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探討了汽油行業(yè)在生產和檢驗直到排放的流程中,在傳統(tǒng)的技術容易出現廢堿污染環(huán)境并且效率低,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環(huán)保新技術——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技術,這種技術已經在某些汽油行業(yè)興起使用達到無堿液廢渣排放,減少了苛性鈉廢堿液處理不當對環(huán)境的污染,同時降低處理廢堿液的費用,而且加快了施工進度。
關鍵詞: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技術;裝置改造;技術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TE626.7 文獻標識碼:A
一、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技術之裝置改造。
之前的脫硫技術設備操作比較復雜,對人身安全的保障度也低,所以在現在已經被淘汰了,不能滿足生產需要,因此要對脫硫技術設備進行改造。改造后的新技術主要包括了兩塊內容,一個是硬件設備一個是化學溶劑反應。
(一)改造后的設備。經過改造后的汽油固定床主要有預堿洗脫硫化氫關及活性炭固定床脫硫醇反應器的組成,這種裝置可以滿足脫去汽油中的硫化氫和硫醇物質,達到減低汽油中硫的排放同時這種裝置可以在無堿環(huán)境或條件下進行,實現了無堿脫硫。
(二)改造后的設備操作工藝。在汽油固體床里方有催化劑和脫硫助劑共同將汽油中的硫化氫轉化為有機硫鹽的形式排放出去,然后進行第二步分解脫硫醇通過容器沉降分離,最后進行脫水處理,工藝步驟簡單節(jié)省了工時提高了效率。
二、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技術之溶液反應機理。
在裝置改造完成后就要進行溶液的改造了,對于無堿脫硫技術的改造相比較裝置的改造而言較難較復雜化,在溶液反應的時候要關注他的性質以及反應機理才能控制整個脫硫反應。
(一)脫硫劑和常溫有機催化劑的性質。脫硫劑的性質如圖1所示:
對于催化劑來說采用了常溫有機硫轉化催化劑性質如圖2:
(二)無堿脫硫反應機理。是采用了中國石油大學研究的脫硫技術體系。改造后的脫硫劑有較好的再生性能,能夠在不停止進油的狀況下進行脫硫工藝,又能夠在無堿環(huán)境下進行清洗脫硫劑表面的膠質,保證了脫硫劑的質量和功效。
(三)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技術工藝。是采用了固定床進行了預堿洗和水洗的過程,分為了兩步,固定床汽油脫硫劑加上固定床常溫有機催化劑,再加上固定床汽油脫硫劑。這種工藝安排實現了固定床 脫出汽油中殘留的硫化氫和二硫化物,將復雜的工藝流程簡單化了,并且消滅了堿渣。
三、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技術在實際生產應用中的效果。
在汽油脫硫技術進行改造之后出現的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還是產生了相當大的效果,為汽油脫硫帶來了可觀的局面,及時工藝還未達到成熟但是在脫硫技術領域里也有了很大的起色。
(一)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在汽油生產中的使用過程。在操作使用時的步驟很簡單,就是在汽油固定床的脫硫化氫裝置里添加脫硫劑,在脫硫醇反應裝置里添加常溫有機催化劑,經過兩個裝置的反應和互相反應汽油中的硫化氫明顯降低,并且沒有殘堿的生成,達到汽油脫硫后的質量要求。簡單易操作的工藝對企業(yè)員工來說還是一種有利因素,在施工中的人身安全得到了保障。
(二)除了在生產和加工汽油為企業(yè)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技術工藝還為環(huán)保帶來了巨大的轉變。摒棄了傳統(tǒng)工藝上的不足,首先轉變了原來工藝的弊端就是堿渣排放以及處理的問題。與原工藝相比可以避免形成二次污染。并減少了污水處理的費用,一方面很好的解決了資金問題,另一方面有利于環(huán)保的要求。
(三)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技術存在的優(yōu)點總結。總結概括有兩個優(yōu)點:在實際操作流程比較方便簡單因此運行情況較好,生產的產品質量好,達到脫硫率百分之五十以上。其次能夠充分解決堿渣的額外問題減輕員工勞動強度。
結語
在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技術的應用研究和技術再研究上,我國的研究和應用水平還不成熟,雖然工藝流程安排比較嚴密和符合實際,對環(huán)保也達到了要求,但是對新設備的改造還要對其質量進行全面的把關,對于新溶液的改造要保證其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充分保證員工的人身安全和產品質量。因此在脫硫劑和催化劑上的應用和性質研究還要加強深入,在未來的使用中汽油固定床無堿脫硫技術還會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不單單有這兩種優(yōu)點,它的優(yōu)勢還沒有完全發(fā)揮和開發(fā)出來,需要企業(yè)管理者來注意提高自身的創(chuàng)新觀念和理念,帶動企業(yè)的整體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建華,王新軍.液化氣脫硫醇工藝完善及節(jié)能減排要素分析[J].石油煉制與化工,2008,39(3):51-57.
[2]查怡娜,徐艷麗,賀建勇.汽油脫硫醇裝置固定床床層壓降增大的原因及對策[J].中外能源,2011(07).
[3]董群.液化石油氣\"化學吸收催化氧化濕式脫硫化氫技術\"開發(fā)成功[J].煉油設計,2000(02).
[4]趙華,劉靜翔.重油催化裂化汽油脫臭工藝的優(yōu)化改進及分析[J].石油化工環(huán)境保護.
[5]孫彥波,高志茹,趙賢俊,黃澤娟.液化氣脫硫技術改造項目方案論證[J].科協(xié)論壇(下半月),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