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算出養一個孩子需要花多少錢,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父母對孩子的投入,很多難以量化。但一個基本判斷大致是準確的:要想養好一個孩子,需要付出越來越高的成本。這源于,教育這種社會性資源也是分配不均的,是一種變相的“壟斷”,迫使人們不得不花更大的力氣,去獲取這些資源。
我們的“衣食住行”,已經基本市場化,但要算出生活成本,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專欄作家李俊就曾寫道,中國有一些東西表面看起來便宜,但是我們要獲得它,付出的隱性成本卻是非常高的。他舉例道,醫院床位緊張時,要住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需要托人找關系。因此,除正常的醫療費用,還需要額外支付找關系的成本。導致這些隱性成本的重要原因就是壟斷。
為什么購買同樣一款車,收入水平普遍沒國外高的國民,卻需要付出更高的價格呢?最近有關部門對汽車行業啟動的調查說明,壟斷可能是進口車價格高的一個原因之一。
有人說,社會的“腐敗成本”也在抬高生活成本。舉例而言,如果某位房地產開發商為了獲得土地而不得不行賄,那么這個“行賄成本”肯定要被打入房價,最終由購房人承擔。這種被曝光出來的案子并不少見。其實,“腐敗”滋生的根源也在于一些資源掌握在一些壟斷者手上。要破解壟斷轉嫁的成本,在于我們讓社會一些并不透明、開放的領域,變得開放透明。市場有時并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見新浪網,文/陳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