長江路小學)
本欄責任編輯 趙靄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