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最近幾年,我國的公路事業發展速度非常快,公路是一項造福于民的公益性質的事業,不僅可以帶動經濟,而且便利人們出行。所以我們要認真地做好公路質量工作,其中路基質量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在開展路基工程時,要認真地按照規定進行,對于不同類型的路基工程使用不同的方式,文章基于這種背景,具體的開展論述。
關鍵詞:路面基層;施工技術;控制
中圖分類號:U213.1 文獻標識碼:A
1 路面墊層與路基的施工要求
1.1 路面墊層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沙礫,由于沙礫自身的質量存在很大的差異,會對整個路面的質量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工程的監理人員必須要掌控好沙礫的質量問題,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開展工作,具體的要求是:首先控制好礫石,它的壓碎值不得超過百分之三十。零點五到五厘米規格的礫石不得低于一半,鑒于級配砂礫墊層的強度主要與顆粒級配和壓實有關,所以對級配砂礫的級配應有所要求。
1.2 級配砂礫墊層的施工可以分為碾壓路槽、運輸攤平、整形灑水碾壓和初期養護等五個工序。因為工程使用的沙礫屬于材質較為松散的材料,為了避免車輛通行給路面帶來損害,工程的監理人員要時刻要求施工人員在開展施工的時候,應該采取一半行車一半施工的措施,這樣就可以減少因為通車現場混亂給沙礫墊層帶來的不利影響,常見的不利影響有,造成車輛表面不緊密,不平整或者導致工期加長。
1.3 水泥穩定砂礫基層
按照施工的措施來劃分,能夠分成兩種方法,一種是路拌方法,另一種是廠拌方法。路拌方法多用于底基層施工。廠拌方法一般用到上基層的施工中。水泥穩定砂礫作為高等級公路路面的基層,是路面結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系到路面整體強度的高低和能否保護路面在設計周期內正常使用的關鍵部位。
1.4 常見的沙礫基層施工方法有兩大類
按照路拌方法來進行,具體步驟如下述:首先將材料平整,然后噴水處理,將水泥擺放好,攤放平整,運用機械攪拌,最后找平繼而碾壓成型即可。而廠拌法有獨特的地方,顯示準備材料,備好水泥分量,灑水將材料攪拌,借助車輛運輸,最后攤鋪繼而碾壓成型。
2 級配砂礫墊層
2.1 定時復查路基
要定期的對已經完成的工程進行復查,而且要向施工方進行交接。一般是由監理組織辦理此手續,路面和路基的施工單位的技術員和領導參與。當工程完成后,路基施工方先自行開展路基自檢,具體包括壓實度、平整度、寬度、邊坡度,路基頂面彎沉值、路基頂面及中小橋涵標高、直曲線轉角一覽表和水準準電表。
2.2 合理對材料開展實驗
通常路面的施工方要積極的遞交材料試驗報告給監理人員。針對篩選沙礫來講,首先要每隔半公里取料,然后把材料送交監理人,當審查合格后,材料就能正常使用了。如果發現不合格的情況,應該開展如下方法補救。比如摻上一定量的礫石材料,或者將規格較大的除掉,如果上述不可行,就只能將所有的材料廢棄,及時將場地更換。這樣才能保證材料質量,獲得最佳的密實性以及含水情況等。
3 通車后常面臨的狀況
3.1 沒有認真的處理施工產生的縫隙,沒有將接縫進行密實處理。
3.2 使用的瀝青和所處地區的自然環境有出入,瀝青材料會受到溫度的干擾,形成縫隙現象。
3.3 橋梁兩側的地基容易出現沉降問題,填土常會固結。當早晚溫度存在較大差別的時候,更加容易形成裂縫。
4 如何控制施工質量
4.1 嚴格控制好路基質量。第一,填筑路基前,先試驗自然土的特性,然后明確它的物理特征。明確它的干容量的最大值和最大的含水比例,這樣可以方便進行施工以及檢測成品。通過實驗我們得知,當顆粒較小的時候,它的回彈模量就相應的低,相反砂性土的這種性能就高。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砂性土可以作為優秀的鋪設材料,我們通過選擇塑性指標較小的土來填筑路基。第二,只有當含水量最佳的時候,對土進行壓實才能保證密實度合格,所以,在壓實工作開展時,應該隨時掌握好土壤的含水情況,如果含水過多,要進行風干處理,直到含水量最優,應保證連續施工,盡量避免在烈日以及雨天進行工作,這樣可以降低土壤含水情況的變化幾率。第三,路基項目的壓實情況可以直接反映出不同層的具體密室度,彎沉值反映路基上部的整體強度,當上述兩項都符合相關規定時,此時路基的穩定性以及整體的強度和耐久特點等才會相應的滿足規定,路基工程對技術并沒有十分嚴格的要求,只有我們按照要求進行,那么就一定可以建造出合格的道路。
4.2 有效控制水帶來的影響
因為高速路的路堤比較高,而且配有合格的路肩,所以路基內幾乎不會出現水害現象,因此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整體道床的水問題,導致道床出現破損。目前已經行車的高速路常會出現一個問題,遇到雨天會形成坑槽,這是由于水帶來的破壞問題,尤其是夏季溫度過高的時候,雨水會嚴重的滲透到道床內,此時高溫水就產生了。由于車輛通行帶來的負荷,導致出現碎石,通車的作用力下就會出現坑洞現象,對表層進行施工時,應按照處理防水層的方式進行,確保水流到結構內部,這樣就降低了破壞。
4.3 合理應對縫隙問題,第一,在選基層的時候,盡量選收縮性能較小的水泥,施工的時候還應該分析水泥出現縫隙的原因,常見的出現縫隙的原因有兩大類。第一種是溫縮縫,第二種是干縮縫。這兩種和材料的塑性性能以及含水情況有很大關系。選材時要認真試驗材料的塑性性能。如果性能在合理要求之內,那么就可以選用。具體施工過程時,可以將減水劑的凝結時間減緩,這樣可以保證水泥獲得最好的含水情況,降低裂縫的出現。第二,瀝青整體道床非荷載裂縫是低溫和疲勞裂縫總和,這主要是和瀝青的質量有關系,尤其是瀝青的針入度和對溫度的敏感情況,試驗發現,當針入度高的時候,對溫度就不會顯出非常敏銳,高粘度瀝青的溫度敏感度較低,在選擇整體道床材料時就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這主要在于當縫隙形成后,雨水可能順著裂縫向下滲透,導致底下的結構受到嚴重侵蝕,將強度性能降低,導致整體床道受損。
4.4 養生與養護
對于基層開展的養護,我們常用濕養法,這樣可以獲得較高的強度性能。由于基層材料沒有較高的含水量,因而表面非常易干燥,一旦脫水,導致的后果將會十分嚴重,將材料的強度大大降低,致使大量縫隙出現,因此在一星期的時間內要確保表面有水分。不可直接使用灑水側噴灑表面,因為這樣會使表面的吸料被沖走,常搭配土工布進行遮蓋,然后在布上噴施霧狀水,而且應該對邊角的接縫尤其注意。
結語
工程質量是工程建設的核心,是決定工程建設投資成敗的關鍵,而路基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是路線的主體,又是路面的基礎,路基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到路面的使用效果,因而保證路基施工質量是關系到整個公路施工質量的關鍵。為確保工程質量,實現快速、高效、安全施工。必須重視施工技術和管理。
參考文獻
[1]楊小波.高等級公路路面基層施工質量控制措施[Z].
[2]JTJ034-2000公路工程基層施工技術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